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面回顾:缩量震荡下暗流涌动,尾盘资金抢筹有何玄机?
7月15日,A股市场全天维持震荡格局,截至收盘,沪指微涨0.12%,报3245.68点;深成指下跌0.24%,创业板指跌幅收窄至0.35%,两市成交额连续第三个交易日跌破8000亿元,达775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5.6%,北向资金午后出现脉冲式流入,全天净买入12.8亿元,终结此前连续三日净流出态势。
尽管市场整体表现平淡,但尾盘半小时的异动值得关注,以中信证券、东方财富为代表的券商板块突现放量拉升,带动指数翻红;光伏、储能板块尾盘资金抢筹明显,隆基绿能、阳光电源等龙头股收盘前5分钟成交额较日内均值放大近3倍,这种异动背后,或与机构调仓、政策预期及中报行情布局密切相关。
政策面解析:三大重磅消息牵动市场神经
央行再提结构性工具,货币政策边际宽松预期升温
午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通稿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导向作用”等表述引发市场关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的政策措施”的新提法,显示房地产领域或有更大力度的政策组合拳,受此影响,保利发展、万科A等地产龙头午后出现急拉,万科H股更是大涨7.2%。
证监会重申退市制度,注册制改革进入深水区
晚间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将优化强制退市标准,特别是针对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应退尽退”,这将加速市场生态净化,但也可能导致部分ST板块个股风险加剧,今日ST板块中已有12只个股跌停,资金出逃迹象明显。
中美经贸工作组通话释放缓和信号
商务部网站显示,中美经贸领域牵头人举行视频通话,双方同意就经贸领域各自关注问题进行沟通,受此消息提振,人民币汇率快速反弹200基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收复7.25关口,恒生科技指数尾盘由跌转涨。
资金流向解密:主力调仓路径浮出水面
从今日资金流向看,市场避险情绪依然浓厚,主力资金呈现以下特征:
机构抱团方向转移
公募基金二季报显示,电力设备、食品饮料行业的超配比例创下近三年新高,而计算机、电子板块仓位持续下降,这种调仓趋势在今日盘面得以印证:贵州茅台、五粮液等消费龙头逆势上涨,而此前热门的人工智能概念股如科大讯飞、浪潮信息继续调整,中科曙光更是跌破60日均线。
北向资金偏好分化
外资今日净买入前五分别为宁德时代(4.2亿)、中国平安(3.1亿)、隆基绿能(2.8亿)、迈瑞医疗(1.9亿)、中信证券(1.6亿),清一色为行业龙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北向资金继续减持近期涨幅较大的AI概念股,中际旭创、新易盛均遭超亿元抛售。
两融资金趋于谨慎
截至收盘,两市融资余额报1.52万亿元,较前一日减少28亿元,已连续四日下降,融资客重点撤离方向集中在新能源车产业链,宁德时代单日遭融资偿还3.2亿元,比亚迪、赣锋锂业也均现大额融资净流出。
板块轮动逻辑:三大主线引领结构性行情
中报业绩确定性板块
随着中报披露期临近,资金开始围绕业绩预增方向布局,今日涨幅居前的家用电器板块中,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均预告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15%;化工板块的万华化学、华鲁恒升也因产品提价预期获得资金青睐,统计显示,当前已披露中报预告的上市公司中,预喜率约为63%,其中光伏辅材、医美耗材、船舶制造等行业预增比例居前。
高股息防御性品种
在市场缩量震荡期,长江电力、中国神华等高股息率个股持续走强,以长江电力为例,其股息率(TTM)达4.2%,且近五年股息支付率稳定在60%以上,这类资产在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周期中,正成为险资、社保基金的“压舱石”。
国产替代主题投资升温
美国芯片管制新规发酵下,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尽管半导体板块整体调整,但设备材料细分领域表现亮眼:北方华创单日获主力净流入1.2亿元,中微公司股价创年内新高,根据SEMI预测,2023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美元,国产化率有望从当前的20%提升至35%。
技术形态预判:关键支撑位面临考验
从技术层面看,沪指当前处于重要变盘窗口:
- 日线级别:MACD绿柱连续缩短,KDJ指标在超卖区形成金叉雏形,但5日均线仍对指数形成压制;
- 周线级别:20周均线(3220点)构成强支撑,若有效跌破恐引发技术性抛压;
- 量价关系:连续地量显示多空双方暂时达成弱平衡,突破需至少9000亿元以上成交配合。
值得警惕的是,创业板指月线已出现“三连阴”,这是自2018年10月以来首次,若短期内无法收复2300点关口,可能触发趋势投资者的止损盘。
机构观点聚焦:分歧中寻找确定性
多家主流券商发布最新策略报告,观点呈现明显分化:
- 中信证券认为“市场已进入价值区间,三季度修复行情可期”,建议关注消费电子、创新药等超跌板块;
- 中金公司警示“盈利底尚未到来”,提醒规避前期涨幅过大的题材股;
- 广发证券则强调“结构重于仓位”,推荐光伏组件、火电转型等低估值高景气赛道。
私募机构操作策略更为灵活,某百亿私募基金经理透露,当前仓位已从月初的75%降至62%,正通过股指期货对冲系统性风险,同时加码黄金ETF和可转债的配置比例。
投资建议:防御中把握错杀机会
面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投资者可采取以下策略:
- 短期博弈政策催化:关注城中村改造、设备更新等潜在政策受益方向,如建材、工业母机板块;
- 中期布局景气反转:猪周期临近拐点,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龙头企业的左侧布局价值显现;
- 长期拥抱科技创新:AI算力、MR(混合现实)硬件、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或孕育新蓝海。
风险控制方面,建议将单只个股仓位控制在总资产的5%以内,对融资仓位保持高度审慎,对于普通投资者,定投沪深300ETF(510300)或科创50ETF(588000)或许是穿越震荡期的优选方案。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今日市场的尾盘异动,既反映出资金的焦虑与分歧,也暗含对政策托底的期待,当流动性宽松遭遇盈利修复滞后,市场注定将在反复拉锯中完成风格再平衡,对于理性投资者而言,此刻更需要像巴菲特所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那些被错杀的优质资产,或正迎来黄金配置窗口。
(本文数据截至2023年7月15日收盘,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