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网站广告内容与本站无关

dnf追击歼灭战,最漂亮的一仗在哪

游戏资讯 susu 2023-07-01 20:00 218 次浏览 0个评论

dnf追击歼灭战,最漂亮的一仗在哪?

这次战役的总称呼应该是“鄂西会战”。最后的收官之战当然是敌我双方必争的长江咽喉要地“石牌”。因为敌军如果突破石牌阵地后,后果很严重,重庆因此而震动,也许国府就要搬迁到苦寒的西昌去了。如果日军无法突破石牌阵地,身后的国军已经有四、五个军南北夹击,欲聚而歼之;所以最惨烈的战斗发生于外围的层层阻击中战,而最关键的时刻就是石牌保卫战,结果是国军险中取胜。

‬陈诚的两手抓

dnf追击歼灭战,最漂亮的一仗在哪

中国远征军的失败,使重庆统帅部感到必须換将,因为杜聿明已经精疲力尽,俗话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于是短小精干的“土木系”大将陈诚以原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身份,担任已经分为两块的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六战区由副司令孙连仲代理;这个时间是1943年3月。

简单介绍一下陈诚,他字辞修,别号石叟。保定军校毕业,黄埔军校炮科老师,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由排长而升迁至仅次于蒋介石的职位,可谓位极人臣。

由于第六战区经常配合长沙会战,极大的牵制、袭扰日军,使与之对峙的日第11军司令横山勇恨之入骨。

一九四三年二月,日军出兵缅甸,陈诚被重庆急调云南挂帅,横山勇趁火打劫,立马发动鄂西会战,与缅甸日军南北呼应,打通长江上游通道,控制洞庭湖的粮食资源,撞开蒋介石陪都重庆大门,扭转自己军队在鄂西的劣势。

4月下旬,日本华中派遣军抽调了七个师团,共有兵力十万,集中在华容、公安、宜昌等地,并有100架飞机助战,由横山勇亲自指挥。

重庆方面紧急调回陈诚回到战时的湖北政府和第六战区司令部所在地一一恩施。

陈诚见势危急,只有两手抓云南和鄂西两个战略中心,不过当务之急是对付横山勇这个老对手。

(负伤的日军师团长)

‬诱敌深入 聚而歼之

陈诚一声令下,战区所属的川军王赞绪的二十九集团军、王敬久第十集团军、当年紧紧跟随中央红军入川的吴奇伟所辖的江防三个军、周岩的第二十六集团军、冯治安第三十三集团军。

陈诚的计划是上述各部队进行层层的顽强抵抗,尽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将敌十万人马尽力消耗后诱至清江以北,长江以南的渔洋关和石牌长江要塞之间,侍机反攻,将敌聚而歼之,对国军这样武器装备大逊于日军的情况下进行阵地消耗战,风险极大,如果国军阵地一旦被突破一点,整体防线可能动摇,甚至形成全线崩溃的后果。如果石牌保卫战确保不失,就会死死咬住日军,外围部队形成包围圈,将攻坚不下的日军内外夾击,达到聚歼目标。

正式的战斗在五月五号打响,湖南方面的日军主力从湖南华容向洞庭湖之北进攻,战斗十分血腥,第73军主力血战一夜后主力突围,而一部分兵力随同二万难民全部成为俘虏,日军第七混成旅团残酷的在湖中枪杀了军民二千多人。

12日,日本第十三师团强渡长江,王敬久第十集团军防守公安的第87军顿时四面遭围,结果轻易放弃公安逃出包围圈。但是,日军却在一个叫茶园寺的山间小镇踫上了拦路的贵州籍抗日名将,94军军长牟廷芳的阻击,双方血战“三百回合,”彼此都伤亡惨重、鸣金收兵。

当日军攻破以后闻名国军的第五师副师长邱行湘(又名邱老虎)的防线后,罗‬广‬文‬的‬十‬八‬师‬也‬相‬继‬投入到激‬烈的阻‬击‬战‬中‬。‬

不‬过‬,‬这‬两个‬师‬也‬挡不住潮‬水般涌来的日‬军‬,‬只‬有相继‬后‬撤‬。‬

27‬日‬,‬这‬次‬鄂‬西‬会战的主‬角‬胡‬琏‬登‬场‬。‬他的‬第‬十一师‬将‬在‬长‬江‬边‬的‬炮‬兵‬要‬塞‬石‬牌‬,‬直接与‬日‬军‬第‬39‬师‬团‬交‬战‬。‬

‬这是最后的斗争......

这就是胡琏,稍有历史知识的都晓得他,就不介绍了。

当39师团抬头看到十一师胡琏的天然屏障石牌要塞时,倒吸一口冷气,但是,已经无法后退了,因为此时陈诚见39师团已经进入口袋后,立即命令六个主力军在清江两岸夾击日军,决战时间为5月31日至6月2日。但是,前提是“必须守住石‬牌‬拖‬住‬日‬军‬”!‬

战‬前的‬真‬实的场面并不是全‬军‬每‬人‬喝‬一大‬土‬碗‬烧‬刀‬子‬酒‬,‬然后集体摔碎土‬巴‬碗‬,‬高‬声‬喊着口号,‬阵‬地‬守‬军‬在‬大‬战‬前‬相‬当‬平静,‬毕业于‬黄埔四期的胡‬琏‬虽‬然书‬法‬与‬同学同‬乡‬张‬灵‬甫‬不‬可‬相‬提并论‬,‬却‬用‬一手‬清秀的钢‬笔‬字‬写‬给‬夫‬人‬曾‬广‬瑜‬和‬父亲、‬兄‬长‬、‬好‬友‬共‬五‬封信,‬随‬身携带的1000多大‬洋‬,‬自己的手‬錶‬,‬上‬衣‬口袋插‬的‬钢‬笔‬,‬交‬给‬政‬治‬部‬科长刘‬竞‬天‬,‬把‬自己‬的私‬事‬全‬部‬托‬付‬给他‬,‬叫‬他‬随‬同‬后‬撤‬的‬军‬马‬带‬到‬后‬方‬恩‬施‬。‬

胡‬琏‬立‬意‬裸‬身‬殉‬国‬的‬消‬息瞬间传遍大‬战‬前‬的全‬师‬官‬兵‬们‬耳‬中‬,‬立即激‬起‬官‬兵‬斗‬志‬,‬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全‬体‬将‬士‬奋‬力‬抗‬敌‬,‬与‬敌‬顽‬强‬拼‬杀‬。‬不‬过‬,‬罗‬广‬文‬的‬十‬八师‬实在支撑不住了,所‬守‬阵‬地‬陷‬落‬后‬,‬‬十一师‬后‬侧‬防‬区‬‬暴‬露‬无‬遗‬。‬

5月29日,长江西陵峡口一片浓雾,太阳实在不願意升上山顶,因为日军十几架飞机开始狂轰乱炸,当十八师全线崩溃后,日军集中火力专攻十一师,石牌前沿阵地多处突破......

主阵地危在旦夕,一旦突破,全线崩溃!胡琏想尽一切办法,终于凑齐一个班的人交给32团李树兰副团长,名字很美,其实是个莽张飞,他用河北东部的口音大吼:“俺用机枪给兄弟们开路.....!”

已经溃散的士兵又聚拢在一起,共有四百多人,用步枪、手榴弹、石块,终于把主阵地守住了。

中午,胡琏的上司十八军军长方天给胡琏打电话称:“委座电令,石牌乃中国之斯大林格勒,离此一步,便无死所,中华男儿,当有与苏联红军互相辉映之义务与权利。”

手握电话的胡琏“拍”的一个微弯腰的立正动作,大声对电话说:“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这是决定中国抗战命运的一天,石牌之战使十一师官兵损失惨重,33团游国桢营长、九连连长赵玉成、排长尹卓生、刘顺才非死即伤,士兵‬则‬全部战死!‬

在紧张的状态下,江防司令,就是那个曾尾随工农红军入川的吴奇伟给胡琏打电话:“你不要怕,我尽力使野战军不脱离石牌要塞,预计再战三天。”

胡琏一听吴司令的“你不要怕”几个字,心头鬼火乱冒,连忙回答:“我死心如铁,何怕之有?”双方一时无语。

第二天陈诚打电话给胡琏:“委座己调14航空队助战,第七十九军已经收复渔洋关,委座陆续调来大批兵力。马上就要与日军决战!”

至31日,日军攻势趋弱,胡琏稍微松口气,晓得日本人已经是强弩之末。果然,十八军罗广文十八师和83军终于把日军挡在石牌要塞以东。当正面攻击部队因为伤亡惨重仓惶逃窜时,日本军和当年国军的后退即溃退一个样,横山勇在神秘的神女峰面前再也无法“横勇”,被国军撵山打击,这时14航空队也开始“趁火打劫”,在飞机的连番轰炸下,骄横的日军也用相同的姿势“抱头鼠窜”!

至17号止,在74军等部队收复失地后,又恢复到战前状态。

结语

蒋介石亲自飞到恩施,召开军事会议,胡琏记一等功,战区代司令孙连仲失去一个“代”字,立即转正,陈诚、吴奇伟、方天、胡琏、罗广文都笑嘻了,因为他们都领到一块奖牌。不过,胡琏的上司十八军军长实在看不惯胡琏的一番表演,与罗广文咬了一阵耳朵后,干脆离开十八军,称病回到重庆。这是后话,按下不提。

历史上有哪些人被封冠军侯?

冠军侯是一个爵位,是汉武帝发明的,所谓的冠军二字与今天的冠军有些不太一样,古代的冠军指的是勇冠全军的意思,而今天的冠军指的是在竞技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人,意思有些类似,但又有所不同,汉武帝发明了冠军侯这个爵位,并把这个爵位赐给了当年只有18年的霍去病。

一、冠军侯霍去病与封狼居胥

《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於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冠军侯霍去病

这是史书中第一次出现冠军侯的名称,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这一年,大将军卫青姐姐的儿子霍去病刚满18岁,为汉武帝所宠爱,成为天子的侍中,霍去病擅长骑马和射箭,两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战,卫青根据皇帝的命令,拨给了霍去病800人的骑兵,同时任命他为剽姚校尉,这是霍去病人生中第一次出征。

结果霍去病一战成名,在漠南之战中,18岁的霍去病首次出战,率领800名骑兵长途奔袭,并利用机会攻杀了敌人,根据后来的统计,霍去病一共杀敌2028人,还杀死了匈奴祖父一辈的贵族,活捉了匈奴叔父一辈的贵族,而且霍去病的功劳居两次居于全军之首。

于是霍去病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并赐食邑1600户,汉武帝为了分封霍去病,很是动了一番脑筋,想了冠军侯这个爵位,是为了强调霍去病勇冠全军的能力,要知道这一战是霍去病首次出战,而且霍去病只有18岁。

霍去病出战

再来看霍去病所取得的战功,带领800人俘获了2028人,这是绝对的胜利,汉承秦制,秦朝在计算军功爵位制时,是要用杀敌数量减去自己一方损失的数量,结果为正,就获得爵位,结果为负,就得处罚,霍去病的功绩是相当不容易的,斩杀了超过自身2.5倍数量的敌人,关键是作为一支800人军队的首领,霍去病一无经验,二又非常年轻。

这就是霍去病初出茅庐的一战,然而这仅仅是霍去病传奇一生的开始,也是霍去病一生数次大战中战绩最小的一次,最为重要的是,霍去病在后来取得的战绩是一次比一次,而且还创造了华夏军事史上的最高战绩:封狼居胥、禅于姑衍。

霍去病封狼居胥

在霍去病人生中的第二战-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再一次大显身手,在战前,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卫青,成为西汉一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骠骑将军,这一战霍去病两次率领一万余骑兵,在6天时间里长途奔袭1000多里,合计歼敌4万人,俘虏匈奴王族成员59人,贵族63人,还逼降了浑邪王与休屠王,并收降其民众4万余人。

两次河西之战,霍去病只带领了1万人,合计歼灭数倍于己的敌人,这一战绩,就是大将军卫青也比不上,说霍去病勇冠全军毫无争议,他是无可争议的冠军侯,也可以理解为勇冠全军的侯爵,这就是冠军侯的意义。

然而霍去病一生最出色的战役还是后来的漠北之战,霍去病率领5万余骑兵长途奔袭2000多里,歼灭敌人7万余人,兵峰最远打到了贝尔加湖,并在匈奴圣地狼居胥山进行了祭天,在姑衍山进行了祭地,从此“封狼居胥、禅于姑衍”成为冷兵器时代华夏军事史上的最高荣誉。

霍去病战功卓著

这一战是华夏民族史上最有名的一次长途奔袭战,在霍去病之前,华夏从来没有打到如此之北的地方,更没有在千里之外超远距离作战的经验,这一战创造了诸多的第一,霍去病成为华夏军事史上的名将被载入史册,他的战绩在整个华夏冷兵器时代除了蒙古远征之外,几乎无人超越。

霍去病就是名副其实的冠军侯,唐朝名将李靖灭亡东突厥之战,不如霍去病打得远,只打到了山西和内蒙古,战绩也不如霍去病,明朝蓝玉的捕鱼儿海战役,虽然战绩超过了霍去病,但是不如霍去病打得远,蓝玉只打到了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而霍去病打到蒙古国更北边的贝尔加湖,而明成祖朱棣虽然打到了贝尔加湖,但是战绩又不如霍去病,所以霍去病是冷兵器时代长途跋涉打得最远,战绩最突出的名将。

霍去病

二、冠军侯窦宪与燕然勒石

与霍去病封狼居胥战绩并列的就是东汉窦宪的燕然勒石,同时窦宪也是历史上第二个被封为冠军侯的人。

窦宪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他是外戚出身的权臣,利用身份专权,并且为了私欲无端攻杀朝廷大臣,目无法纪,后来被汉和帝逼其自杀,虽然窦宪为人与结局都不太好,但并不影响他创造燕然勒石的功绩。

窦宪这一战被称为稽落山之战或者北伐北匈奴之战,公元89年,窦宪率领8000汉骑、8000羌胡骑兵,再加2000南匈奴骑兵,出塞3000余里攻击北匈奴,在稽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南部阿尔察博克多山)大败北匈奴主力,斩杀敌军1.3万余人,缴获牲畜百余万头,收降民众20余万人,彻底消灭北匈奴,从此以后,北匈奴逃往更西边的中亚,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北匈奴的记载。

冠军侯窦宪

虽然窦宪这一战的战绩无法与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相比,但是窦宪这一战远征的距离超过了漠北之战,并且这一战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彻底解决了北匈奴的外患,而当时的南匈奴成为汉朝附庸,窦宪也因为这一战巨大的功绩被封为冠军侯。

真要比起来,窦宪的燕然勒石与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相差很远,况且窦宪只有这一战,而霍去病前后六战都有巨大的战绩,窦宪无论是能力、勇猛、胆识、思想都不如霍去病,霍去病勇冠三军,是货真价实的冠军侯,窦宪作战多少有些运气的成份,尽管他们有差距,但两人的确都是冠军侯。

后世还是把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与窦宪的燕然勒石作为冷兵器时代华夏军事史上的最高荣誉,能够超过他们两位的人并不多,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一个冠军侯,就差得更远了,这个人就是东汉的贾复。

燕然山铭

三、冠军侯贾复

贾复是东汉开国功臣,位列云台28将中的第三位,贾复参与了平定王朗之战、平定五校农民起义、攻破邺城之战、平定洛阳朱鲔之战、平定郾王尹尊、平定白虎公陈侨之战等战役,还曾大败赤眉军,战功赫赫。

刘秀评价贾复是:贾复有击退敌军于千里之外的威风。但是,话又说回来,贾复一生并没有特别重大的战绩,很多时候,贾复是在刘秀身边做官,刘秀不让他远征,刘秀任命贾复为执金吾,也就是保卫京城安全的军事官员,相当于京城卫戌司令,同时加封贾复为冠军侯。

冠军侯贾复

贾复这个冠军侯缺少著名战役与影响力,甚至都比不上窦宪,刘秀封贾复为冠军侯更多时候是出于拉拢人才的举动,同时还有指腹为婚,贾复的冠军侯并不是因为他勇冠三军,至少邓禹和吴汉都不比贾复差,也许在刘秀眼中,认为贾复最厉害吧,贾复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也不强,不如邓禹和吴汉,甚至都不如耿弇、寇恂、岑彭、冯异等人。

德国距离胜利近吗?

二战时,可以说德国距离胜利是一步之遥,但最终功亏一篑!

1945年4月30日,苏军经过激战,攻占了德国国会大厦。下午3点30分,希特勒看着他的情妇爱娃·布劳恩吞下了毒药,而他自己在开枪自杀前,也一定在想:为什么胜利对我们总是看似唾手可得呢?

二战狂人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纳粹大屠杀的主要策划者、发动者!

他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试图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他的狂妄使得德国在一战后迅速崛起,然而又正是他的狂妄自负,使得德国最终必然是失败的命运!

例如:德国闪电入侵苏联,就有着非常好的机会!

早在1940年夏,希特勒就制定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6月,德国自以为准备充分,效仿日本,对苏联不宣而战!

德军三大军团合计200个师,550万人,4000辆坦克,5000架飞机投入战斗,最强大的中央军目标是莫斯科,南北军目标分别是基辅、列宁格勒。莫斯科岌岌可危,但狂妄的希特勒 "脑袋突然进水",他调集优势兵力进入基辅和列宁格勒参战,莫斯科方面部队只能苦苦等待,直到等来无尽的荒凉,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德军只能等死了!德军面临战线太长,无法有效供给物资,大量的坦克被冻在雪地里无法启动,燃料被冻坏,武器失灵,士兵们没有棉衣御寒。苏军的专业防护装备远胜于德军,专业的保暖护套本来就是枪支的标配,枪支用的润滑油也不会被寒冷冻坏,士兵们需要的保暖装备更是源源不断的送到战场上。而此时的德军可以说是饥寒交迫,天寒地冻!其实这些物资德国并不缺少,他们有绝对充足的战备物资,也在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可惜不能完全运送到位。现在看来,当时德军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取暖问题,而是所有物资的停滞,比如粮食方面遇到的问题,显然比取暖问题更大。希特勒至少浪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在这关键的两个月之后,道路泥泞,给前进的部队和补给部队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王牌机动部队在 "泥泞 "和 "冰冻 "时期都遭受了致命的 "打击"。完全失去了优势。

希特勒关键时刻的大脑错位和德军补给线的薄弱,德军最终的失败,不可避免了!

这就是历史......,谁也无法改变!

陕西古今著名的军事将领有哪些?

陕西历史悠久,关中之地人杰地灵,自古就是人才辈出的地方,相比于江南地区多文人才子,关中自古有着很多名将猛将。

古代军事将领

1、白起

白起是郿(陕西眉县)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为秦国征战30多年,参与大小70余战,从无一次败绩。

秦昭王时期,为了争霸天下,继续贯彻商鞅变法,彻底推行军功爵制,平民出身的白起顺势而生。白起最善于用兵,伊阙之战,大败韩魏联军,斩敌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攻下五座城池,经此一战,白起一举成名。随后,白起又率军夺取韩国安邑以东的土地,败魏国夺取大小城池六十一座,夺下了赵国光狼城......

白起带兵伐楚,水淹楚国鄢城,淹死数十万百姓,又攻破楚国郢都,烧毁楚国王陵,逼得楚王迁都。经此一战,楚国元气大伤,白起也因战功被封为武安君,名震天下。赵国与魏国进攻韩国华阳时,韩国向秦国求救,白起率军大败赵魏联军,斩首十五万。经过华阳之战,秦国与赵国矛盾更加剧烈,爆发了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白起大败赵军,射杀赵军主帅赵括,坑杀赵国40万降卒。经过这一战,强大的赵国精锐尽损,秦国统一天下也只是时间问题。

白起为秦国攻城略地,威震六国,但是自长平之战后,与秦国相国范雎结下仇怨,最终落下个自刎身亡的结局。

2、王翦、王贲、王离

王翦是频阳东乡(陕西省富平县)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除了韩国,其他五国都是王翦、王贲父子两个率军攻灭的,是秦朝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王翦、王贲也因此被封为武成侯、通武侯。

秦王嬴政正式亲政后,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开始了,王翦也开始率军横扫六国,反间计除赵国名将李牧,攻破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王,后来王贲又率军攻下跑到代地的赵国贵族,俘虏代王嘉,赵国灭亡。荆轲刺秦后,王翦率军攻伐燕国,攻取燕都城蓟,后来王贲又率军攻下燕国的辽东,俘虏燕王喜,没网赵国。李信伐楚失败后,王翦率60万秦军攻伐楚国,大破楚军,杀楚国主帅项燕,俘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

王贲是王翦的儿子,也是秦国开疆拓土的大功臣。王贲不仅领兵灭了赵国代地、燕国辽东,彻底平定燕赵,还带兵杀死魏王假灭亡魏国,俘虏齐王建灭亡齐国,使秦国彻底统一六国。

王离是王翦的孙子,王贲的儿子,是秦朝后期的名将。秦朝一统天下后,王翦、王贲因功封侯,但也激流勇退,王离一直跟随蒙恬镇守匈奴,蒙恬被赐死后,兵权移交给王离。秦末天下大乱,王离率军南下平定叛乱,在巨鹿之战被项羽击破,王离也被俘虏不知所踪。

3、司马错

司马错是少梁(陕西韩城南)人,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司马错还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曾经和张仪争论,主张“得蜀即得楚”,最终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司马错率军灭亡蜀国,使得秦国更加富庶。司马错先后担任过国尉、左更、客卿,多次攻下魏、韩、楚的城池。

4、公孙衍

公孙衍是阴晋(陕西省华阴市东)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公孙衍早年曾在秦国参军,在攻打韩魏时,屡立战功,尤其是雕阴之战,公孙衍率军大败魏军斩首八万,俘虏魏国主帅龙贾,公孙衍也因功成为军爵十六级的大良造。公孙衍虽然前半生为秦国攻城略地,后半生却是秦国争霸天下最大的对手,离开秦国后他成了一个真正的纵横家,主张诸国合纵抗秦,发起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义渠君在秦国背后下手也是公孙衍的策略。

5、耿弇、耿恭、耿秉

耿弇是扶风茂陵(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的第四位。

耿弇是东汉时期的战神,智勇双全,在历次战役中将心理战、攻坚战、围城打援、声东击西、避强击弱等一系列战术发挥到了极致。耿弇归顺刘秀后平定河北,横扫齐鲁,征讨陇右,平定四十六郡,屠城三百,没有一次败绩,为东汉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东汉时期开国功臣都得以善终,耿弇功高却不震主,国家安定后主动上缴大将军印,只是以列侯身份列席朝会,深得刘秀信任,遇到不同意见总是征求他的意见。

在东汉时期,耿氏家族名将辈出,东汉灭掉匈奴的最大功臣就是耿氏家族。十三将士归玉门的耿恭是耿弇的侄子,耿恭坚守西域宁死不屈,体现了汉朝的气节。勒石燕然的巨大战功也是耿弇的两个侄子耿秉、耿夔打下的,耿秉还曾平定车师国。

6、马援

马援是扶风郡茂陵县(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开国功臣,著名的伏波将军。

马援归顺刘秀后,堆米为山代地形模型,分析战局形式,为消灭隗嚣立下显赫功劳。东汉建立后,马援仍领兵征战,抚平羌乱,平定岭南,北击乌桓,威震边疆。马援的一生东征西讨,不惜马革裹尸,为东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7、定远侯班超

班超是扶风郡平陵县(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

班超出身于史学家族,他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史学家。班超开始也是为官府抄写文书,但是他胸有大志,向往傅介子和张骞那样异域封侯的人,毅然投笔从戎。班超带领三十多人出使西域,在西域三十一年,大小无数战,收服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在远在万里的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定远侯班超智勇双全,凭一人慑服西域五十多国,为西域的回归作出了重大贡献。晚年的他思念家乡,上书请求回京,“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汉和帝大为感动,召他回京,班超回去后不久病逝。

8、马超、马岱

马超是马援的后人,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人,蜀汉名将。

马超是西凉有名的猛将,在西凉有很高的威望,深得羌人、氐人的拥戴。早年时期马超也是一方诸侯,曾联合韩遂对抗曹操,潼关之战追杀的曹操落荒而逃,差点被乱箭射杀。在随后马超卷土凉州,依附张鲁,又投靠刘备,凭威名震慑刘璋开城投降。马超半生枭雄,投靠刘备后,虽然职位也是很高,但是并没有受到重用,最后黯然病逝。

马岱是马超的从弟,曾追随马超大战曹操,围攻成都,汉中之战等战役。诸葛亮去世后,马岱奉杨仪的命令率军斩杀魏延,也曾率军北伐,但是被牛金击败。

9、杜预

杜预是京兆郡杜陵县(陕西西安)人,魏晋时期的军事家。

杜预博学多才,善于用兵,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虽然杜预本身没有武艺,但是身为统帅他擅长的智谋,以一当万。作为军事家,杜预最大的功劳就是突破长江天险,直取建业,一举灭亡东吴,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割据的局面。这一战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被后世所推崇。

10、韦睿

韦睿是京兆杜陵(陕西省西安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

在南齐末年,韦睿就跟随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在南梁建立之后,他一直对抗北魏。梁攻北魏合肥之战,韦睿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军,一举攻占合肥。钟离之战,以少胜多,斩杀淹死魏军十万多人,取得南北交战以来南朝前所未有的一次大捷。由于韦睿的战绩显赫,北魏人对他很是畏惧,称他为“韦虎”,明朝杨慎曾称他为六朝人才之冠。

11、韦孝宽

韦孝宽是京兆杜陵(陕西省西安市)人,南北朝时期名将。

韦孝宽历仕北魏、西魏、北周,在西魏时期韦孝宽率军抵御东魏就曾巧战潼关,智胜高欢,战功十分显赫。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后,采用韦孝宽的建议,成功打败北齐。可惜,宇文邕英年早逝,周宣帝继位后,韦孝宽又率军攻陈淮南,平定北方。周宣帝宇文赟更加短命,他死后,年幼的宇文阐即位,实际上是丞相杨坚掌权。宇文炯反抗杨坚专政,举兵发动叛乱,韦孝宽又率兵打败了他。平定尉迟迥叛乱不久,韦孝宽就去世了。

12、杨素

杨素是弘农郡华阴县(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开国功臣。

杨素是弘农杨氏的后人,虽然名声不好,但是他的军事才能是无可否认的。在北周时期,杨素就跟随宇文邕攻伐北齐立下战功,在讨伐尉迟迥时也曾立下大功。

隋朝建立后,杨素率领水军攻打南陈,大败陈军,被陈国人称为江神。随后,杨素又率军击破江南各地士族豪强,平定江南,还曾大败突厥达头可汗。杨广即位后,汉王杨谅起兵反叛,杨素领兵数万击擒杨谅。

杨素为人很是复杂,虽然战功卓越,但是他助杨广夺位,嫉妒陷害史万岁,却是一直为后人所诟病。

13、史万岁

史万岁是京兆杜陵(陕西西安)人,隋朝名将。

史万岁弓马娴熟,为人非常勇猛,作战时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对抗突厥时,两军各派一名勇士出战,史万岁直接冲过去砍下突厥勇士头颅,震慑的突厥不敢再战,议和退兵而去。这一战彻底奠定了史万岁的威名,在后来突厥再次进犯隋朝时,听说领军的是当年威震敦煌的史万岁,吓得撤军而去,史万岁率军追入沙漠数百里,斩杀数千人。

史万岁在隋朝统一天下,平定江南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单骑威震突厥,使得隋文帝被尊称为“圣人可汗”。史万岁虽然勇猛无敌,善待部下,但是因为功劳卓越,被杨素嫉妒陷害,在朝堂上被隋文帝杨坚当场打死。史万岁死后,全国没有一个不惋惜的,杨坚事后虽然后悔,但是为了颜面,还是罗列出他的罪名。

14、李靖

李靖是雍州三原(陕西三原县)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卫国公。

李靖文武才略,李渊有反意的时候,李靖就察觉到了并且伪装成囚徒前去告密,因为天下大乱没有成功。晋阳起兵后,李靖被李渊俘虏,被李世民召入幕府,跟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立下大功。随后,李靖辅助李孝恭,仅用两个月的时间,消灭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南梁萧铣,又前去安抚岭南,连下九十六州,平定岭南。辅公祏起兵叛乱时,李靖又辅助李孝恭,出其不意一举平定叛乱。

李世民即位后,李靖继续率军击灭东突厥,攻灭吐谷浑,为唐朝的建立稳固和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

15、侯君集

侯君集是豳州三水县(陕西省旬邑县)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侯君集早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玄武门之变诛杀建成、元吉他也是出谋划策,前去伏击的功臣。随后,侯君集又讨吐谷浑,攻灭高昌,立下赫赫战功。侯君集在唐朝地位也极是显赫,但是因为他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最后李世民不得不杀他。

16、郭子仪

郭子仪是华州郑县(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

郭子仪一生经历七朝,在武则天时期就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兵勤王,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收复两京等重大战役,平定了叛乱。安史之乱后,吐蕃进入长安,郭子仪计退吐蕃,二复长安。仆固怀恩反叛时,引诱吐蕃、回纥、党项入侵唐朝,郭子仪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郭子仪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17、韦皋

韦皋是京兆府万年县(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中期名臣。

唐德宗时期泾原兵变,韦皋用计诱杀叛军首领朱泚所派的使者,坚决抵抗叛军。韦皋最大的功绩是在蜀地二十一年,多次挫败吐蕃入侵,《旧唐书》称他“凡破吐蕃四十八万......功烈为西南剧”。

18、王忠嗣

王忠嗣是华州郑县(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人,唐朝名将。

王忠嗣勇猛善战,对抗吐蕃时,他曾单骑杀进吐蕃大军,左冲右突杀死数百人。北伐契丹时,王忠嗣率军北出雁门,桑干河三战三捷,大破奚、契丹联军,降服契丹三十六部,耀武漠北。随后,又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大破吐蕃,威震边疆。

19、韩世忠

韩世忠是延安府绥德军(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 ,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在北宋时期,年轻的韩世忠就参军抵御西夏,作战非常勇猛,但是因为童贯怀疑他的战功,只进了一级。其后,韩世忠又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冒险生擒方腊,宋金合击攻灭辽朝,镇压山东河北盗贼,抗击金军他也都有参与。北宋覆灭后,韩世忠又积极拥戴赵构,平苗傅、刘正彦叛乱,解救宋高宗,韩世忠的地位也大大提高。在完颜宗弼率大军南侵时,一路所向披靡,韩世忠封锁长江,几次大败金军,将金军逼入黄天荡,以八千军队围困号称十万的金军长达四十八天。随后,韩世忠又在大仪镇击败金与伪齐联军,为南宋立下了汗马功劳。

20、刘光世

刘光世是保安军(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曾在杏子堡战斗中击败西夏军,其后又多次率军攻打金军,不过相比韩世忠、岳飞没有太大的战绩。刘光世去世后,被追封为鄜王,列七王之首,不过对他的评价都是极差,贪财好色,驭军无法。

21、李显忠

李显忠是绥德军青涧(陕西清涧)人,南宋抗金名将。

两宋之际,山河破碎,但是却是有着大批的忠义之士。李显忠年轻时跟随父亲征战,却被金人俘虏,此后辗转投靠西夏,又大破西夏战斗力最强的铁鹞子军,招募万余人,回归南宋。李显忠辗转万里归宋,南宋名将吴玠曾评价他“忠义归朝,惟君第一。” 随后,李显忠多次大破金军,立功疆场,隆兴北伐他也曾参战,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以失败告终。

22、李自成

李自成是陕西榆林米脂县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纷起义,李自成是闯王高迎祥的部下,作战非常勇猛,被称为“闯将”。高迎祥死后,李自成成为闯王,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部众发展到百万。随后,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李自成在北京没待多久,满清入关,李自成就开始了流亡,退到九宫山时,李自成被当地民众杀死。

23、张献忠

张献忠是陕西延安府庆阳卫定边县(陕西定边县)人,明朝末年与李自成齐名的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建立了大西政权,自称“大西王”。张献忠一生对抗明朝,在明朝灭亡后,他又开始抗清,而他本人也在北上抗清中战死。张献忠虽然战死,但他死前留下“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这句话,从此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大西军将领率领大西军联合南明,共同抗击清军,尤其是李定国,为南明坚持到最后。

24、李定国

李定国是陕西榆林人,南明的抗清名将,晋王。

在明末李定国是反抗压迫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是张献忠大西政权的大将,屡立战功。张献忠死后,大西军联明抗清,李定国成为南明最忠义的大将,两蹶名王,血战磨盘山,为南明小朝廷呕心沥血。在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杀死后,李定国自知回天无力,不久染病去世,临死仍嘱咐部下“宁死荒外,勿降也!” 。当下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晚清蔡锷等起义仍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曾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近现代

杜聿明,陕西米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著名抗日将领,在昆仑关战役中击毙日军5000余人。

胡琏,陕西华县(陕西华州)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关麟征,陕西鄠县(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人,曾率部参与台儿庄战役。

张灵甫,陕西省长安县(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曾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孙蔚如,西安市灞桥镇人,陕军抗日主帅,“七七事变”爆发后,率杨虎城部下抗战。

刘志丹,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人,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

李达,陕西省眉县人,开国上将。

张宗逊,陕西省渭南县(渭南市)人,开国上将。

曾经有过兵团这样的编制?

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规模快速迅猛扩张,在野战军和军之间设立了兵团。此外,还有三个兵团是原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而成。

那么,兵团现在是否还有保留?当初为何设立?又是如何撤销、恢复?下面我为您详细分析。

第四野战军将帅

一、兵团这种编制并不是人民解放军的首创。

早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战区和集团军之间,就设立了兵团编制。

在国外,美军的一个航空母舰突击编队,也被称为战役兵团。二战期间,苏联也有所谓的高级战役、战术兵团等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整编军队,原来的军改编为整编师,作为基本作战单位。虽然也有兵团,但不是作为主要作战单位。

但是,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整编师经常孤军突进,在运动中被我军分割、孤立,从而被我军成建制地消灭。

最典型的是孟良崮战役,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王牌中的王牌,整编74师被我军全歼,对国民政府震动极大。国民党认为:必须要抱团取暖,互相策应,才能避免被解放军分割消灭。

有鉴于此,国民党在战争中,也不断对军队编制进行变革。到了1948年6月,国民党军已经成立了大量的兵团建制,作战时,都是以兵团规模的大部队出征,抱团作战,共进共退。

蒋介石与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司令黄伯韬‍‍‍‍‍‍‍‍

蒋介石的想法是:通过野战兵团与地方守备部队(绥靖区)之间紧密配合,形成体量足够大的部队,既可以对解放军进行重点打击,又可以避免孤立的军、师被解放军歼灭。

蒋介石认为:只要部队体量、规模足够大,稳打稳扎,就能够消灭共军,而面对大规模的部队,共军也没有那么大的胃口,能够吃掉这么庞大的部队。

但是,解放军的胃口真的是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三大战役,特别是淮海战役期间,成建制地全歼国民党兵团,已经成为常态,这是蒋介石当初万万想不到的。

淮海战役要图

二、人民军队成立兵团编制。

人民军队的“兵团”称呼同样由来已久。

1937年12月,中央决定,把延安八路军留守处改编为八路军留守兵团,虽然也称之为“兵团”,但其实只下辖一个旅部,共九个团。

解放战争初期,也有主力兵团、地方兵团、一线兵团、二线兵团之称。如山东许世友兵团、陈谢兵团等。又如,1947年3月组建了西北野战兵团,下辖两个纵队、两个旅。但这只是人们的习惯称呼,兵团制并非当时人民军队正式的作战单位。

解放战争初期,人民军队的野战军司令部下属作战单位是纵队,一个纵队相当于一个军,对应国民党军的整编师。纵队下辖旅,没有师级单位,旅又下辖团、团下辖营。后来,纵队改为军级单位之后,各旅改为师。

三野东线兵团

对应的国民党军队,抗战胜利后整编部队,军改为整编师,师改编为旅;后期,国民党又把整编师改回为军,旅改为师。

由于人民军队规模的扩大,大量的地方部队上升为正规部队,再加上国军起义的部队,纵队、军一级的作战单位急剧增加,如果全部由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指挥,已经明显不太适宜,兵团级单位应运而生。

同时,解放军成立兵团级作战单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便于对国民党军队作战。既然国民党军队以兵团为单位抱团作战,人民解放军也非常有必要成立兵团级的单位,以对抗国民党兵团。

无论从攻城、攻坚的作战需要,还是在运动中歼灭国民党大部队的需要,都应当成立兵团一级的作战单位。由兵团下辖军,军下辖师,旅级作战单位基本取消。

随着战略决战的到来,战役规模的扩大,组建兵团级作战单位,大规模歼灭敌军已经成为可能。

兵团战史

在解放战争后期,由于部队的快速扩张,先后成立了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和四大野战军平级)等五大野战集团。

1949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下辖第一、第二兵团,一共6个军。

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一共10个军,还有一个特种兵纵队。

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下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一共16个军,还有一个特种兵纵队,以及华东海军。

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下辖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兵团。各兵团司令员分别为肖劲光、程子华、刘亚楼、邓华,一共12个军,加上一个特种兵司令部、两个炮兵师,一个装甲师,一个高炮指挥所、一个工兵指挥所,以及两广纵队,另有铁道兵团,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1949年11月,解放军三兵团某部向四川进军

同时,又在华北军区组建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团,每个兵团下辖3个军,番号是第六十军到第六十八军,一共9个军。此外,还有第六十九军,第七十军,由华北军区直辖,作为军区战略预备部队。也就是说,华北军区一共有11个军。

三、国军起义部队改编而成的兵团。

除了上述兵团,还有由原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成的兵团,一共有三个兵团:

第二十一兵团。

第二十一兵团情况很特殊,这里重点介绍一下。

该兵团是由陈明仁起义部队改编而成。陈明仁是黄埔一期,曾经因为死守四平、抵抗住林彪东北民主联军的进攻而名声大噪。

毛泽东与陈明仁将军

1949年,陈明仁率部参加湖南长沙起义,所在部队番号改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

之所以这么称呼,是陈明仁将军提出来的,经毛主席亲自同意。这是为了表示既不同于之前的国民党军队,但是又与一般的人民解放军有所区别。

当时,陈明仁将军通电起义时,部分官兵表示不理解,他们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本质,所以在当时,暂时保留国民党的名称,很有必要。这在整个解放战争史上,也仅此一例。

后来,部队经过政治思想改造,官兵的革命觉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由于番号中保留了“国民党”一词,部队官兵感到非常羞辱,于是,又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

1949年12月2日,在第二十一兵团正式成立的大会上,陈明仁将军非常激动,他声音高昂地讲了三个“从今天起”:

从今天起,我兵团已经踏上光明之路,开始新生了!

从今天起,我兵团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子弟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努力改造,一切都向其他兵团的解放军看齐!

从今天起,我兵团将要成为一支既具有高度政治素质,又具有近代的军事技术的强大军队了!

第二十一兵团所属部队,后来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第二十二兵团。

该兵团是原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部起义部队,接受人民军队改编后,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

二十二兵团也是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骨干组成。

第二十三兵团。

1950年2月,对原国民党绥远起义部队进行整编,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董其武,下辖两个军:36军和37军,以及骑兵第四师,归华北军区建制。

1951年9月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番号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董其武率领部队入朝,主要任务是修建飞机场、担负后方警戒等。

邓小平与董其武

四、兵团的建制。

无论是国民党军队还是人民解放军,其兵团编制都不是固定的,经常随着作战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在作战中,为了战争的需要,经常有把某个兵团的部队划拨给另外一个兵团指挥的情况。

各兵团人数也不尽统一。正常的一个兵团基准人数为三到四个军,约10万人。但是,多的时候,一个兵团也可能达到5个军‘的庞大编制,又有时,某一个兵团可能下辖只有两个军。

比如,第一野战军一个兵团正常只有五、六万人。而第四野战军,在战争中不断快速发展壮大,从东北到打海南岛,再到大西南,队伍不断壮大,一个兵团多的时候能达到20万人。

人民解放军进军银川

五、兵团番号的撤销和恢复。

建国之后,各兵团番号相继撤销。后来根据戍边的需要,陆续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69年,又在福建、江西两省组建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担负屯垦戍边任务。

从1953年起,国民党起义部队第二十二兵团逐步改编为生产部队。

1954年10月,根据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原国民党起义部队第二十二兵团全部,解放军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原新疆民族军)大部,就地集体转业,屯垦戍边。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双重领导。

其中,第二十二兵团原9军25师改编为农7师,原9军26师编为农8师,原9军27师编为农9师,原骑7师编为农10师,原骑8师编为建筑工程兵第一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

屯垦戍边是我国一直以来的传统,从西汉时就有,生产建设兵团是“准军事实体”,是以民兵为主体的武装力量,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可以随即动员起来。兵团内部设有准军事机关,沿用兵团、师、团、连等建制和司令员、师长、团长、连长等军队职务称谓。

1956年5月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

后来,生产建设兵团番号被撤销。到了1981年12月,恢复了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称谓,但与原来的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有区别。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念邮票

关于人民军队兵团历史沿革情况,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