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阻击,美国动作电影大家有哪些推荐?
《暴力街区》系列主演: 塞瑞尔·拉菲利 / 大卫·贝利 / Tony D'Amario / 毕比·纳西利 / 丹妮·沃瑞西难得看到法国竟然会有一部叙事流畅,节奏明快的动作电影,着实不容易啊。在这部电影后,大家知道了原来除了使用特技外,片中如此牛的纵跃逃逸打斗场景竟然是一项确确实实存在的极限运动:跑酷。《V字仇杀队》主演: 娜塔莉·波特曼 / 雨果·维文 / 斯蒂芬·瑞 / 斯蒂芬·弗雷 / 约翰·赫特这是令我印象深刻的电影,艺术家用谎言道出真相,政客用谎言掩盖事实。 他们自己制造病毒,又自己制造解药,从而赢得大选。 他们将美国描述得水深火热,将自己的国家描述得太平盛世,从而对人们洗脑。 他们党同伐异,不允许有不同的意见,从而操控人们的思想…… 但是纸包不住火,人们迟早会知道真相。 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这种声音一定是谎言。 被囚禁终究会打破镣铐,被打倒终究会站起来,被奴役也终究会觉醒。 于是,他在熊熊烈火中重获新生,她在滂沱大雨中拥抱希望,一同奔向了自由。 人民不应该害怕他们的政府,政府应该害怕它的人民。 电影最后,戈登、瓦莱丽和露丝、在墙上写“V”的女孩都出现了。 因为子弹能杀死肉体,但杀不死思想。《环太平洋》系列1、2主演: 查理·汉纳姆 / 菊地凛子 / 伊德里斯·艾尔巴 / 查理·戴 / 朗·普尔曼这片子,题材确实比较俗套,但是不影响观影效果。题材就是有大怪兽,我们要做出大机器人来打大怪兽。场面宏大,投资也大。尤其是第二部有我们著名的老王投资,而且还有我们著名的大甜甜。反正这片子别较真剧情,我们看的是科幻,看的是动作,吃的是爆米花!《电锯惊魂8》主演: 马特·帕斯摩尔 / 托宾·贝尔 / 考乐姆·吉斯·雷尼 / 汉娜·艾米莉·安德森 / 科勒·班尼特本系列太多了。但是这部作为重启之作,能完成这个水平已经非常满意了。很多人对这个偷换时间的概念不满意,认为凶手太好猜,游戏设置太简单,而我觉得这已经是编剧尽力而为之了,要不然您老给想出个既有逻辑又好看的重启办法?《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主演: 徐英姬 / 池成媛 / 朴政学 / 白秀莲 / 黄民浩这是韩国妇女的写照,虽然用了恐怖和夸张的手法。万恶的旧社会,妇女没有人权的典型讽刺。金福南的致命点在于,可以接受男权和家系的蹂躏,但是不能接受自己视之为唯一朋友的人的漠然。金福男身上是一个反抗,甚至震慑传统男权社会,表达女性崛起的故事,而郑海媛身上是一个对抗人性冷漠,承担社会责任的路子。外一层有点落于形式,内一层激烈,但未免沉湎于血腥了。不过作为处女作,已然难得。《星际穿越》主演: 马修·麦康纳 / 安妮·海瑟薇 / 杰西卡·查斯坦 / 卡西·阿弗莱克 / 迈克尔·凯恩这是我心中的科幻神作NO.1或许您已经看过了,但是我不得不把它拿出来作为第一个推荐的片子,这部片子对科幻内容的制作非常的严谨,导演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拍摄期间寻找了大量的科学家帮忙使影片看起来严谨。我个人从这部片子中的理解就是,女娲造人是怎么来的。这个就是黑洞,有好多人用这个图片做头像
狙击手的作用是不是快要归零了?
我们应该正视狙击手单位的作用,不要过于神话,也不要过于将之斥为无用,在现代战场上,狙击手还是相当重要的。
“狙击”其实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战场的战术行为,广义的说,任何远程武器施展有计划的隐蔽式精确射击都可以称之为“狙击”。现代战场上,因为轻武器的作用越来越低,狙击战术确实很难再产生大的优势。
毕竟枪械射击距离有限,抛开武器性能不提,目前人类战场最远狙杀记录是加拿大人2017年在伊拉克创造的3450米记录,其次是英国人2009年在阿富汗创造的2475米,这些超远程狙击其实并不具备代表性,这些西方军队进行的所谓战争也多处于情报、观测、安全的不平等位置上,完全是欺辱弱敌。
比起单纯的狙击战术,现代战场上可供使用的远程战术实在太多,比如迫击炮,一般的60迫击炮全重才20多公斤,而一把巴雷特M82A1也有14公斤,巴雷特哪怕最精锐的狙击手也不敢说能准确命中2000米的目标。
而60迫击炮压制同等距离下的敌方班组简直不要太浪,我军神炮手赵章成,在1940关家垴战斗中拿迫击炮打出了一分钟25发的射速,发发命中。(另有种说法,赵采用8个炮手供弹,4个炮手装引信的方式,6分钟打出了240发炮弹)
显然,狙击战术做不到迫击炮的远程和精度,更比不得迫击炮的威力,而迫击炮如今也只是基础的武器之一,算不得什么高精尖设备。一战的狙击手可以躲在壕沟和防盾后面狙击,二战的狙击手可以找个有退路的草丛打了就跑,现代的呢?对方叫炮对疑似区域轰几发就完了。
现代战场进步最大的是信息化侦测和指挥能力,各种预警、侦察、探测系统横行战场,许三多在口袋里藏了个熟鸡蛋都躲不过一掠而过的直升机,指挥机关也依靠数据链一环套一环的远程指挥。即便是久经训练的特种狙击手,也很难像过去那样随意来个渗透、埋伏就能找到敌方有价值目标并歼灭。
但是这样也不能说狙击手就完蛋了,恰恰相反,现代战争相当看重轻武器的远程精确射击能力,步兵班组大都配置了精确步枪,用以执行战术性的狙击活动。狙击战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极大的丰富步兵在各种环境下的战术多样性。
特种作战中,“狙击”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这种作战环境下,狙击手不需要像大战场那样面对敌人,隐匿、精准、高效的完成任务才是关键。现代特种狙击早已发展成参天大树,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自越南战争后,更是涌现出“专用狙击武器”,让现代狙击走向了另一条高精尖的道路。可以说,狙击手的作用不仅没有“归零”,反而产生了不同以往的进化,今天的狙击手远比过去的时代要多,狙击战术也应用的更广泛。
中国最新研制出的号称近战无敌的狙击榴弹发射器有多强?
榴弹发射器这种武器对于广大军迷朋友们来说应该并不陌生。作为一种发射小型榴弹的轻型武器,榴弹发射器拥有火力凶悍,体积小巧杀伤面积大等诸多优点。且由于其可使用多种榴弹(杀伤弹、杀伤破甲弹、榴霰弹、照明弹等)以达到包括杀伤敌方有生目标,摧毁敌方轻装甲及掩体等不同的使用目的而深受军方喜爱。但是,这种性能优良的武器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射程与便携性不能兼得。一般的单发及半自动榴弹发射器轻便但射程只有400-600m,而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最大射程虽然可达近2000m,但其重量太大无法供士兵单兵携行。然而,我国推出了一款“神奇”的榴弹发射器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那就是QLU11式35mm狙击榴弹发射器。
QLU11式狙击榴弹发射器长1225/1415毫米、重13/25kg(两脚架与三脚架重量不同),可谓是单兵武器中的“庞然大物”。但是,与其重量相匹配的是其所具有的强悍杀伤力。作为一款半自动榴弹发射器,QLU11式榴弹发射器有着一个容弹量可达15发的单鼓,其容弹量远比其他单兵半自动榴弹发射器所使用的转轮式弹筒的容弹量要大得多,大大提高了武器的火力连续性。 而其超过1m的长度虽然使它并不像寻常单兵榴弹发射器那么便携,但却拥有了可达3000m的射程,这是很多自动榴弹发射器也无法拥有的。
在弹药方面,QLU11式榴弹发射器放弃了外军惯用的30/40mm榴弹,另辟蹊径使用我军一直使用的35*32mm榴弹(除可使用我国87式35mm榴弹系列外还可使用专用的狙击榴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杀伤力,但却有效减小了其后坐力,使其可以脱离重型三脚架供士兵操作。正是这一优势使得QLU11式榴弹在能保证杀伤力及射程的同时仍旧可供士兵单兵使用。而美军供士兵单兵使用的XM25榴弹发射器较QLU11榴弹发射器相比虽然更轻更短,但其所使用的20mm榴弹威力严重不足并因此饱受诟病。
除了弹药及枪体设计,QLU11榴弹发射器的瞄准具也大有文章。作为一款号称“狙击榴弹发射器的武器”,如果没有足够的精度是无法被称为狙击武器的。为了保证射击精度。研发人员为QLU11榴弹发射器设计了新型的光电复合瞄准具,不仅供士兵有效观察目标,还能够自动测距并根据测量结果为射手提供枪口修正高度,这使得射手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进行精确度较高的射击,配上35mm榴弹的杀伤范围足以对中近距离目标进行准确打击,即使是面对较远距离目标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命中率。
当然,QLU11式榴弹发射器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受多方面影响,QLU11榴弹发射器在火控系统及弹药引信的智能程度上均不及西方同类型武器(如XM25)。但不得不承认,QLU11式榴弹发射器的出现是我军单兵装备领域快速发展的一个有力证明(笔者吐槽:也是我军越来越喜欢爆炸物的有力证明,狙击武器搞榴弹还是国际首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军单兵装备将逐渐升级,我军军力将进一步提升(我军也终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爆炸物爱好者)。
手枪真的可以打中100米之外的人吗?
人们对手枪总是充满误解,基本是对手枪的杀伤力与命中概率混淆不清。
按照手枪子弹的出膛动能来计算,子弹在空气中飞行几百米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能否击中100米外的人形靶,那要看怎么使用这把枪。
通常在测试手枪弹道的时候,技师将手枪固定在台坐上,根据瞄准基线,在50米、100米、200米的距离上放置靶子,看看在什么样的角度,可以上靶,还要测试这个距离上的伤害性。
这时候,手枪是不会晃动的,完全是测试子弹的动能与飞行轨迹。这一点,经常可以从《流言终结者》节目中看到,他们为了测试需要,经常将枪支用台钳固定起来,设计目标,要得就是稳定性。
然而,如果是人手端枪射击,就要考虑到人体肌肉的颤动带来的枪口摆幅,有兴趣的人可以拿自家的“观星笔”测试一下,10距离上,我们射到墙上的光点都是晃动不已的,(实验设计:先固定好自己的手机摄像功能,在墙上画个靶标,射出观星笔的同时,遥控打开手机摄像,观察30秒,就可以看到墙上的激光点在跳舞。)何况拿着1斤多重的手枪?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种东西,叫做“狗屎运”,就有人拿着手枪打中了100米外的人,你说咋办?这是一种概率,被击中的人,看来是被阎王给惦记上了。如果怀疑手枪能否击中100米外人形目标的人,请他站到100米处,我拿着手枪瞄准他,打完20分子弹,看他是否安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在手枪上面加装了红点瞄准器,利用红外激光,将弹着点直接标注在目标身上,这时候,什么瞄不准,什么后坐力、什么枪口上跳,都去他妈地,你看是慷慨赴死,还是笑对人生?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至理名言,在杀人方面,人们总会有很多灵感。
战场形势
通常用到手枪的时候,目标距离就不会太远,强调的是反应速度,比如总统卫队,他们需要在几秒钟内压制可以分子,这时候,“坏蛋”可能持刀冲过来,距离也就十几米,保镖们几乎不用瞄准,就直接开枪了,枪手的习惯动作,子弹散步范围基本在身体轮廓内,也不会讲究打死还是打伤,总之必须先让目标失去行动能力。
总结:
没有摸过真枪的人,请千万不要用电视剧、电影、CS里面得到的信息来猜度当今武器发展的趋势,很多观念要安上现代科技的想象力,都已经2022年了,还抱着陈旧的思维,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世界科技的发展,会让您目瞪口呆的。
有哪些典型的特种部队的作战案例?
海豹突击队击杀本拉登,也算其中之一。
特种作战讲究的是“出奇制胜”,直插敌人心脏地带,或斩首或解救。
行动遇到的抵抗往往并不十分激烈,但这都建立在周密完善的前期准备计划工作上。
一旦计划有所偏差,全队人员就会尸骨无存。
击杀本拉登——海神之矛行动。
动用大量人力物力——长期侦察。在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用飞机撞毁世贸大厦后,美国一直蓄谋复仇。中央情报局(CIA)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确认本拉登的躲藏之地。从2002年,美军掌握本拉登的躲藏地的部分片段信息开始,直到2010年,才终于定位了本拉登所在建筑的信息。
作为被美国人培训出来的游击战老手,本拉登从1998年美军攻击阿富汗开始,就不再使用手机等任何电子通讯设备。他知道这样会被美国卫星监控到自己的行踪。在阿富汗复杂的山地里,本拉登主要用信使的原始方式来传达信息。这样让美国人的先进科技无所用处。
从犯人入手——严刑逼供。但是,信使毕竟是一个个的活人,他们的社会关系难以抹除。美国人利用这一点,从各种批次的战俘和犯人入手。
中央情报局开始不断对关塔那摩监狱里的相关犯人进行了强度很大的审讯。一些犯人在严刑拷打之下被迫招供。这些零散的情报被中央情报局层层筛选,一部分一部分拼凑起来,形成了一个本拉登信使的大致形象。
到2011年,美国人通过巴基斯坦方面,证实了本拉登信使的真实身份。并且定位了这个信使呆过的一栋建筑。通过卫星照片的比对,美国人确认了这栋建筑的修成的时间点。而且发现这栋建筑比普通住宅占地面积大8倍。并且有3.7到5.5米高的混凝土围墙,上面还有铁丝网防止他人进入或偷窥。这栋建筑安装有两道安全门,连阳台上都有2.1米高的遮蔽墙。意味着如果身高1米93的本拉登到此的话,这堵墙可以确保他到阳台也不被人发现。
大投入——全方位监控和计划制定。由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主导,美国各情报部门和重要部门开始重点监控这栋建筑。其中包括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国家情报总监和美国国防部。为此他们投入了数千万美元的预算来保持运作。
CIA在附近租用了一所住宅,连续几个月对该建筑进行严密监视。整理出了该住宅的大小,户型,可能人数,身高和性别。
(拉登藏身的房屋,可见高墙和铁丝网)
根据这些信息,美军推断本拉登很可能也在此处,并制订了代号为海神之矛的特种行动。
表面上称是“一个击毙或逮捕的任务,因为美国不会杀害手无寸铁且试图投降的人”。实际上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美国国家安全部官员告诉路透社记者说:“‘这是一个杀人任务’,且明确地不希望在巴基斯坦境内逮捕到一个还活著的本拉登。”
情报官员在选好参与任务的海豹突击队员后,告诉他们:“我们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本拉登,而你们的工作就是要杀了他。’”根据官员回忆,听到这个消息后,突击队员们欢呼起来。
在开辟了一栋专门的建筑用于模拟训练海豹突击队之时,美军也考虑了各种可能性,并制定出各种详细预案。
进入现场——果敢突击。2011年5月1日,24名美国海军特种作战研究大队(DEVGRU,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前身)队员乘坐两架黑鹰直升机秘密进入目标地区。
这两小队的突击队员每人配备M4或HK416突击步枪(带消音器),以及夜视镜,防弹衣,手枪等装备。其中还有一条特种军犬,这只狗是比利时牧羊犬,用于报警和侦察房间暗门爆炸物等等。此外还有不少战斗机和无人机随时待命,准备支援。
当晚月光昏暗,美军直升机沿低空飞行进入了巴基斯坦,躲开了巴军的雷达侦测,没有被边防部队发现。90分钟的飞行过后,目标地域到达,美军开始降落。
由于靠近庭院,障碍物过多的原因,第一架直升机没有控制好机身,撞在了地面上。不过因为驾驶员的及时控制,飞机只是倾倒在围墙一边,没有发生爆炸,其中的突击队员无人受伤,他们迅速开始部署。
(坠落在围墙边的黑鹰直升机)
第二架直升机见状,不敢按原计划从屋顶降落,而是停在建筑物外侧,让队员翻墙进入庭院。
当晚凌晨1点,海豹突击队员集合完毕,开始强攻。他们用炸药炸毁了建筑物的墙壁和外侧大门,冲入屋内。
此时,手在房间门后的基地组织成员兼信使艾哈迈德·库威蒂开始反击,他用AK47向美军扫射。双方就在门口附近展开交火。一阵急促的枪声过后,库威蒂被饱经训练的海豹突击队员打死。接下来,突击队员由一楼开始往上清理二三楼每个房间。
在一楼另一个房间门背后,信使的兄弟巴尔正要去捡地上的武器,当场被突击队击杀。在射击中,巴尔的妻子也被乱枪打死。
登上楼梯间,本拉登22岁的儿子冲向海豹突击队,但没等他靠近便被击毙。海豹队员们还发现建筑内有很多年幼的孩子,每层楼都有一两个,他们被美军用塑料手铐控制起来。在到达二三楼之间的楼梯处时,海豹队员发现了一个身穿宽松睡衣的大胡子高个男子,正在探查发生了什么。队员立即认出这就是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随即当场向他射出一发子弹。
拉登敏捷的躲过了子弹,马上退回房间内。没等他关闭房门,一名海豹队员紧随其后冲入其中。这时,房间里有两个女子,其中一个是拉登的妻子。这个女人站到本拉登身前,一边掩护他一边用阿拉伯语高喊着愿意替他死去。
美国人没有迟疑,立即对女子腿部开了一枪,并把两个女子都拉到一旁。第二个进入房间的突击队员稍稍确认了情况,就用HK416突击步枪对本拉登连开两枪,这是海豹突击队的标准技术动作,被称为“双击”。一枪打中拉登胸口,一枪打中头部左眼上方,并且击碎了部分头骨。拉登当场死去。
(房间现场照片)
当时,拉登还没来得及使用身旁的AK47和马卡洛夫手枪,两把武器都已装满子弹。
这个队员在确认后,在麦克风里报告:“敌人在行动中丧生!”当时美国总统正在白宫战情室全程观看整个突击过程,他掩不住兴奋,低声说:“我们干掉他了。”
(白宫高官们的现场直播观看)
总结:
这次行动美军一共仅耗时30多分钟,打死了4名男性和1名女性。2名女性受伤。自身无伤亡,可谓迅猛利落。
在撤退时,他们还炸毁了故障的直升机,并带走了本拉登的尸体,而后海葬。
我们可以看出:
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前期周密细致的调查准备+人员的精选苦练+果断的现场突击=任务成功。
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冲突中,将节约国家的有限财政和战士们的宝贵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