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指的是什么,两岸三通是哪一年开始开通?
两岸三通是1981年9月3日。
两岸“三通”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间接的“三通”。两岸“三通”将增加两岸政治上的互信度,可搁置争议,消减敌意,增强民族凝聚力;经贸和民间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强。“三通”将带来更多投资,给客运与物流行业带来机遇。
1981年9月3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在新华社发表谈话时,阐述了党和政府对两岸和平统一与两岸往来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主张。
这也是祖国大陆第一次明确“三通”的内容,即由1979年的“通航通邮”与“经济交流”概括为“通邮、通商、通航”。
台湾方面则将叶剑英委员长的主要主张概括为“三通四流”(即通邮、通商、通航与探亲、旅游以及学术、文化与体育交流)。
2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正式开通启用,民航上海区域管制中心与台北区域管制中心首次建立两岸空管部门的直接交接程序,标志着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双向、全面空中通航变成现实。
什么是自贸区?
什么是自贸区?
自贸区一般指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通常指为了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并促进共同发展,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
有时,自贸区也用来指国家内部,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一个或多个区域。
自由贸易区产生原因
由于深刻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原因,自由贸易区就产生和发展了。
当代自贸区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两大显著特点。基本上都与其它有关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都是WTO成员国。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运而生。
截至2013年6月19日,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
2013年5月下旬,中国与瑞士签订了两国自由贸易初步协议。
2013年8月22日,国家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4年12月12日,国家设立3个中国(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6年8月31日,设立7个中国(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至此,国家共设了11个自贸区,显示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代表着中国自贸区进入了试点探索的新航程。
这些自由贸易试验区将继续抓住创新这一核心,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这也显示国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
什么叫早收清单?
从字面先去理解,所谓早收清单指的是当协议的双方未能有完整的协议内容,针对双方已经先有共识的部份先行执行互利的部份条文。
在台湾与内地所签的ECFA大陆给予台湾的早收清单,指的是大陆对台湾先行执行的部份降税或免税的物品的清表(详细内容请参考中国海关网站就有完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