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网站广告内容与本站无关

dnf女鬼剑名字,女真族为何改名叫满族

游戏资讯 susu 2023-10-08 03:00 101 次浏览 0个评论

dnf女鬼剑名字,女真族为何改名叫满族?

女真族的由来

辽东长白山脉一带,世代居住着一群通古斯族人,虞舜时期便已存在了,所以他们什么时候出现在这里,已经不知道咯。

在3000年前,他们成立了肃慎王国,并带上几件简陋的贡品,喜滋滋的前来中原朝贡周王朝。

《竹书纪年》载:“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即肃慎)来朝,贡弓矢。

这个族群,特别爱好改名,由夏商周时的肃慎,传到了汉朝与两晋时期改名叫挹娄,又到了五胡乱华后的北魏时期改名叫勿吉, 隋唐时又改成靺鞨。唐后期,已经出现女真的称呼了。

到了北宋时期,辽国境内的靺鞨干脆全部改名为女真族了。

女真族群,按汉化文明程度,可分为生女真和熟女真。

顾名思义,辽东北部大多数是汉化较少的,为生女真族群。不过他们打仗不怕死不怕苦累,所以在一个叫阿骨打的狠人带领下,怼翻了辽国,建立了大金国。

他们灭了辽国后不久,又南下,一路烧杀抢掠,再攻灭了更加繁华的北宋皇朝,俘虏了北宋两个皇帝,制造靖康之耻。

(靖康耻)

不可一世的大金国,在东方这块地盘无敌了之后,迅速的接受汉化,享受了文明带来的舒服,飞快的腐化堕落。

又被迅速崛起的蒙古族灭了。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王侯将相轮流做。

而辽东南面汉化程度较高的熟女真部落,一直闷头发展。发展到什么时候呢? 明朝万历,李成梁威压辽东时。

野史记载李成梁在平定叛乱的女真人时,顺手收养了一个义子——奴儿哈赤(努尔哈赤)。

这个少数民族小子,头脑醒目,打仗嗷嗷叫,第一个向前冲又不怕死,鞍前马后又不怕累。

(李成梁)

所以李成梁甚是喜欢。悉心教导他汉文化,他自己也是个三国小说迷,特别爱看《三国演义》。没想到这个爱好竟然成就了他。 (后来他竟然要求手下和儿子们都要看三国演义)

女真族的崛起

由于李成梁与奴儿哈赤是养父和义子的关系,再加上李成梁自己也有点养寇自重的小心思。

所以偷偷把他放回女真部落,并默许甚至扶持他为非作歹:占地盘,抢粮抢女人,大步发展。(努尔哈赤起家的十三副甲来历很可疑,笔者猜测是李成梁资助的)

努尔哈赤前期默契的猥琐发育,默默打女真部落统一战,并不敢抢劫更繁华的大明子民和城池。

但这个默契,直到他的养父李成梁去世后三年,(1618年)胡诌了一篇七大恨作为理由,起兵攻明,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抢掠繁华的明朝城池和富裕的明朝人了。

(举七大恨起兵)

这一憋得可够久的,所以他第一战打抚顺时,狮子博兔——用尽全力,精锐女真军尽出约6万人,先锋就弄了2万人保险些。

去攻击只有1200多守军的抚顺城,还用了个混乱之计,偷袭打开了城门。

由于用计占领城池代价小,尝到了甜头的努尔哈赤,特喜欢用奸细来内部攻破城池。

加之明廷的大佬们忙于党争,忙于捞钱捞权力。压根就瞧不上辽东少数民族的“小”规模叛乱。

所以一路下来,努尔哈赤竟然顺风顺水的在辽东大地胡乱蹦跶,攻城掠地,抢钱抢粮抢女人。占抚顺、清河、沈阳、辽阳……无数大小城池被攻破抢掠占领。

当辽地糜烂的消息传来,明廷的大佬们都被惊呆了,党争终于有些消停,并把熊廷弼派去辽东当经略,谁知道阉人魏忠贤没有大局观,弄了个怂包王化贞去掣肘恶心熊廷弼。

(派出熊廷弼)

果然不出所料,哈哈哈,广宁城被后金兵攻陷了。喜得熊廷弼拍手大喊:“我没说错吧?这城池这样守肯定要崩。”

丫的,城池破了你还幸灾乐祸,头脑大条的熊廷弼马上被阉人魏忠贤逮在诏狱里,作为砂锅顶罪用。

可怜熊大条不久就被安排黏上杨涟一案,借机杀掉了。

这时候,上天给了大明朝一张王牌——袁崇焕。在宁远城下,女真人终于被一个黑面书生给阻挡了。这一挡就挡住了女真人南下抢劫花花世界的梦想。

(死守宁远的袁崇焕)

阴谋接手位子的皇太极,系努尔哈赤第八个崽。他为树立威望,打着复仇的旗号,尝试的攻击了宁锦两城,也是灰溜溜的回去了。

女真族的改名缘由

回去后的皇太极并没沮丧,在汉奸范文程的唆使下,他一心野望中原。

但是地盘大了,治下的人员就复杂混乱了。不但不好管理,并且不利于长远发展。

这个女真头子,头脑还是醒目的,当前之急就是解决粮食问题。

(皇太极登基)

因为在他刚登基不久,6月份境内就开始大饥荒了,开始人吃人了。

是岁,大饥,斗米值银八两,银贱物贵,盗贼繁兴。——《清史稿》(那时是饿到人相食,清史稿被删了,满文老档有记载)

为啥会这样?没啥,都是烧杀抢掠得来的粮食,又不事生产,辽东种地的汉人又大多数被杀死了,剩下的包衣奴才种出来的也要时间啊。

问题是他也打过宁锦战役,袁崇焕就像一根定海神针杵在那,一点好处都捞不到。

随着陆陆续续被打服来投降的蒙古部落前来朝贡。

皇太极想:既然蒙古人经常从草原上入关抢掠,为何他们女真做不得?

(蒙古、女真、明)

于是,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被他成功的实施了几次,入关大明抢掠得来的粮食人口牲口,并大大的减轻了境内的粮慌。

不但如此,这个入关举动还弄死了袁崇焕,真是意想不到啊。

这时候,皇太极终于在坐了八年位子后,着手治理问题了。

他想,现在境内,治下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掠夺的包衣汉人、投降的蒙古、打服的朝鲜、呼尔哈、索伦等待各族人多的很。

(女真贵族)

各族之间矛盾不断,特别汉人包衣,不断的反抗,其他族也不满意他们建州女真高高在上。

于是皇太极想,何不把他们合并起来,另立成一族:就叫“满洲族”好了,满洲在满语里是高贵、贵胄的意思。当然了,皇族还是自己的爱新觉罗氏。

这样一来各族矛盾就被解决了,又方便管理了很多,大家都是满族,一视同仁嘛。

于是 1635年,皇太极下令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满洲族简称满族。持续到今天。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梁生

dnf女鬼剑名字,女真族为何改名叫满族

周星驰主演的功夫里的男主角女主角都叫什么?

周星驰演绎星元华演绎包租公元秋演艺包租婆林子聪演绎肥皂聪冯小刚演绎鳄鱼帮大佬林雪斧头帮2当家梁小龙演绎火云邪神赵志凌演绎裁缝师傅田启文斧头帮师爷何文辉演绎酱爆陈凯师演绎龅牙珍黄圣依演绎芳儿

演员比较多就不一一发了,说这是一代功夫片巅峰绝不为过!星爷是天才!这么多年了,无论看了多少次,每次都忍不住感叹经典!儿时的我们不是有同样的一个梦.成为高手..英雄就美吗?如果没看多遍,又有几人真正看懂了这个结局? 【那些年黄圣依美的能气死刘亦菲!】重看四星半,毕竟当年不识其中味;快银前身,阿Q后裔,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小世界里的大境界;每个华语导演都有一个武侠梦,每个男孩都有一个英雄梦,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甜蜜梦想;开场就高潮,武打段落章节分明,门派清楚,人外有人,仁者无敌;最爱星爷嬉笑之余的严肃,热闹之外的荒凉。影片的一招一式、插曲配乐无不体现着香港功夫片的精髓。星爷在这部片子上倾注了太多心血吧,以至于后面的几部片子有些那什么了。精美的特效,一样搞笑的台词,但是也看得出这个伴我们欢笑的星爷真的老了。现在再看这部电影,依旧能获得很高的分数。有条不絮的剧情描述,简单而不故弄玄虚。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幽默超前的台词,天马行空的创意特效,热血与温情兼备的情感刻画。星爷,真正为喜剧电影而生的天才。

喜欢记得转发,关注一下!谢谢

岳不群的绰号为什么叫君子剑?

金庸笔下的岳不群是让人难忘的经典人物,其名字“不群”常让六甲番人想起“卓尔不群”四字,当年初读《笑傲江湖》时,一开始真以为岳不群就是卓尔不群的君子,才华出众,德高望重,江湖人称“君子剑”是再合适不过了。

小说写到第五章时岳不群才登场,当时各方豪杰正争夺辟邪剑谱,塞北明驼木高峰打败余沧海后,强按林平之头颈想让他磕头拜师,林平之抵死不从,此时戴着侠义光环的“君子剑”出场了,他先以“紫霞神功”发出一股柔和的力道传入林平之体内,为他解围让他站起来,然后从墙角后纵声大笑,摇着折扇踱了出来,神情甚是潇洒。

当时岳不群已近六十岁了,但瞧上去不过四十来岁,颏下五柳长须,面如冠玉,一脸正气,让人见了心中景仰之情油然而生,此后岳不群的行为举止也都完全符合“君子剑”外号。

当令狐冲当时躲在妓院养伤时,岳不群“不愿入妓院这等污秽之地”;去拜会刘正风时,岳不群见到来宾中也有籍籍无名和声名不甚清白之辈,但只要过来和他说话,他都一样和他们有说有笑,丝毫没有华山掌门架子;教育弟子时,岳不群常说要时时记得仁义为先,做个正人君子;对于令狐冲带着仪琳在妓院养伤一事,岳不群先是批评令狐冲太过轻浮,口出伤人之言,又责怪他会连累恒山派数百年清誉。

然而,与历史上的王莽篡汉一样,岳不群后来还是露出了本来面目,我们愕然发现原来眼见不一定为真,岳不群居然是“伪君子”,他居然如此富有野心,如此工于心计,如此阴狠毒辣,如此不择手段,为实现称霸江湖的野心,他暗算恒山派定闲师太,不惜迫害自己的徒弟、妻子和女儿,最后甚至“为练神功不惜自宫”。

对于岳不群这个人物,六甲番人时常在想,假如岳不群在五岳剑派合并过程中突然去世,那么“君子剑”或许将会是名正言顺的,岳不群的人生也将近乎完美,世人也将不可能知晓原来这个“道德君子”一直在做着不堪的事情。

这世上,却不知还有多少人们敬仰的“君子”也是如此?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大家关注。

老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主要演员后来怎样了?

先说个冷知识:《尼罗河上的惨案》莎乐美是“波洛大侦探”彼得现实生活中的小姨子;“林内特”是《加州旅馆》演唱者唐·亨利的女友,对,就是那个老鹰乐队的主唱。

今天给大家聊聊《尼罗河上的惨案》几位主要演员的近况,这些表演级大师还有谁健在?他们过得还好吗?

一、“林内特”最近真的继承了大笔遗产

先说说我心目中的女神林内特!

linnet英文原意是指“红雀”,这是一种性情暴躁、占有欲强烈的鸟类,象征角色本人的性格。

林内特算是中国观众视野里最早的“白富美”了,高贵典雅、气质如云,一出场便是大轿车劳斯莱斯。

扮演者洛伊丝·奇利斯也确实出身大富之家,她的叔叔是德州石油大王。

1947年4月15日,洛伊丝出生于德州休斯敦,在著名的芬奇学院念大二时被《魅力》杂志编辑发现,从而走上模特之路。

洛伊丝可以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顶尖的国际名模。

七十年代初她踏入影视界,曾与罗伯特·雷德福一起出演过《了不起的盖茨比》(1974年版)。

1978年拍摄《尼罗河惨案》时,一位导演前来探班,偶然相中洛伊丝,盛情邀请她出演《007之太空城》妙算博士。这一集投资3400万美元,相当于前六部的投资总和,票房更是惊悚——2.1亿美元!这个纪录直到十六年后的《007之黄金眼》才被打破。

近年,某权威杂志做了一次“你最心仪的邦女郎”票选,洛伊丝名列第一。

观众们说她看起来非常有女人味、有书卷气,不似其它邦女郎那般风骚俗气。看来中外观众对女人的口味都差不多。

洛伊丝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恋情,男友是老鹰乐队主唱兼鼓手唐·亨利。

《加州旅馆》这场世界上最著名的现场演出时间为1994年4月27日,一年之后,唐·亨利娶了另一位名模莎伦·萨默尔。

落单的洛伊丝直到十年之后的2005年才嫁给了著名金融家理查德·吉奥斯,而这一年洛伊丝已经五十八岁了。

去年五月这老爷子去世,洛伊丝继承了大笔遗产,成了货真价实的白富美。

虽然洛伊丝可能压根不稀罕,但钱总比文艺青年靠谱。

不信请看“杰奎琳”的际遇。

二、“杰奎琳”为伍迪·艾伦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电影里她的男友被人挖墙角,现实生活中也是。

中国观众一直有个逻辑没搞懂,为何西蒙会为一个身材样貌一般的穷姑娘去杀白富美。

就连扮演杰奎琳的女演员米娅·法罗都经常自嘲——“我的三围是20-20-20。”

但她年轻时确实是名震一方的大美人儿,在外国观众眼里她就是美得不可方物,尽管拍摄《尼罗河上的惨案》这一年她已经三十三岁,还是六个孩子的妈。

米娅·法罗1945年2月9日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导演,她的教母是大名鼎鼎的费雯·丽。

她家居住在著名的纽约达科他上城,邻居非富即贵,有亨弗莱·鲍加的遗孀劳伦·芭考尔、朱迪·加兰、伯恩斯坦、约翰·列侬等等。

1980年12月8日列侬被粉丝枪杀,刚巧下班路过的米娅·法罗全程目击。

米娅·法罗这一生唯爱文艺青年。

她的三段感情生活都很令世人瞩目,十九岁那一年她不顾父母反对嫁给大她三十岁的歌星弗兰克·辛纳特拉,1969年人类登月带上去的第一首歌便是由此君演唱的《fly me to the moon》。弗兰克还是电影《教父》歌星乔尼的原型,被教父扇小嘴巴“你要像个男人”的那个。

第二段婚姻她嫁给了音乐家安德列·普列文——《窈窕淑女》的作曲,曾经拿过四尊奥斯卡奖座。

刚刚拍完《尼罗河惨案》后的1979年,二人离异,米娅·法罗很快又投入了导演伍迪·艾伦的怀抱。二人断断续续维持了将近十二年的感情生活,没有领证,其间她为他生了两个儿子。

1992年,伍迪·艾伦移情别恋,娶了米娅·法罗的养女宋宜。她成了他的岳母。

三、“西蒙·道尔”后来成了《鹰冠庄园》的导演

西蒙·道尔这张俊颜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巧得很,演员本人也叫西蒙。

西蒙·麦考金戴尔1952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剑桥郡,比“林内特”还要小五岁,比“杰奎琳”小七岁。

导演是对的,这样一张稚气未褪的面孔打死你也猜不出他是真凶!

西蒙的父亲是皇家空军知名将领。小时候他的志向是成为飞行员,高中时他因视力不佳放弃了这个理想,转而投入表演行业。

毕业后他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同戴安娜·里格(《阳光下的罪恶》阿琳娜)一同演出了不少莎士比亚戏剧,大受欢迎。

西蒙事业的重大突破是《尼罗河上的惨案》,之后他接到许多肥皂剧片约,都是反派小生戏路。

但西蒙无意影视,他最爱的还是话剧表演,不过为了捧红第二任妻子苏珊·乔治,他专门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也是一痴情汉子。

2010年10月13日,与大肠癌抗争了四年的西蒙·麦考金戴尔不幸去世,年仅五十八岁。

四、“雷斯上校”是本片第一位去世的演员

近些年影视领域一直有个声音,说世界上凭最短时长表演拿了奥斯卡影帝的是《沉默的羔羊》霍普金斯——“啊,他仅凭七分钟的演出便拿到了奥斯卡!”

这样说是不严谨的,《沉默的羔羊》霍普金斯第一次出场就是7分钟,全片表演时长24分52秒。

而纵观影史百年,真正最短表演时长影帝其实是大卫·尼文。

1959年,大卫·尼文凭借《鸳鸯谱》23分39秒的表演,拿到了第三十一届奥斯卡影帝!

大卫·尼文在欧美影坛是个德高望重的人物,二战之前他已是名震英伦的大明星,名利双收的他后来抛开一切投入战火,以身犯险。

他在步枪旅官衔就是上校,当时他手下有个传令兵,叫彼得·乌斯蒂诺夫,二人保持了毕生友谊。

1980年拍摄《海狼》时,出于爱国热忱,身患渐冻症的大卫·尼文仍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

1982年拍摄《阳光下的罪恶》时他已重病缠身,无缘出演,这一年秋天大卫·尼文也接到了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利葬礼的邀请函,此时他走出家门的力气都没有了。

一年之后的1983年7月29日,大卫·尼文病逝于瑞士,享年七十三岁!奥黛丽·赫本出席了他的葬礼。

葬礼上最大的一只花圈来自伦敦机场的搬运工人,挽联上写着:“向曾经走过候机大厅最绅士的先生致敬,他使搬运工们感觉像国王一样。”

五、精通八国语言的影坛奇才彼得·乌斯蒂诺夫

彼得·乌斯蒂诺夫有两个著名的标签——“八国混血”、“精通八国语言”。

彼得的父亲是一名飞行员,娶了俄罗斯芭蕾舞女明星娜迪亚。

1921年2月,这位娜迪亚姑娘怀孕七个月时与这位飞行员举行了婚礼。

1921年4月16日,彼得·乌斯蒂诺夫出生于伦敦,在这个多语言家庭里,他自小精通八种语言——英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土尔其语、希腊语等等,从小就展露出天才儿童的苗头来。

长大后彼得出演的电影欧洲发行版本配音全部由他自己搞掂。

彼得·乌斯蒂诺夫是世界影坛罕见的全才!他在编、导、演三个位置上全部拿过国际大奖,光是奥斯卡就拿过两尊。

即使是这样傲人的成绩,也只占他人生荣耀的三分之一。

他曾是1966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1992年他开始担任杜伦大学校长,一直到他去世,这所英国顶尖大学与剑桥、牛津并称英伦学府三剑客;从1968年到去世,他一直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被刺身亡,当时她正赶去跟彼得·乌蒂斯诺夫会面,正式开拍她的传记纪录片。

2004年3月28日,彼得·乌蒂斯诺夫病逝于瑞士日内瓦,享年八十三岁!

早在那三年前,先他一步离世的上译厂毕克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并没有播放哀乐,而是《尼罗河上的惨案》片尾波洛大侦探剖析案情长达十四分钟的独白:“夫人们、小姐们、先生们,现在该收场了……”

六、这位不起眼的老太太曾是奥斯卡评委会主席

这位成天惦记林内特那条价值五十万英镑珍珠项链的范斯凯勒太太看着真令人伤感。

红颜易老,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年轻时的贝蒂·戴维斯可是好莱坞数一数二的大美人儿,数一数二的才貌双全,她在三十二岁那年就当上了奥斯卡评委会主席,而且是首位女性主席。

贝蒂一生敢爱敢恨、至情至性,绰号“华纳四哥”(华纳影业是三兄弟执掌)。

平生最看不上那种徒有其表没有演技的同行,比如1950年拍摄《彗星美人》期间,她懒得同玛丽莲·梦露讲话,只拍了十二天拿了十三万美元片酬拍拍屁股走人。

即使这十二天的演出,也为她拿了一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贝蒂怼起人来基本无差别轰炸,比如她看不上琼·克劳馥,觉着她没有演技,最大的本事就是嫁入豪门,怼了对方一辈子。

——“琼·克劳馥哭戏是不错,那是因为她的泪腺长在膀胱上。”

1977年琼·克劳馥去世,贝蒂依然意犹未尽,“哎,说死人的坏话是不对的,从这个角度讲,琼·克劳馥死了,是一件好事。”

贝蒂的情史也很彪悍,她跟凯瑟琳·赫本一起同为好莱坞大亨霍华德·休斯的情人,但彼此相安无事还互相欣赏。

贝蒂也曾疯狂地爱上了《罗马假日》导演威廉·惠勒,二人在拍摄《红衫泪》期间还曾为他怀过一个孩子,尽管当时她是有夫之妇。影片拍完后贝蒂大哭了一场,到死那天她都说威廉·惠勒是此生最爱。

1989年10月6日,贝蒂·戴维斯因乳腺癌在法国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她走后,她的养子将她的全部奥斯卡奖座高价变卖,一个人又花费重金将这些奖座悄悄买走,捐给了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

这人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七、“莎乐美”是“波洛大侦探”的小姨子

莎乐美老太太用现在的话讲,简直就是一个表演型人格障碍,无时不刻都在刷存在感,口口声声嚷着要写一部《狮身人面像上的白雪》,真是喜感十足。

剧组服装设计师也很靠谱,莎乐美穿着最为花哨也最为繁琐,在塑造角色性格方面功不可没,最后得了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尼罗河上的惨案》最后获得表演奖最多的是莎乐美扮演者安吉拉·兰斯伯瑞。自打十九岁起,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拿奖了。

她是一个天才少女,初入影坛拍了《煤气灯下》,扮演心机婊小女佣,跟男主人串谋欺负女主人英格丽·褒曼,结果上来就拿了一个奥斯卡女配提名!隔年凭着《道林·格雷的画像》又拿了一个提名。

而在《煤气灯下》拍摄之前她只是一个夜总会跑场的小舞女,没受过一天表演训练。

安吉拉同父异母的姐姐伊索尔德嫁给了彼得·乌蒂斯诺夫,她是他的小姨子。

晚年安吉拉步入美剧界,她所主演的《女作家谋杀案》深受年轻人追捧,这部剧居然从1984年一直拍到1996年。

2014年她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现年九十六岁的安吉拉·兰斯伯瑞依然健在,真心希望再次在银屏上看到这位天才少女。

也祝正在看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全文完)

莫辛纳甘在我国为什么被称为脚蹬枪?

老萨谈--狙击之王莫辛纳干步枪

这是因为,莫辛纳干步枪制造较为粗糙,训练不足或者枪支老化以后,枪栓很难顺利拉动。

大家看看《兵临城下》中,政委曾经拖过一支步枪,准备向德军射击,但拉了很久才拉动枪栓。

另外,张陶芳开始用的是美制M1伽兰德步枪,也叫做八大粒。

后期出了名,为了宣传考虑才改用苏联的莫辛纳干步枪。

水连珠的诞生

莫辛纳干步枪的历史相当久远。二战时期手持莫辛纳干步枪作战的苏联年轻士兵们也许不知道,他们的父亲早在一次世界大战,他们的爷爷在日俄战争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这款步枪。

莫辛纳干步枪是俄国历史上步枪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之后半个世纪内的样板之作。

眼见各国都在加速研究,作为欧洲军事强国的沙俄自然也不能坐视不理。

沙俄政府和军方高层也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计划,准备替换己方老式的伯丹单发步枪。

需要说明的是,俄国军方对此次步枪的换代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由军方牵头,沙俄政府提供资金和人力物力,很快就组织了一个评估委员会,从现有的毛瑟、勒贝尔、李-梅特福、曼利夏、施密特-鲁宾和克拉格-约根森等设计中进行选择。

这里面还有个不起眼的人物莫辛上尉的设计。这个上尉全名为谢尔盖·伊凡诺维奇·莫辛(Sergei Ivanovich Mosin),时年35岁,是沙俄图拉兵工厂一个普通的枪械设计师。

经过多方面严格的论证,结果却让人惊讶。最终只有两种步枪进入最后的测试环节,就是莫辛上尉的5发单排弹仓的7.62mm口径莫辛步枪和比利时武器设计师艾米尔·纳甘和李昂·纳甘两兄弟(Emil Nagant和Leon Nagant)的8.89mm口径纳干步枪。

这两种步枪经过了严格的测试,沙俄的将军们对于纳甘兄弟的步枪非常满意,对莫辛的步枪则有些不满。

最终的投票中,纳甘步枪得到了大多数委员的支持,在票数上压倒了莫辛步枪。

就在此时,一个重量级人物开口了,沙皇本人认为把一款别国的步枪作为本国的制式武器,太有损俄国的面子,伤害了俄军的民族自豪感,要求军方采用莫辛步枪。

虽然沙皇已经开口,不过俄军高层却并没有因此迅速屈服。这些将军们认为纳甘步枪明显在性能上优于莫辛步枪。仅仅因为所谓的民族自豪感放弃优秀步枪,而选用性能较差的步枪,必然会造成俄军未来几十年的在轻武器上的极大劣势。

可惜,皇帝的一句话往往顶一万句,在沙皇等人的强烈干涉下,军方被迫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这也就是采用莫辛步枪的基本结构,但是将其原有不可靠的供弹系统换成纳甘步枪的成熟设计,从而让两种步枪的性能基本达到一致。

由此,这把步枪的名字也发生了改变,变成了莫辛纳干步枪。作为回报,莫辛由上尉晋升为上校,并且成为莫辛纳干步枪三大生产工厂之一的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的厂长。比利时的纳甘兄弟则拿到了一大笔奖金,可谓皆大欢喜。看来沙俄高层也很懂得官场的这一套,四面圆滑,各方面都交代的过去。

沙俄陆军在1891年开始正式装备该款步枪,成为之后俄军半个多世纪的制式步枪。

---------------------从沙俄用到苏联,莫辛纳干真是老当益壮。

实用的武器

莫辛纳干这款步枪在当时来看非常先进,他的主要性能并不亚于后来大名鼎鼎的毛瑟,李恩菲尔德,春田M1903步枪。

新一代步枪定型以后,沙俄衰弱的工业基础导致该步枪的产量始终上不去。当时主要生产步枪的军工厂只有三家,除了莫辛担任厂长的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只有伊热夫斯克和图拉两个兵工厂。

这三个兵工厂在当时相比欧洲其他国家的兵工厂,无论设备,工人素质和生产技术都远远不及,这也导致莫辛纳干步枪的产量很低。

最初一批莫辛纳干步枪由于三家兵工厂没有足够的设备和技术工人,最终被迫转而向法国的夏特罗轻武器厂订购。由法国人在1891年生产出来运往俄国,俄国本国直到1894年才能够生产这款武器,真正大量生产还是图拉工厂在1896年从法国购买了1400部新式机器以后。而伊热夫斯克工厂大量生产莫辛纳干,也是在1900年从法国,英国,瑞士购买了大量生产机器以后。

此举也让沙俄军方感到极为丢脸,但却没有解决的办法。

--------------------------莫辛纳干也是苏军和俄军的一个象征。

莫辛纳干的首次大规模作战时1904年的日俄战争,当时由于莫辛纳干步枪生产数量的不足,大部分沙俄士兵仍然拿着老式的伯丹单发步枪和疯狂的日军对抗。当时日军已经普遍装备了自产的三零式步枪(三八式步枪的前身),该枪射程很远,射击精确,虽然和莫辛纳干步枪对抗并不占丝毫上风(威力和可靠性上还大大落了下风),却完全压倒了伯丹单发步枪。

后日俄战争俄军战败,很多将军认为步枪火力不及日军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日俄战争后,俄国很快陷入内部的混乱中,莫辛纳干步枪的产量并没有因为这场战争的教训得以大幅度增加。

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志帝国向沙俄宣战,沙皇尼古拉二世才惊讶的发现,他的部队中居然还做不到人手一支莫辛纳干步枪。

之后的战争完全是一场大屠杀,实战中虽然莫辛纳干步枪和德国毛瑟步枪对抗中也是基本相当,甚至莫辛纳干更适应俄国的寒冷气候,但严重不足的产量导致缺乏武器的俄国军队出现大量伤亡。

仅仅在1915年德奥军队对沙俄的全面攻势开始后几个月内,俄军迅速伤亡250万人,全线溃败,丢失了百分之十五的领土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巨大的伤亡和武器的战损,让原本就产量不足的莫辛纳干步枪更成为稀缺品。沙俄仓促编组送上前线的部队中,每个师只有一半人装备了莫辛纳干步枪,其他的人或是使用老式步枪,或者空着手什么都没有。

当时在俄国的法国大使视察前线后回忆道: 参加最近几次战斗的几个俄国步兵团,他们中三分之一的人没有莫辛纳干步枪!这些可怜的家伙都拿着一根木棍,在木棍上绑着一把刺刀。他们在暴风雨般的榴霰弹片中耐心等待,等待着拾起倒下的同伴的步枪。他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居然毫不恐慌,没有逃走,这真是一个奇迹。……这种磨难我们的士兵要忍受多久呢?这种简直不是战争,而是一场大屠杀,真是太可怕了!

当时由于前线的巨大伤亡,后方经济的全面崩溃,沙俄各阶层都对沙俄政府严重不满,部分士兵不愿意去战场上送死,他们成群结队的逃亡和兵变,其中大部分人成为之后推翻沙皇政府的生力军。

面对武器稀缺的现实,俄国人却无力解决,因为当时俄国的兵工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沙俄政府只得向盟国求援,他们紧急向美国的雷明顿和威斯汀豪斯两家枪械公司订购了155万支的莫辛纳干步枪,并且将全部图纸交给他们。但这两家公司仅仅交付给沙俄政府5万支后,十月革命就爆发了,沙皇宣布退位,诺曼洛夫王朝终结了。

美国政府将剩下的步枪中的大部分转送给远东的白军部队,其中一部分则在美国民间销售。

这批步枪和俄国自产的莫辛纳干几乎完全一致,唯一的区别是枪托采用了美国的胡桃木,而不是俄国盛产的桦木。

----------------莫辛纳干比较笨重,加工工艺也相对粗糙。它采用的刺刀如下,有很大的威力。

这两场战争中,俄军对莫辛纳干的评价不错。他们认为该枪坚固耐用,射击精确,子弹威力大,使用非常简单,缺点则是技术比较老旧,尤其枪机操作比较复杂。

战斗中,俄军使用莫辛纳干和德军毛瑟的对射中基本旗鼓相当,虽然毛瑟在精度和威力上略微强一些,但在战斗中这仅仅高出一点的性能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莫辛纳干步枪由于是俄国人自己设计,很好的考虑了在寒冷天气中的使用,所以该步枪在俄国本土的作战性能远比毛瑟步枪要可靠。

之后俄国陷入内战,白军红军在广阔的俄国土地上厮杀,双方使用的主力步枪自然都是莫辛纳干。步枪本身没有立场,但是在不同立场的士兵手中,就代表了不同的意义。最终红军手中的莫辛纳干步枪击败了俄国的白军,扫除了资本主义政党在俄国的存在,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国家。

苏联建国以后,总结了之前几次大战中步枪生产不足的经验,对这三家兵工厂都给予扩建和壮大。其中伊热夫斯克兵工厂成为领头羊,具强大的步枪生产能力。

当时苏联的军火设计师认为莫辛纳干步枪其实结构非常简单,造价低廉,理应很容易制造。

在沙俄时期莫辛纳干步枪生产数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不在步枪设计的本身,而是沙俄军工系统腐败,生产工人积极性不足和缺乏科学生产技术。

话虽如此,苏联军火大师们还对莫辛纳干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在1930年推出了莫辛纳干M1891/30式步枪。这款步枪其实并没有做什么大的改动,只是加装了比较先进的瞄准装置。使用这种步枪,一般士兵可以在400米左右有效杀伤敌人,安装瞄准器的莫辛纳干步枪则可以在600到800米上准确杀伤敌人。这也是二战中苏联士兵使用的主要型号。

一战结束后并没有多久,二战很快爆发。当时德国部队采用闪电战,在短短几个月将苏联现有的国防军几乎全部消灭。仅仅一个基辅战役,德国全歼了苏联西南方面军。苏联不但有个集团军被歼灭,损失了70万人,连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也在战斗中阵亡。除了基辅战役以外,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等作战中,苏联都遭受了数十万人的巨大损失。

除了人员损失以外,苏联还损失了数额巨大的贮备军火武器。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大量战死和被俘,莫辛纳干步枪也大量损失。如果不是这款步枪价格低廉,极容易制造,恐怕苏军也要像他们祖先一样,赤手空拳上战场了。

此时苏联正在倾全国之力召集新兵,编组新的部队上战场,数百万新军迅速产生。这些士兵都需要可以作战的步枪,那么此时就是莫辛纳干步枪发挥威力的时候。

此时苏联生产莫辛纳干的能力已经今非昔比,加之莫辛纳干结构简单,根本无需什么精密加工机器和熟练工人,即使妇女,老人和少年学徒工也可以轻松把它制造出来。结果仅仅几年时间内,深处乌拉尔山区的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就生产了多达1700万支莫辛纳干步枪,短时间内让每一个红军士兵都拥有了可以作战的武器。

此时的战斗中,莫辛纳干步枪依然和老对手毛瑟步枪对阵,仍然是旗鼓相当。

不过随着二战中军事科技的进步和战略战术的巨大发展,战斗多发生在400米之内,这就需要火力更为猛烈,射速更快,装弹量更大的武器。

面对着美国人装备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德国人装备的STG44突击步枪的压力,莫辛纳干这类单发步枪逐步不能满足于实战的需要,它的低射速,不多的装弹量在较近距离形成不了火力上的压制作用。

苏联在二战后期也推出了自己的半自动步枪SKS半自动步枪。但实战中由于SKS半自动步枪威力不足,可靠性差,很多红军战士宁可还是使用老式的莫辛纳干步枪。

狙击之王

虽然逐步被半自动步枪取代,莫辛纳干步枪在另一个战场,也就是狙击战场上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苏德战争之前的苏芬战争中,芬兰专业狙击手使用改造过的莫辛纳干狙击步枪,给苏军造成重大的伤亡,和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芬兰狙击手本身多是猎人出身,战前接受过严格的狙击训练,他们手中的莫辛纳干步枪射程可以达到850米。这些狙击手穿着白色的伪装服,步枪也套着白色的枪套,埋伏在冰天雪地的野外,往往一个人就能阻挡苏军一个排一个连的进军步伐。甚至有3,4个狙击手配合全歼苏军一个排的战例。他们的枪法超群,精确的莫辛纳干步枪也很好的帮助了他们,战后统计,他们每消灭一个敌人仅仅使用1.3发。他们中还出现了至今无人能够企及的超级狙击王牌“白色死神”的西蒙·海耶Simo Hayha,这个专业猎人出身的西蒙有着505个狙击战绩,他在狙击中甚至不怎么使用瞄准镜。但所谓瓦罐难免井上碎,将军都是阵上亡,最终西蒙·海耶在1940年3月6日被另一名苏军狙击手的击穿了左脑部受重伤而退出战斗。

战后,苏联开始扩大了狙击手的训练,并且大量配发了狙击型的莫辛纳干步枪。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时苏联的光学技术落后,他们从德国蔡司公司手中购买了一批最先进的瞄准镜并且大量仿造。后来苏德战争中的很多德国士兵,就死于自己国家生产的瞄准镜之手。

-----------------------------------------二战苏军有众多知名的狙击手,瓦西里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很多女狙击手。

狙击作战在战争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以电影中的瓦西里为例,真实的瓦西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前后击毙242名德军士兵(苏联宣传为400多人),最终他因为1943年1月被地雷炸伤眼睛才被迫退役。

战争中,他使用的就是狙击型的莫辛纳干步枪。瓦西里回忆录中认为莫辛纳干步枪射击精确,威力巨大,子弹速度快,是非常优秀的狙击武器。

其实除了瓦西里以外,苏联还有其他不少于20名击毙敌军人数超过300人的优秀狙击手,其中还有个狙击女英雄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 Lyudmila Mikhailovna Pavlichenko。她在1942年6月被德军迫击炮弹炸伤之前,已经击毙了309个德军士兵,为此还曾受到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接见。只是因为宣传的原因,瓦西里的名字最响亮而已。

如此优秀的战绩,足可以证明莫辛纳干的优秀性能。实际上即使到了30年后的越战中,北越游击队仍然使用莫辛纳干狙击美军士兵,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中国也有不少莫辛纳干步枪,下图是张桃芳和他的莫辛纳干。

总之,莫辛纳干步枪作为一种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式供弹的手动步枪,确实是一款性能优越,非常实用的武器,它的各项性能可能无法超越毛瑟,李恩菲尔德等步枪,但也不亚于这些著名的步枪。它的精度高,威力大,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容易操作,虽然也有着加工粗糙,技术老旧,较为笨重等弱点,但仍然能在二战的步枪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