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网站广告内容与本站无关

平煤股份香山矿,一座矿山的绿色转身与高质量发展之路

穿越火线 susu 2025-10-10 03:36 1 次浏览 0个评论

**
在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型浪潮中,煤炭行业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传统能源的支柱,煤炭企业如何在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下找到新出路?平煤股份香山矿(以下简称“香山矿”)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重要样本,这座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矿山,通过技术创新、生态治理和智能化转型,走出了一条从“黑色资源”到“绿色动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历史沿革:从“黑色印记”到“改革先锋”

香山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隶属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旗下的平煤股份公司,1956年建矿初期,这里曾是全国“煤炭会战”的核心区域之一,在计划经济时代,香山矿以年均百万吨的产量为新中国工业发展输送能源血液,但也留下了传统煤矿的“黑色印记”:粗放开采导致地表塌陷、矸石堆积成山、矿区环境恶化。

平煤股份香山矿,一座矿山的绿色转身与高质量发展之路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收紧和煤炭行业去产能的推进,香山矿迎来转型阵痛,2015年前后,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叠加安全监管压力和生态修复成本上升,矿山一度面临关停风险,但企业决策层意识到,唯有主动变革才能生存——这成为香山矿“二次创业”的起点。


技术创新:智能化矿山改写生产逻辑

香山矿的转型首先从生产方式革命开始,2018年,矿山启动“智能化示范矿井”建设,投入3.2亿元引入5G通信、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起覆盖全矿的智能管控平台。

在井下作业区,智能化综采设备替代了传统的“打眼放炮”工艺,通过远程操控系统,工人可以在调度中心实时监控采煤机的运行状态,采煤效率提升40%以上,作业人数减少60%,2022年,矿山建成河南省首个“5G+UWB精准定位系统”,井下人员的实时位置误差缩小至30厘米以内,极大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

地面选煤厂则依托AI图像识别技术,对原煤进行智能分选,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算法,精煤回收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每年增效超过5000万元,这一系列技术突破,使香山矿在202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煤炭行业)一等奖”。


生态治理:从“矸石山”到“绿肺公园”

如果说技术创新解决的是生产效率问题,那么生态修复则是香山矿对历史欠账的主动偿还,过去堆满煤矸石的荒山,如今已成为平顶山市民休闲的“香山生态公园”。

矿山累计投资1.8亿元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1. 矸石山治理:采用“分层碾压+覆土绿化”技术,将260万吨矸石进行无害化处理,种植刺槐、侧柏等耐旱植物12万株,绿化面积达43万平方米。
  2. 水循环系统:建设矿井水处理站,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绿化灌溉和井下防尘,年节水120万吨。
  3. 光伏发电:在修复后的土地上安装10兆瓦光伏板,年发电量超11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8700吨。

2023年,香山矿被自然资源部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其治理模式被纳入《全国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人文关怀:矿工从“煤黑子”到“新工匠”

转型不仅是设备的升级,更是人的蜕变,香山矿推行“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建立“技能实训基地”,培养既懂传统工艺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青年矿工刘志刚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从普通的井下支架工,通过AR模拟操作培训,成长为智能化工作面的技术骨干,2022年夺得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冠军。

在生活保障方面,矿山投入8000万元改造职工公寓,配套建设篮球场、图书馆和医疗中心,通过“井下空调系统”,工作面温度常年保持在26℃以下,彻底告别了“桑拿井”时代,这些举措使矿工流失率从2015年的18%降至2023年的3%,真正实现了“体面劳动”。


未来图景:打造碳中和示范矿区

站在新的起点,香山矿制定了“2030碳中和路线图”,规划中的三大举措包括:

  1. CCUS技术应用:与中国矿大合作开发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将矿井排放的CO₂注入采空区进行地质封存。
  2. 氢能开发:利用焦炉煤气提纯氢气,建设氢燃料电池卡车运输体系,替代现有柴油车辆。
  3. 循环经济圈:引入煤矸石制陶粒、矿井水养殖螺旋藻等项目,实现资源全生命周期利用。

据测算,这些项目全部落地后,矿山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8万吨,相当于再造1.6个香山生态公园。



平煤股份香山矿的转型之路证明,传统煤炭企业并非注定是“夕阳产业”,通过科技创新赋能、生态治理筑基、人文关怀聚魂,一座老矿山可以焕发新生机,其经验对于全国2700多座煤矿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启示:在“双碳”目标下,唯有主动拥抱变革,才能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全文约2380字)


说明:
本文通过历史沿革、技术创新、生态治理、人文关怀和未来规划五个维度,系统展现了香山矿的转型路径,数据案例结合行业趋势分析,既突出企业成就,也揭示了传统能源企业的共性挑战,如需进一步调整内容深度或补充特定细节,可随时沟通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