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网站广告内容与本站无关

母女奔丧遭杀害,红楼梦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游戏资讯 susu 2023-09-29 17:30 219 次浏览 0个评论

母女奔丧遭杀害,红楼梦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这样的细节还真不少。

一:关于甄士隐的梦

甄士隐是第一回就出来的人物。炎夏永昼,士隐在书房闲坐,忽然昏昏睡去,梦中看到一僧一道,正拿了顽石到凡间去投胎,因士隐与“宝玉”有一面之缘,僧道便让他看了一下,但还没有看清上面的字甄士隐就醒了,这时候奶妈抱了英莲过来,正式进入“红楼梦”的故事情节。

母女奔丧遭杀害,红楼梦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我每次读到这里就感到奇怪,为什么要由甄士隐做梦引出故事?后来看到一句脂批,大意为:以甄士隐梦入,以甄士隐梦出。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红楼梦》的开篇就是结局,按照曹雪芹的原意,最后一回应该是:石头经历过一番幻缘后又归到无稽崖上。这时候一阵霹雳响,犹如山崩一般,甄士隐惨叫一声从椅子上跌落,待清醒后才知道做了一个梦!也就说,《红楼梦》近百万字的故事其实都是甄士隐做的一个梦:英莲并没有丢失,甄士隐家也没有着火,贾雨村也没有飞黄腾达,因为这本身就是发生在两三个时辰里的事。甄士隐梦醒后,回思梦境越发觉得奇怪,便走到贾雨村所居寺庙里与他谈论,贾雨村由自己的观点给他解读了这个梦!

我现在愈发觉得《红楼梦》的结构实在太新奇,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圆形:开头就是结局,结局就是开头;由梦境进入,由梦境出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实的可以算梦境,梦境也可以算真实;《红楼梦》其实是一个无限循环的故事,没有尽头,因为每次走到结局都可以重新开始!

二:扒灰的是谁?养小叔子的是谁?

焦大喝醉了酒骂道:“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后来柳湘莲骂贾府只有门前的两个石狮子最干净,可见贾府隐藏的龌龊事很多。目前我们已经知道贾家扒灰的是谁和谁?但养小叔子的是谁?到底是王熙凤养了贾宝玉呢?还是王熙凤养了贾蓉?或者,是李纨养了贾宝玉?令人费解!

三:秦可卿的病

秦可卿原本没有病,是活蹦乱跳的一个人。在荣国府这边,王熙凤是最讨人喜欢的,在宁国府那边,秦可卿是最讨人喜欢的,所以王熙凤和秦可卿两人关系最好,惺惺相惜。但忽然秦可卿就病得要死!后来果然死了,曹雪芹写到:“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秦可卿的病大家都知道,死了也不奇怪,为什么还“无不纳罕”?作为丈夫的贾蓉倒没怎么样,作为公爹的贾珍却哭得像泪人一般,比死了老娘还疼惜!以前的时候看不懂,后来看懂了,细想起来觉得这里面隐瞒的事情实在太多!曹雪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一支笔写了两件事,留白的能力太强!

四:贾瑞为什么要照风月宝鉴的背面?

贾瑞病得要死,僧道给他送来治病的镜子,嘱咐他只能照前面,不能照背面,否则这病就好不了!但贾瑞为什么不听,宁可去死也要照后面?

五:大观园里最有钱的人是林黛玉吗?林如海到底给她留了多少钱?

这种说法有道理。林如海是官宦人家,除了林黛玉外没有别的子嗣,虽有几房姬妾也是没有后代的。所以他的遗产大部分都给了林黛玉。林黛玉和贾琏回苏州去奔丧,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接管林如海的遗产。所以,林黛玉在大观园的确是最有钱的!但她的钱都在贾母那里,少说也有十来万!

六:贾元春是怎么死的?

据刘心武老师研究,贾元春是被人用弓箭勒死的!那么贾元春为什么会被人勒死?后面发生了什么事?令人细思极恐!

七:林黛玉是怎么死的?

按照判词,林黛玉是“玉带林中挂”!似乎林黛玉是在树林里上吊而死。由于后40回的“迷失”,我们永远看不到林黛玉是怎么死的了。

八:妙玉的下场如何?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

终陷淖泥中。

这是妙玉的判词。

也就是说,妙玉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样高洁,也没有真正看破红尘。从请宝玉等人吃体己茶,把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专门给宝玉用,到答应宝玉来折红梅,她心里应该是很爱宝玉的,否则的话也不会死皮赖脸来贾家寺庙里修行了,世界上没别的庙了吗?……

九:王熙凤被休回娘家了吗?为什么?

王熙凤的结局很惨,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从判词来看,王熙凤后来是被贾琏休了!休弃的理由是什么呢?在古时候,休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无子、不事舅姑、口舌、嫉妒、恶疾、盗窃、婬佚,最重的是盗窃和婬佚,因为其他五条都可以申辩。因此,王熙凤最后可能是被贾琏捉了外遇之情,所以她无论怎么聪明,都无法为自己洗刷!那么王熙凤出规的人到底是谁?

九:贾家的被抄是因为石呆子吗?

贾赦喜欢石呆子的画扇。但石呆子死活不卖,于是贾雨村查抄了石呆子的家产,把画扇抄来送给贾赦。石呆子这个人不会善罢甘休,贾家的被抄是否与他有一定关系?而贾雨村又在背后做了什么手脚?细思极恐。

十:贾珍为什么称赞贾环?

贾环和贾探春是赵姨娘生的。由于贾环行事不尊重,因此上上下下都看不起他。但贾珍却在大庭广众之下称赞贾环!为什么?

十一:邢夫人真把邢家的钱财都带来贾家了吗?

邢大舅和贾珍赌钱,向贾珍抱怨道:我母亲去世时我年纪还小,他姊妹三个人,只有你令伯母年长出阁,一分家私都是她把持。我便来要钱,也不是要你贾府的,我邢家家私就够我花了!——言下之意是邢夫人把邢家的家产都带来了。那么邢夫人果真把邢家的家产都带来贾家了吗?

十二:贾珍过中秋节祠堂里为什么发出叹息?究竟出了什么古怪?

由于贾珍在孝期,这年八月十五不能过节。便提前在十四过节。三更时忽然听到墙根下有人叹息,一阵风吹来,祠堂的门窗“咯啷啷”响动起开,贾珍等人顿觉阴气森森,毛发倒竖,酒醒了大半!第二天一早,贾珍带领子侄到祠堂查看,并没有古怪,那么到底出了什么事呢?

十三:高鹗是否看过曹雪芹后四十回原稿?

《红楼梦》是一部令人着迷的小说,不仅里面的故事有很多谜团,它的存在本身也有很多谜团。乾隆年间,《红楼梦》是禁书,但从前八十回来看并没有犯禁之处,可以想见,似乎这时候《红楼梦》还是完整的。后来忽然出了官方通行本,这时候后四十回就变成高鹗所续了,那么曹雪芹真本的后四十回究竟去了哪里?由现在高鹗的续书看,的确有一些精彩篇章,比如黛玉焚稿,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等,那么高鹗是否看过曹雪芹的后四十回原稿?令人深思!

有婆婆还不如没婆婆?

同感,但我的想法却与大多数人正好相反,一般人是觉得婆婆不帮自己忙,不带孩子等等,我呢,是怕她帮我带孩子。

我有一个原则,自己的孩子自己带,不管生活多苦,我都要陪孩子成长,但我的婆婆,却老是说把孩子给她带,我可以去赚钱。

所以我的情况是,我想要带孩子,她不让我带,觉得我应该去赚钱,不该在家里吃闲饭。我觉得带孩子是我作为妈妈的权利,没有可以剥夺。

也因为这事,常跟丈夫吵架,因为他说我不去上班赚钱,人家是家里没人带孩子,才自己带,你倒好,家里有人带,你还要自己带,不去赚钱。

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没婆婆帮忙带孩子的人真幸福。

我顶住了很大的压力,坚持自己带孩子,有时候过年回老家,那几天跟婆婆在一起,她就老是说我这不对那不对。

老嫌我给孩子穿少了,孩子不好好吃饭,我就不给他吃东西,她怪我心狠,偷偷给孩子吃零食,气死我了。

所以我觉得,有婆婆还不如没婆婆,在带孩子的事情上面,可以完全自己做主,不然两代人的养育观念不一样,怎么做她都有意见。

宝钗要把黛玉说给薛蟠?

这个事情,其实很好理解。

一方面,黛玉是宝钗的情敌,而且因为“金玉良缘”的缘故,黛玉时不时酸性发作,常常借机敲打宝钗或者宝玉。

这样次数多了,自然搞得人家薛宝钗很不自在,当然也不会对她有什么好印象了。所以,敌对这种心思是相对的。

宝钗在第二十七回中就使了“金蝉脱壳”的法子来为自己掩饰,很难说不是对这种敌对心理的潜在回击。这几乎可以说是下意识的。下面这段话就说明了宝钗当时对于宝黛的看法。

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

后来,在三十回中,宝钗更是对二人这种唧唧歪歪、卿卿我我有些烦透了的感觉。

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

其实宝钗的地位很尴尬,要说烦宝玉吧,也还有点儿少女对少男的喜欢,不然也不会一不小心就给他绣上肚兜了,还真情流露在宝玉挨打后给他送药。只是这样的情形实在太少,她还是女夫子的时候要多。要不然,难保宝玉不会移情别恋到宝钗身上。

说到底,宝玉之所以最爱黛玉,恐怕还是因为黛玉“真情流露”的时候太多了。他们是同一类人。

另一方面,宝钗在说要把黛玉说给薛蟠的时候,很明显是在开玩笑。

宝钗笑道:“非也。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就下定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细想去。”说着,便和他母亲挤眼儿发笑。黛玉听了,便也一头伏在薛姨妈身上,说道:“姨妈不打他我不依。”薛姨妈忙也搂他笑道:“你别信你姐姐的话,他是顽你呢。”

薛宝钗再不济,也清楚自己的哥哥配不上林黛玉,不至于明摆着的去讨人嫌。所以这个就是玩笑话,而且既然她清楚颦儿的性格,这种话要是认真说的话,明摆着瞧不起人家林黛玉,所以必须是玩笑话,这样既开了黛玉的玩笑,也活跃了谈话气氛。宝钗那么聪明的人,纵容真有诡计,岂能让人一眼就看出?

更重要的是,这段对话发生在黛玉和宝钗和好之后,即《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之后,所以无论如何不应该将这段对话的用意过分臆测。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丨企鹅号丨微信公众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红楼梦中贾敬暴亡后?

红楼第63回,宁国府长子贾敬因“吞金服砂,烧胀而殁”。至64回,贾母亲自前去祭灵,在灵前“搂了珍蓉等痛哭不已”,回到贾府后还生了场小病。

贾敬暴亡后,贾母亲自前往祭灵,而且在灵前痛苦流涕,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对贾敬不成器的悲愤

其二:对贾府后继无人的无奈

其三:贾敬暴亡有原型,贾母的哭声中充满讽刺

贾敬的不成器,令贾母悲愤

贾敬在小说中,似乎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他好道,又长年居于道观修炼烧丹,试图炼出长生不老的仙药,并不关心贾府的事。

但是,在红楼第53回,贾府过年,贾敬却一反常态地回到宁府,并且以主祭的身份参与了祭祖活动。这一举动足以表明,贾敬在贾府的地位依旧是不可撼动的。但是也可证明,贾敬在宁府中的地位,是在其位而不司其职。

秦可倾的判词里有两句点出了宁荣二府的状态,“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在荣国府里王熙凤利用贾府的名誉随意地呼风换雨草菅人命,如弄权铁槛寺,借剑杀死尤二姐。贾赦贾琏父子皆为淫滥之徒,而贾宝玉对于荣府而言,更是一个最大的不肖子。

但是荣府好歹还有个老祖宗贾母在世,太出格的事儿,明着没人敢做。宁国府就不一样了,在小说的第2回,冷子兴演说贾府时说过,敬老爹对家中琐事一概不管,贾珍在宁府已经翻天了,也没有管他的人。那么贾珍到了什么地步了呢?

红楼悬案之一,作为公公的贾珍与儿媳妇秦可倾爬灰;作为一家之主,贾珍贾蓉等素有“聚麀(you)之诮”;等等,这都是伤风败俗违背伦理之事。

如果贾敬能把心思用在齐家上,宁府不致于道德沦丧,荣府也不致于跟风成灾。

红楼里有两个进士,一个是贾敬,另一个是贾雨村。两位进士相比,真是一地一天。贾雨村对仕途痴迷,为了升官,他可以不择手段忘恩负义。在官场里浮浮沉沉,始终走不出权力的磁场。

相比之下,贾敬几乎就是中了个假进士,徒有其名,一屋不扫,天下更不扫。治国齐家与他无关,他只一心“修身”升天,当然最终也“如愿以偿”的“宾天”了。

贾敬突然死了,作为长辈的贾母,搂着贾珍贾蓉痛哭不已,这其中有对贾敬不成器的悲愤之痛。

后继无人的贾府,令贾母感伤

在红楼第2回,冷子兴点出贾府的儿孙们一代不如一代了;第7回,焦大曾大骂: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第5回,连老祖宗宁荣二公都亲自出马了。

第5回,警幻往荣府接绛珠,路过宁府,遭宁荣二公之灵拦截,要求警幻“拯救”贾宝玉。宁荣二公对警幻说,贾府自国朝定鼎以来,虽历百年,但运终数尽,不可挽回,子孙虽多,竟无一个可以继业者。

贾母,作为贾府第二代媳妇,嫁入贾府按她自己所说,已有五十四年之久。一个人在一个大家族历经五十年,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进贾府时什么样儿,五十年后贾府什么样儿,这中间的变化如何,贾府是在上坡还是在下滑,贾母是最有发言权的。

贾府的现状是个什么样儿呢?爵位虽在身,但实际为国效力的人只有贾政。贾赦现袭一等将军,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琏买的是同知,贾蓉捐了个五品龙禁尉。

生活在清代,做官并不难。第75回,贾赦说了,“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

清代入仕之途大致有四条路:科举、捐纳、恩荫和荐举。这四种方式并不平行,可以荫生获衔,又可同时参加科举考试。贾敬就是先袭了官,然后又中了进士,本可以轻易获得一个不错的实职,但他放弃了,所以贾珍才有机继袭他的官。

同样,贾赦也是走得恩荫,没有实职。贾琏、贾蓉走的是捐纳路线,就是用钱买一虚位。而贾政实际走的官路也属于恩荫,但他又有些特别,他是皇帝亲点的,御赐的是一个实职,“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所谓世袭制,从贾源贾演两兄弟开始,一直到贾蓉,宁荣二府也只能有两人承袭,一府一个,而且这个爵位等级还在逐代下降。宁府贾珍占了名额,荣府则是贾赦。所以在第75回,贾赦夸赞贾环时,听那口气,说不定将来他要把自己的名额留给贾环。

也就是说,真正奋斗在官场一线,对贾府发展有影响力的人,只有贾政和在宫里的贾元春,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贾元春,后妃政治的影响力远大于一个公职人员。

但是贾府要想走得更过远,要想更大的受益于后妃政治,必须要有一个实力派的男丁来挑起大梁。而贾府尴尬的局面就在于,无一男丁可受此重任。

因此,随着贾元春的暴亡,贾府依附皇权的美梦破灭,依贾政的能力,根本无法护得贾府周全,即使贾赦不出事儿,贾府也一样自然消亡。

在红楼中,三个人的离世十分关键,秦可倾无病因离世,去世前托梦给王熙凤,告诉她如何让贾府走得更远的方法,凤姐没有采纳。第二个便是贾敬突然暴亡,第三个是贾元春。

从这三人的重要程度看,呈现逐级升级的态势。贾敬暴亡预示着宁府的彻底衰败,而贾元春的暴毙则暗示着荣府的衰败已成定势。

所以,作为历经五十年的贾府老祖宗,对于贾府的未来同样如宁荣二公之灵一样,充满忧虑。搂着孙子和重孙哭贾府的未来,也在情理之中。

贾敬暴亡有原型,贾母的哭声中充满讽刺

贾敬死得很突然,死前没有任何征兆,大家也没想到他会死。关于他的死因给出的是“吞金服砂,烧胀而殁。”,贾府官方发布用了“宾天”二字。

“宾天”二字,在古汉语中一般指皇帝驾崩,少数情况下指尊者的死亡,但一般人都理解为皇帝之死。曹雪芹用这两个字具有极大的影射意义,影射的人物正是雍正帝。

雍正是个工作狂,非常勤政,常常工作到深夜,因此身体便不大好,而且老是失眠,饮食无常。据史料记载,雍正既推崇佛教,也一味好道。

雍正七年(1729年),他大病了一场,给亲信大臣秘密下旨,让他们帮他找个好医生,尤其是道士。

后来李卫给他找来了一位叫贾士芳的道士,这个道士会按摩、用符咒,可能使用的是气功疗法。雍正觉得有疗效,很是宠信他,但后来这位道士又被雍正给杀了,可见雍正的性格有多疑的成份。

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暴毙,军机大臣张廷玉记载,八月二十二白天还正常办公,二十二深夜突然生病,二十三凌晨便驾崩了。从病到死,不过半个晚上。

清史学者杨启樵、冯尔康给出的结论是,劳累过度,吃了道士的丹药,中毒而亡。在道教里,把修道死去的人说成是“升仙”。

雍正死后,乾隆将雍正宠信的道士都给驱逐了出去,并没有杀他们,临走前,对这些道士下了谕旨,说谁要是在外面捏造我父皇的话,一旦查实,马上杀掉。

再看贾敬之死,也是没有任何预示。雍正死于园明圆,位于北京城外,贾敬也一样是死在了城外。而且尤氏听到贾敬死后,便命人先把玄真观的道士们锁了起来,等贾珍来发落。

同样,乾隆最后将那些道士驱逐回原籍,意在掩盖雍正的真正死因。如果杀了他们,那就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

曹雪芹将雍正之死嫁接在贾敬身上,揭示出雍正的真实死因,实际上这是在诋毁皇家的清誉,在打乾隆帝的脸。

曹家是在雍正上台后被抄家的,可以说,雍正上台彻底改变了曹家的命运,曹家从此走向衰落。作为曹家的后代,对雍正没有好感。

因此,既然贾敬的原型有可能是雍正帝,那么作为一家之主的贾母,在贾敬死后,亲自前往祭灵,在灵前大哭,这是带有讽刺意味的。

综上所述,仅供参考。

平儿为何把一件天大的秘密告诉袭人?

王熙凤的生财之道是什么?在贾府作为三把手的她,管理着整个荣国府的经济和经营,要想从中捞点油水填入自己的小金库,

简直是轻而易举,只是看她想不想这么干罢了。不过凤姐虽然是个“银子迷”,但人家也是有底线的,直接搞荣国府的银子没什么意思,

也没什么挑战,对内凤姐还是有几分廉洁的品质的。贪财、敛财也要取之有“道”吗?搞家里的银子算什么本事?

凤姐想方设法充实自己的小金库

拿钱生钱才是本事,于是凤姐心生一计,玩起了挪用公款放高利贷的游戏来了,按照平儿那口气,王熙凤已经赚到了上千两银子的外快,

这钱不用说,肯定是入了自己的私账,话说凤姐其实还是很聪明的,这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自己不用掏一分钱的腰包,银子就哗啦哗啦地进账了。

并且神不知鬼不觉,挪用公款放高利贷的事,只有她的助手平儿知道。平儿十分能干,是凤姐身边的万能通,

平儿是个万能通

同时也对主人忠心耿耿。王熙凤放贷的事一直是她在负责操作, 对贾琏守口如瓶,不曾吐露半个字,对外更是捂得严严实实,生怕泄露了半个字。

银子越赚越多,凤姐贪心越来越大。挪到最后竟然连下人们的工资也不放过,工资她早早地支了,但工人却没有领到银子,

袭人只得来询问平儿,这次平儿不但没有隐瞒,还把一个惊天的秘密告诉了袭人:

平儿告密

袭人又叫住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和太太还没放呢,是为什么?”平儿见问,忙转身至袭人跟前,见方近无人,才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几天就放了。”

袭人道:“这是为什么,吓得你这样?”

平儿悄悄地告诉他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了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

平儿对凤姐一向忠诚,这一次她向袭人吐露了真话,她为何要背叛凤姐,将这个不能说的秘密告诉袭人呢?

袭人得知秘密

人的嘴是管不到的,一个传十,十个传百,这种事情一旦捅出去,凤姐不仅会名誉扫地,只怕她在荣国府坐的这第三把交椅也是摇摇欲坠了,

平儿这么一个人美心善的姑娘,我认为她绝对不会背叛凤姐,告诉袭人秘密也是事出有因:

一、凤姐贪心难收,平儿出手及时止损

我们来看凤姐的贪心已经膨胀到了何种地步,她如果只是挪用荣国府公库中的银子,这原本问题不大,也是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赚些私房钱,

凤姐贪心搞私房钱

可是她千不该万不该去动下人们的工资,工资能否及时发放,直接影响到了整个荣国府的声誉,并且她连贾母和王夫人的月例银子也挪用了,

简直是狗胆包天,这样看来,她是将整个荣国府的所有人的月例银子都用去赚私房钱去了。如果荣国府是一家公司,

工资不能及时发放,问题严不严重呢?当然严重,这就相当于一个公司的现金流断了,断了现金流公司就无法周转,

凤姐房高利贷周转不灵

情况轻微的话是工人罢工,不干了,严重的话那就是公司倒闭,关门大吉。凤姐拿这些钱去放高利贷风险重重,

搞得好是做无本生意,搞得不好连本带利都收不回。这中间只要她有一次不能将利息及时收回,就会影响到整个荣国府的日常运转,

这次袭人来问工资为什么没发,可见已经出现了问题,平儿也说了,就是她的利息还没有收回来,导致发不出工资。

袭人询问为什么没发工资

对于贾府上下几百口人来说,这可都是她们的口粮。再者凤姐挪用公款放贷来赚银子,是越赚越上瘾,胃口也越来越大,贪心难收,

并且拿公款放贷这已经触碰了两条法律底线,第一条是挪用公款,第二条是放高利贷。我想在古代这两项罪名若成立也是难逃法律的制裁吧!

平儿是有这些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的,再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平儿作为一个局外的精明人也自然是看得透彻明白,凤姐若再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平儿意识到了危机

可是她是王熙凤的下属,她的言语显然是无能为力的,此时若没有一个人来管一管凤姐的贪心,再这样走下去人就毁了。

那么在荣国府中,谁可以管住凤姐,谁又是这个最合适的人选呢?这个人当然是她的姑姑王夫人。王夫人对于王熙凤来说有三重身份,

第一层是娘家姑姑,第二层是夫家婶婶,第三层是王熙凤的直属领导。王熙凤若管理荣国府出了岔子,王夫人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王夫人和凤姐有三层关系

这姑侄两在利益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平儿将王熙凤挪用公款放高利贷的秘密告诉了袭人,其目的也是想借袭人的口传达信息,

因为袭人是王夫人的心腹,是宝玉默认的准姨娘,袭人得到这个消息自然也会去向王夫人告密,袭人干这事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王夫人知道了这个秘密对于凤姐来说当然是最安全的,凤姐不仅不会受到处罚,接到王夫人的警告之后她也会有所收敛。

王夫人才能压制凤姐

挪用公款放高利贷之事也会就此收手,这是力挽狂澜地在拉凤姐回头啊!想想平儿也是用心良苦!为了这么个贪心的主子绞尽脑汁。

二、告诉袭人也是为了自保

袭人在《红楼梦》中为人处世,也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并且和平儿关系还算不错,两人算得上是“姐妹淘”吧。

平儿的上司干了一件违法的事,这件事已经影响到了荣国府的日常运转,问题已经凸显,只有凤姐这个财迷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平儿心如明镜

只想着捞银子。可平儿却心如明镜,在一旁将利害关系瞧得明明白白,也给平儿的心理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就如同千斤重的石头压在了心头。这件事的主导人是凤姐,可平儿却是操作执行者,若东窗事发,平儿也难辞其咎,

有的读者认为平儿将此事告诉给袭人,是背叛了凤姐,可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就可以找到真实的答案,事实上平儿与凤姐早就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

平儿和凤姐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凤姐若有事,平儿也无法独善其身,搞不好最后成了背锅侠都不知道,凤姐出事有靠山,而平儿则是一株没有根的浮萍,

若再放任凤姐放肆下去,不及时扯损,平儿也只能为凤姐陪葬。所以平儿将这个秘密告诉袭人,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私心,

第一个这么一个天大的秘密压在心头多年,她已经快扛不住了,向袭人倾诉可以缓解内心的压力,因为这毕竟是陪着凤姐干着犯法的事。

凤姐放高利贷

第二个是她真的想自保,自保的方法是什么?根源还在凤姐在那里,只有改变凤姐,平儿才能破了这个局,否则她的人生将跌落万丈深渊。

借袭人之手调出王夫人,就可以成功地达到让凤姐收手的目的。这样不仅凤姐被拉回了头,平儿也将安然无恙。

平儿不愧是《红楼梦》丫鬟中的佼佼者呀,既能保主子无事,也能护自己平安,凤姐表示:“平儿是得之我幸”。

平儿是凤姐的小幸运

三、袭人是一个值得信任而又靠谱的人

平儿能将一个与自己性命攸关的秘密告诉袭人,首先她对袭人的为人是有两点肯定的,第一,袭人值得信任,

在前面说了,这两人有着姐妹一般的情谊。第二,袭人为人靠谱,袭人是一个干一行就认准一行的人,就比如她伺候人,

在贾母身边时只忠心贾母一人,事事以贾母为重。照顾宝玉时,事事顺宝玉心意,一切以他为中心,体贴入微,面面俱到,

袭人是个靠谱的人

像袭人这种丫鬟,也确实做到了无可挑剔。就连贾母对她的评价也是极高的,说她“是一个值得信赖和托付的人”。

正因为贾母对袭人为人的认可,才将自己最宝贝的孙子宝玉托付给袭人照顾。所以就凭袭人和平儿的关系,她也会对这个秘密守口如瓶,

当然除了告诉王夫人之外,其他人她一个字也不会吐露。平儿在告诉袭人这个秘密之前,也强调了说:“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

平儿信任袭人

这个“因为是你”代表了平儿对袭人100%的信任,并嘱咐了袭人不要告诉别人。实际上平儿是将凤姐挪用公款放高利贷之事,

赚了多少钱,怎么放的,在袭人面前做了一个全盘托出。袭人是惊得目瞪口呆,并在心里思忖着,难道凤姐还缺这点钱,

她是不知道,对于一个“银子迷”来说,和钱多钱少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贪心的人永远缺银子,那是一颗填不满的心。

王熙凤是个银子迷

平儿将这件事情细节到内容,毫无保留地告诉了袭人,是因为她对袭人充满了信任,也认为她靠谱,当然袭人如果告诉王夫人,则更是她的希望。

并且平儿也认准了袭人只会告诉王夫人,而不会告诉其他人。因为如果凤姐出事,王夫人作为上司也难辞其咎,袭人那脑子还是蛮灵光的。

写在最后

读完以上分析,我认为平儿才是《红楼梦》中的高人。不仅智慧貌美,而且心地善良,从不仗势欺人,一心忠于主子。

平儿是位高人

在《红楼梦》中,凤姐坏事干尽,平儿却经常在背里给她擦屁股,做好事,不惜为了凤姐的声誉在背后默默地做着努力,

平儿忠心主子也不是愚忠,每每在凤姐干坏事时,她总是及时地出手拉一把,在茯苓霜和玫瑰露事件中,平儿劝凤姐道:

“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这才使得柳家母女免去了一场灾难。贾琏偷娶尤二姐,凤姐这只母老虎又怎会轻易地放过,

王熙凤是只母老虎

逼得尤二姐吞金自尽才算完结,最后还想让人家死无葬身之地,置办丧事的钱也不肯拿出来,平儿又偷出二百两碎银子给贾琏。

像这种为凤姐擦屁股和在凤姐和贾琏之间周旋的事,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平儿可以说是一个在夹缝中求生的人。

在纷繁的矛盾,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平儿处事能如鱼得水,既能设身处地地为主子着想,也能让自己在一摊淤泥中独善其身。

平儿心地善良

最后对平儿的评价只有三个字:“善”、“平”、“忠”是她人生的信条。她将凤姐的秘密告诉袭人体现的不是背叛,隐藏在背后的是一份无比的忠诚,凤姐能得平儿,何其幸运!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