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哪个网站最好?
谢邀。
与股票相关的信息太多,可以说涉及当方面方面,既要总揽,又要去伪存真,同时还需要去粗取精。
1、权威角度:需要关注发改委,证监会,沪深交所,结算中心,统计局等官方网站。有人说这个是不是夸张了,但个人认为很多股票信息只有这里你看到的才是相对权威和真实的;
2、综合方便角度:很多综合财经网站足够了。
比如中财网,东方财富,同花顺等,基本上涵盖股票众多方面信息,不仅全面综合,而且多数经过二次加工,阅读和观看起来比较方便。
3、快捷角度:一些专项财经类网站现在做的比较好。
比如财联社,云财经等这些网站,在资讯信息的及时性方面比较突出,对于需要信息及时性的朋友来说,是很好的一个工具。
4、专项角度:部分网站和应用区别对待。
比如数据类的,可以关注万得资讯,数据宝应用等,对于数据需求的朋友来说也是比较好的参考对象。
以上仅供参考,如果有用,请点赞、点评,欢迎交流沟通。
王府井获得免税牌照前股价暴涨15倍有余?
在北京东单的主干道上,有一条颇具历史的老街,充满传奇色彩。老北京的大爷大妈的传说中,这条街曾经有10座王爷的府邸外加3个公主府,可谓皇亲国戚一条街。后来光绪年间,因为这条街有一口甜水井而得名王府井。难道北京那会儿没有其他的井吗?当然有,但甜水井还真是稀缺资源,所以说这个名字背后有着这座城市忆苦思甜的韵味。
当然,今天香槟不是来聊井的,而是来说一家名为王府井(600859)的上市公司。王府井百货是北京老牌的商场,也是北京国资委手下的一张零售王牌,上市的部分全称是王府井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是首旅。王府井的买卖可并不限于北京这条商业街和几个商场,它还参股了贝尔蒙特香港有限公司(Belmont Hong Kong Ltd.)、西安、福州、成都等王府井百货公司,以及全国各地的知名商场、超市,自己还有线上平台,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市值257亿多。然而,真正让王府井在市场上火一把是6月9日,其在股价翻倍的情况下发布一则财政部授予其免税品经营资质的公告。财政部这三个字就足以证明这个资质的稀缺性和重要性。
果不其然,香槟查了下目前国内包括王府井在内仅有8家企业具有免税品经营资质,其余7家分别是中免集团,日上行(已被中免收购),珠(海)免集团,海(南)免集团(已注入中国国旅),中出服集团,中侨集团和深免集团,除去被中免收购的日上行,国内拥有免税品资质的仅有7家,均为国有企业,稀缺度可见一斑。
免税品经营资质意味着什么呢?它的价值难道只因为物以稀为贵吗?
这几年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关税政策,海淘、代购呈现近乎疯狂的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报告网数据,我国现在约有2亿海淘客。2018年一年海淘金额达到2600亿元,量级相当于青海省一年的GDP或我国一年的粮食进口额。
而随着海外代购政策的趋严和国内免税店数量的日益增长,海淘阵地正逐步由国外向国内免税店转移。以收购海免集团(海南免税品有限公司)的中国国旅(601888)为例,2019年免税收入为458亿元,毛利率高达50%,盈利水平秒杀许多科技企业.不禁让人感慨,这哪是一张证,简直就是印钞机。对于一季度亏损近2亿的王府井而言,就像云梯,瞬间从地狱到天堂,毕竟是北京国资委控股,亲儿子是真亲。
亲儿子的故事暂且不提,资本市场又是什么鬼?股价涨了一倍后出这么个金子般的公告,比起同样是收购珠免集团(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打同样免税概念牌,但公告后再无连续一字板的格力地产(600185)而言,王府井怎么看都有“老鼠仓”嫌疑。
终于,被有关部门一直保护的中小投资者坐不住了,一纸诉状递上。昨天,上交所正式对王府井发出《监管函》,就公司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及股价异常波动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随后不久,王府井股东就进行了回复,大意就是不知道,资本市场的事和我无关。
大家注意一下,这个盖章的是实控人首旅
再次让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们惊呼,你说无辜就行了吗?这不明摆着内幕交易吗?
其实早在2009年,我国《刑法修正案》就明确了内幕交易罚则,无论情节轻重,都要罚1倍以上5倍以下的违法所得,不仅罚款还要面临牢狱之灾,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不可谓没有杀伤力了。
可什么才是内幕消息?怎么才构成内幕消息犯罪呢?
我国相关法规对内幕消息的认定包含两个维度,未公开和影响重大。未公开就是没有向公众及时披露,影响重大包含了公司资产重组等可能影响股价的公司信息。
内幕交易刑事犯罪认定标准包括股票成交额50万以上,获利额15万以上,期货保证金占用30万以上或多次进行内幕交易等5种情况,触犯任何一种都构成刑事犯罪。
内幕交易刑事犯罪认定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相关操作人的身份,即内幕消息的知情人或者非法取得内幕消息的人。比如你是资产重组小组成员,那在相关内幕消息公布前进行该股的操作便会被认定是犯罪,因为你是知情人。如果你在电梯间无意听到某公司的重大信息,然后操作获利就不算犯罪,算天上掉馅饼。但如果电梯里的这个人既是知情人又是你亲朋好友或者你在某上市公司老板桌子底下安装窃听器,从窃听器听到了内幕消息,那朝阳群众很快就会和你挥手了。
显然,这里面最难的是证明你怎么知道我是不是知情人或非法取得。2011年,最高法就进行了明确,在推定内幕交易成立的情况下,由当事人反向证明自己没有利用内幕消息操作。也就是把证明你爹是你爹的难题交给当事人,谁让他挣那么多钱呢。
近些年来,我国内幕交易查处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处罚力度也不断提升。
2016年以来,每年查处的内幕交易人数在80-90名左右,平均获利额度近1000万,最高获利额度近2亿元,最后没收2亿罚没2亿,触目惊心。
正义会迟到却不会缺席,当然对象并不包括奔驰大G女那样的。这也是中小投资者心里最害怕看到的,当年雄安概念股的相关内幕交易嫌疑人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作为中小投资者而言,无论王府井最后是不是查出内幕交易案,香槟奉劝短时间还是少参与为妙。不过对于免税,网红带货的直播概念股可以进行持续关注,疫情之下,消费是最大的活力,而上述概念要比摆摊概念股显然更有业绩支撑和想象空间。2020年将作为消费革命的元年,正在不断改变人民的生活和国民经济的结构。
谁罪孽深重,谁又清白无辜,我们不过只是群匆匆过客。然而,历史会记得王府井,以及井下面的那些人和事。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我们!
广东省地区影响力最大的是什么报纸和发行量最多的又是什么报纸?
你好:以下是广东省的所有报纸媒体情况:
广州 :
1. 广州日报
2. 南方都市报
3. 南方日报
4. 羊城晚报
5. 南方周末
6. 新快报
7. 信息时报
8. 广东电视周报
9. 赢周刊
10. 城市画报
11. 足球
12. 周末画报
潮州
1. 潮州日报
东莞
1. 东莞日报
佛山
1. 佛山日报
河源
1. 河源日报
惠州
1. 惠州日报
2. 东江时报
江门
1. 江门日报
揭阳
1. 揭阳日报
茂名
1. 茂名日报
2. 茂名晚报
梅州
1. 梅州日报
清远
1. 清远日报
汕头
1. 汕头日报
2. 汕头特区晚报
3. 汕头都市报
4. 特区青年报
汕尾
1. 汕尾日报
韶关
1. 韶关日报
深圳
1. 证券时报
2. 深圳商报
3. 深圳晚报
4. 深圳特区报
5. 晶报
阳江
1. 阳江日报
增城
1. 增城日报
湛江
1. 湛江日报
2. 湛江晚报
肇庆
1. 西江日报
中山
1. 中山日报
2. 中山商报
珠海
1. 珠江商报
2. 珠江晚报
3. 珠江时报
4. 珠海特区报
番禺
1. 番禺日报
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南方周末等都是覆盖率很高的报纸。。。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祝你好呀!
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网站有哪些?
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平面媒体主要是七报一刊:《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金融时报》、《经济日报》(已将其指定披露权利转给了隶属的《证券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日报》和《证券市场周刊》。
1999 年起,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全文则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巨潮资讯网发布。当前,上市公司的临时报告也可以在这两个网站找到。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指定报刊和网站,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2020今年房产价格会涨吗?
2020年新的购房理念
在我看来看城市买房本身就是错误的,2020年以后不能再看城市买房,而应该看区域买房。我看网上有人说一线城市的房子还有升值潜力,新一线城市的房子放心买,这些观点都是有点片面的。
举个例子来说,郑州现在发展得很好,未来发展潜力也很大,地理位置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带,一直是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同时又背靠河南省这样的人口大省,未来发展潜力很大,因此有人判断郑州未来的房子可以随便买,不需要担心升值的问题。
其实我敢这样说,提这样建议的人可能连郑州都没去过,2019年郑州郊区恒大的楼盘有的降价两三千,我一个朋友刚买半年就降价两千,亏了二十多万。但是郑州市区的房子就开始稳中有升。所以即使是一个城市,也会由于区域的不同,房价也会有不同的走势。
郑州只是其中一个代表,基本上所有的城市都是这样,房价开始出现城市内区域的分化,为什么说2020年投资房产的风险很高,就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投资的区域升值潜力怎么样。所以2020年买房已经不是仅仅看城市的时代,要学会看城市未来的规划,区域的发展潜力,这才是未来新的购房逻辑。
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新的购房逻辑之下,一二线城市的房子不一定能全适合买,三四线城市的房子不一定都不适合买。甚至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一样,既有投资潜力高的区域,也有不值得投资的区域,不能因为城市发展状况不好就认为房子价格必然下跌。也不能因为城市发展潜力比较大就认为所有的房价必定上涨,这都是错误的观点。
过去买房子可能看城市,现在买房子就要看区域,未来买房子可能就要看小区看楼盘,楼市的发展会越来越精细化,甚至很多年以后,投资房产可能会细化到每一栋楼或者每一个房间。可能你买的10层的房子,最后大赚一笔,同一栋楼买4层的房子,最后会亏本。未来人们对居住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房子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样化。
刚需和投资者尽管未来购房逻辑已经发生改变,但是刚需购房者和房产投资者的购房逻辑还是不同的。对于投资房产的人来说,最看重的就是房子的增值潜力,哪个城市哪个区域的房子增值潜力比较大。而对于刚需来说,可能最看重的不是房子的投资潜力,而是最适合自己的房子。
其实对于刚需来说,投资潜力的大小意义不是很大,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楼市的主基调是稳定,所以即使是投资潜力可以的房子,短期内也不会有很大的涨幅;即使投资潜力不行的房子,未来也不会有很大的跌幅。对于刚需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买居住体验比较好的房子,房子买了主要是居住的,升值潜力只是其中一个参考标准。
比如现在大家都投资小户型的房子,现在小户型的房子在二手房市场很受欢迎,但作为刚需,要看个人喜好,如果手中资金充足,还是尽量买大户型的,毕竟住得舒服,还是房子更大更舒适。比如学区房,作为投资来说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如果家中没有上学的孩子,买来居住就很不划算,还不如去其他地方买一个大房子住得舒服。
因此投资者和刚需的购房逻辑也是不一样的,投资者可以根据投资潜力来选择某个城市,选择某个城市的某个区域,但是刚需购房者就不一样,需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来选择房子的地方,比如说想要定居的城市或者离工作地点比较近的区域,这些才是刚需购房者选择房子最终、重要的标准。
因此无论是对于刚需购房者还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一二线城市或三四线城市根本就不是买不买房的评判标准。楼市已经进入新的时代,就应该有新的购房逻辑。
大家看懂了吗?看懂的点赞,没看懂的评论区里告诉我!
关注股票股市猫九,投资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