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为什么美国的富豪可以捐献百分之九十的私人财产?
差别是社会对什么有持久的价值的定义的不同,尤其是对于身后的价值。
我国的三不朽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一个人要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是立德,立功,立言,并没有立钱。三不朽的说法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左传》,一直由中国的社会精英们所践行。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谓:“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立德,创立道德标准,影响后世,如孔孟
立功,拯厄除难,功济于时,如抗金的岳飞,守住国都北京的于谦
立言,著书立说,传于后世。我国有大量流传至今的典籍。
中国也有散尽家财于社会的富豪,如陶朱公范蠡。但是他是因为知道进退,还有和美女西施的携手退隐被人记住的。所以,在中国社会,用钱买不来持久的存在感。沈万三有名,因为太富被皇权妒忌;胡雪岩有名,因为和成功学有协同效应。他们的形象,并不如那些立功立德立言的人显著和正面。
美国的新教伦理而美国历史短,没有形成中国这样的价值观。他们所倡导的新教伦理就是自助者天助,有了世俗的成功就能证明自己的天选之人。世俗的成功是用财富衡量的,在身后把财富散于社会,而不是任何个人,也是被个人和社会所认同的。
The new religions= effectively forbade wastefully using hard earned money and identified the purchase of luxuries as a sin. 新教禁止浪费的花钱,认为购买奢侈品是罪过。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挣了钱不捐掉用来干啥?美国有很多富有而生活俭朴的人,如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在美国的影响力远大于历史上任何商人在中国的影响力就是明证。
勤鹰慈善基金是真的吗?
勤鹰康养慈善基金是帮助家庭困难或者有重病的家庭的基金会。基金会
基金会(慈善基金会,foundation),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
公募基金会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围,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必须在民政部门登记方能合法运作,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民间非营利组织。基金会取得成熟发展最早是在美国。美国基金会在20世纪后开始蓬勃发展。1900年的卡耐基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是最早成立的一批基金会中比较知名的两家。1936年成立的福特基金会,由福特家族资助,拥有数十亿美元,项目遍布全球,影响范围很广。
1981年,我国第一家基金会成立。之后,随着社会发展和政府政策的变化,我国基金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基金会行业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
请问你是否了解美国ANC基金会?
美囯ANc基金会是在美国特拉华州,加州注册的非股份非上市非盈利的类属无限公司,司法管制管理的民间基金会(实行全员义工)管制管理。
在中国境内商务活动受国家安全部门监管,与我们常见的基金完全不同,ANc资金是社会公益资金来源是捐赠,非盈利旳资金性质。
国际上对该类资金监督管理使用,决定了美国ANc基金会不宣传,不参政,不暴利的基本厡则。
美国ANc基金会是在美国注册的民间慈善团体,华人较多。在国内投资性质是公益资金商业性保本增值投资,无担保、无扺押、无利息、不还本投资方式,全额投资合作.不参与管理、不做法人。
奥巴马卸任后首次公开演讲赚40万美元?
首先我们得看看卸任总统的收入来源。
1958年,国会通过了《卸任总统法案》,旨在避免卸任总统陷入贫困,退休总统有2.5万美元的退休金。目前总统卸任后,退休金已经涨到20万美元左右,还拥有一套工作班子,奥巴马总统的年退休金为205700美元,可谓退休有保障。尽管奥巴马55岁就“失业”了,但是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卸任总统,这意味他还有更多的工作机会。
除了退休金,卸任总统的收入还包括出版回忆录,加入公司董事会,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讲等。近几任总统从卡特到奥巴马,都以出书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卡特卸任后,出版了超过10本著作,扭转了他的财政状况,克林顿靠凭借《我的生活》一书赚了1500万美元,小布什也从传记中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收入。奥巴马在竞选总统前就已出版了《父亲的梦想》和《无畏的希望》,由于反响好,这两本书使他目前仍能享受版税收益,在离任后奥巴马夫妇也签了6000万美元的出书大单。因此,卸任总统要是传记或出书卖得好,将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此外,演讲费用也是一项重要收入来源。美国总统都拥有良好的演讲口才,尤其是克林顿和奥巴马以演讲闻名。他们在卸任后,时常应邀出席场合并发表演讲。从2001年到2010年,克林顿靠演讲赚了7560万。小布什2009年卸任后,大小场合做了200场演讲,每场收入10万到17万美元不等,演讲收入也有近3000万。而奥巴马卸任后,一场演讲也有40万美元入账。因此,从赚钱这一角度考虑,跟在任总统40万美元的年收入相比,总统退休后的职场似乎更具吸引力。
此外,诸如两位布什总统曾涉足石油行业,并创办企业或担任公司董事,特朗普在参政前也是地产大亨,身家上亿,即使退休后没有参与其他活动挣钱,仍会有持续的收入来源,并不会轻易破产。
但是,前总统们通过将白宫的经历转化为演讲,书籍等形式来获取暴利之时,也不免招致非议,并引发对总统道德和形象的思考。克林顿就曾因为出入太多场合发表演讲赚取大量外块而饱受批评,希拉里在2016年竞选期间就曾因在克林顿任职期间,利用影响力通过图书销售和演讲增加收入而受到质疑。而奥巴马卸任后在华尔街一场40万美元的演讲费也引来了共和两党的争议。民主党认为正值向华尔街施压之际奥巴马却现身华尔街演讲,让其难看。共和党则认为,卸任总统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丰厚收益,也在考虑是否削减卸任总统退休金。至于为什么卸任总统能如此受欢迎,这其实反映了市场的供求关系。
目前,加上奥巴马,美国总共有5位卸任总统,卸任总统属于“稀缺品”。由于美国总统最多连任两届,卸任后仍是“大明星”,且随着总统寿命的延长、前总统的政治遗产,加上演讲家的风范,总统这块“市场”炙手可热。而奥巴马一卸任后,就能在首次公开演讲赚40万美元,这显然与他的受欢迎度有很大关系。要知道,2017年1月他离职时,仍获得了59%的支持率。
为什么美国的大富豪都喜欢往基金会里面捐钱?
很多人提到了返税和避税,我想阐明的是,这点是法制完善前提下结合政府鼓励所达成的良性结果,而并非富人做慈善的目的和动机,事实上很少有人真正通过慈善省到钱。当然,交了钱,少缴税,又得到好名声会鼓励更多人这么做,但美国富人乐于慈善的真正推力还是宗教和社会价值观。
其实题目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从比例上来说,美国中产阶级的捐赠是要高于富人阶级的。据调查,在所有捐赠人中,年收入在$50,000至$75,000美元的捐献者,将他们收入的7.6%用于了慈善事业,而年收入$100,000以上的群体,他们的捐赠额只占其收入的4.2%,只是因为最后结算出来的总额多了好多个零,所以才会造成“美国富人更慈善”的错觉。
这种全民慈善的风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强大的教会影响。在基督教中有一个概念,叫“十一奉献”。
据《圣经·创世记》记载,亚伯拉罕把所得的十分之一献给撒冷城的麦基洗德,这普遍被视为十一奉献之起源。直至摩西律法将其具体制度化地执行,以色列人将此献给上帝耶和华及支持利未支派的事奉工作。在4世纪以前的基督教会并没有奉行十一奉献,信徒随自己意愿自由捐献。自罗马帝国将基督教纳为国教后,教会开始鼓吹征收。在第六世纪以前,十一奉献又渐渐在天主教和西欧普及。及至公元567年和585年,十一奉献被提到的大公会议,并最终采纳为对教会奉献的必要标准。
也就是说,基督徒要将其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教会打理,而教会又往往将这些钱用于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所谓“慈善”事业。这个文化传统自清教徒来新大陆后深深植入美国人心里的。本人虽非基督徒,受家里长辈影响,曾经参与过一段时间的教会公益活动,教会如家庭,所有成员都会自觉将收入的一部分奉献,习以为常,并没有人会觉得特别崇高或者不一样。钱上交后,教会又会将其统筹管理,转用于教会运营和社区公益,再配合政府的补助措施,美国社会层级间互助互救的良性循环就此形成。
回到基金会的问题,如题主提到,大富豪们会通过个人影响力和财力办基金会,很大原因是他们的捐赠数额实在太大,已非一般教会或者慈善机构可以驾驭。比如其中规模最大的,由盖茨和巴菲特牵头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资本规模甚至比全美最大十家慈善机构如“联合劝募会”,“救世军组织”,“环球健康行动组织”,“消除美国饥饿组织”,“美国天主教慈善会”等等加起来还大。其中我们要分清楚一点,基金会和慈善组织最大不同是,由于通过私人募集资金,基金其实更像一家非盈利的公司,他们会筹款,投资资产,开发项目,甚至研发产品(比如盖茨基金会发明了一种新型马桶来帮助缺水地区人民保证用厕卫生),也会把钱交给专门的慈善机构去进行专项救济。美国的富人已经在自己所在领域证明了自己的智慧,“如何把大家的钱用好并帮助更多人”这个命题给了本来就乐善好施又聪明过人的他们十分大的挑战刺激和精神回馈。在这个大前提下,富豪们各自组团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发挥人格魅力和商业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最终形成了如今独特的美国慈善基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