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称号簿在哪,有没有难以置信的故事?
爷爷曾给我讲过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事情发生在1942年的一个夏天。一天晚上,就因为爷爷白天赶集时多看了几眼漂亮姑娘,奶奶把他臭骂了一顿。爷爷气不过便还嘴,最后双方动了手。等都冷静下来后,爷爷揉着大腿,顶着俩熊猫眼,闷闷离开了家门。
自哪和奶奶结婚,爷爷便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被揍后,都喜欢一个人来到村西小河旁静静,那晚也不例外。坐在枯树墩儿上,望着水面倒映着的月亮和树影,爷爷凄凄道:“哎,老左呀老左!你说你憋屈不,堂堂一个汉子,竟每次被老婆打成这样儿!说出去多丢人那… …”
正说着呢,忽然天际轰隆隆地想起了闷雷声。爷爷忙抬头看去,只见四面八方的乌云在狂风的卷集下向中间空域汇集而来。爷爷知道这是突然变天儿了,紧跟而来的定是一场暴雨,于是站起来就要撒丫子往家里跑。可还没抬脚,豆大的雨点儿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爷爷一见都下起来了,跑回家也得湿,索性直接来到一棵大树下避雨。
刚站稳脚跟儿,忽然四周亮如白昼,抬头只见滚滚乌云中刹那形成一条横贯夜空的闪电。紧接着一声炸雷想起,便瞧那巨大闪电竟笔直地朝爷爷方向落了下来。爷爷当场差点儿没哭出来道:“我滴个娘耶,不会这么倒霉吧,刚挨完老婆揍,就要被雷劈?”
刚说完,那巨大的闪电便落了下来,但没有落在爷爷所在的树上,而是击在了面前的河水之中。只听一声嘭的一声后,紧接着是哗啦的一声,整个河面竟翻腾了起来,四周迅速泛起一片白茫茫的雾气。就当爷爷正庆幸苍天保佑没有要了自己这条老命时,异变突起,看着接下来发生的一幕,爷爷不禁惊得张大了嘴巴!
只见那翻腾的河面上,竟缓缓游出一条金色的鲤鱼来!那鲤鱼游出水面后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笔直向上游去,随着越游越高,鲤鱼的身体也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已经跟半座小山似的。大概到了离水面20来米高地方吧,鲤鱼不再向上游动,而是停在了半空之中。
此时那鲤鱼不断摇晃着自己金色的大尾巴,浑身鳞片亦是金光闪闪,嘴角一对儿数米长的触须在风中摇曳,头顶一双铜铃大的眼睛死死盯着布满乌云的夜空。爷爷心道:“乖乖!这鲤鱼成了精不成!这要是炖喽,还不得够吃个俩仨月的!但这烧火做饭的家伙似乎是个问题,一锅炖不下啊… …”
正当爷爷就要流口水时,四周又是一亮,抬头时空中已经形成了一条比之前还巨大十倍的闪电。随着一声山崩似的雷鸣,粗大的闪电再次落下。这次爷爷没有害怕,他隐隐觉得今晚的闪电似乎是奔着那巨大的金色鲤鱼去的。结果呢,正如所料,那闪电直挺挺地便向金色大鲤鱼霹了去。
而那金色鲤鱼见到霹来的闪电后没有躲闪,而是硬着脑瓜壳儿直接受了下来。随着轰的一声,只见那鲤鱼似乎非常痛苦般不断翻滚着身体,且金色的鳞片间隐隐有鲜红的血液渗出。正当爷爷感慨鲤鱼竟没被一下劈死时,天空中又一道更粗壮的闪电落了下来。
电再次击中金色鲤鱼时,它不再翻滚了,只见随着无数沾着鲜血的残破鳞片落下,那鲤鱼的身体竟开始发生变化。原本扁平的身子渐渐变成了圆筒形,肚子下方的四个鱼翅掉落了,取而代之的是竟从肚子里缓缓长出四只血淋淋的大爪子。爷爷见此,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喃喃道:“天哪,这大鲤鱼不会是在应劫化龙吧!”
事实证明爷爷猜得没错,没过多久,那金色鲤鱼的头慢慢变成了龙头模样。爷爷惊道:“我去,成功啦?”随后只见那金色鲤鱼仰天“嗷”的一声龙吟,紧跟着便向天际飞驰而去。就当爷爷以为其化龙成功就要飞天之时,忽然空中竟然有无数巨大的闪电形成,随之一起向化成龙的金色鲤鱼霹了去。
随着“轰轰轰轰轰”无数的炸雷声响起后,只见天空中那巨大的身影笔直地掉了下来,栽在地上一动不动。爷爷好奇地跑过去看,正是那条金色鲤鱼化成的龙,此时的它,身上鳞片七零八落,无数伤口中冒着烤肉似的焦香。爷爷不禁一边流口水,一边自问:“它不是化龙成功了么,应该不再怕闪电劈了啊?”
看着看着,爷爷总感觉这条龙似乎哪里有点不对劲儿,但却一时说不出,最后索性不管,伸出脚踢了踢龙,想看它是不是已经死了,若死了的话那么就背回家炖喽,也尝尝这龙肉到底啥滋味儿。
刚踢没两下,忽然那浑身伤痕的龙动了,只听其竟口吐人言道:“哎呦!别踢了,还没死呢!”爷爷吓一大跳,沒想这家伙不仅没死,而且竟还会说话,于是弱弱问道:“龙… …龙大人,您不是已经成为伟大的龙了么,咋还被闪电霹成这样儿?”
只听龙道:“唉!别提了!老子化龙时太兴奋了,结果还没等进化完整,便飞天而去。结果你都看到了,由于没达标儿,又被老天给霹回来了!”爷爷道:“没进化完整?我看您已经很像龙了啊?”龙道:“你往我脑瓜门儿上看,有角吗?”爷爷一看,还真是,这龙竟是个秃子,没有角,要不刚刚总感觉它有点儿不对劲儿呢。
爷爷问道:“那您这算是化龙失败啦?”龙道:“那倒不至于,再把角生出来就行了!”爷爷道:“那你生啊!”龙道:“唉,这要是一开始进化时就生,并不难!可此时的我已被霹得半死不拉活儿,体内元力大大受损,再生恐怕没啥希望了。除非你现在能给我点儿什么灵丹妙药,否则只能再等数千年了。怎样,你这儿有药么?”
爷爷一听忙道:“说笑呢您,我就一个种地的老农民,哪里来的什么灵丹妙药啊!您看!”说着,将自己的兜口儿都掏出来给龙看。可就当把裤子兜口翻出时,忽然“吧嗒”一声,掉出一个白色的小塑料瓶来。那龙见了,眼睛一亮道:“还说没有!这是啥神药?”
爷爷捡起小药瓶一看,原来是自己一直在吃的“六味地黄丸”,于是道:“哦,这是我补身体常吃的,叫六味地黄丸。很普通,估计对您没啥用!”那龙听后却道:“六味地黄丸?没听说过!但死龙权当活龙医吧,快喂给我试试看,我可不想再枯燥地等待数千年!”
爷爷一听,便打开瓶盖儿倒出两颗来,扔进了龙的嘴里。那龙道:“别这么小气好不好,都扔过来!若我能生出角来,定会给你不少好处!”爷爷一听要给自己好处,心道:“这传说中的龙要给自己好处,肯定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啊!”二话不说,直接将一瓶儿药丸儿都扔进了龙的嘴里。
只见龙咽下药丸后,身上泛起金光闪闪的光芒来,并且从鳞片缝隙中呼呼地往外喷火。没多会儿,但瞧得其头顶之上嘭的一声,钻出一对儿二十米来长、五米来粗、将近七八吨重的大角来。那龙头重脚轻地站起来,大喜道:“我去,果然有效!就是药劲儿有点儿大,生出的角个头儿忒大了,我这头都快抬不起来了!不过没关系,老子怎么说也算条真正的龙了!”
爷爷见了忙搓手道:“啊呀,龙大人,恭喜啦!那什么,您不是答应我有好处么?”那龙道:“放心,忘不了!稍等哈,这就给你!”随后只见那龙微微一皱眉,浑身做出使劲的样子,不一会儿,噗的一声从龙尾处掉出一团东西来,然后龙抬爪子指着道:“喏,这就是给你的好处!”
爷爷听了下巴悬悬儿没掉下来,苦着脸道:“龙… …龙大人,这… ..这不是一团屎粑粑么?”那龙大声道:“呸,你知道个啥,这叫‘龙涎香’,晒干后点燃,它的香气可以使人百病不侵,延年益寿!”爷爷道:“真哒?”那龙一脸不屑道:“爱信不信!那什么,你该干啥干啥去吧,我先走啦!”说罢,只见那龙“嗷”地一声腾身而起,然后摇头晃脑地便飞入空中不见了。
随着龙的飞走,暴雨瞬间停了下来,乌云消散,月光重现。爷爷望着天空消失的身影慨叹一声后,弯腰将地上那一坨儿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然后回家去了。一路上,爷爷美滋滋的,心道:“回家后,将这宝贝献给老婆,她一定会开心吧!”
到家后,爷爷故意将手背在身后,然后兴奋地将今晚神奇的经历给奶奶讲了,奶奶听后开口骂道:“发烧了吧,骗我好玩儿么?”爷爷急道:“怎会骗你呢!龙大人给的龙涎香,我都带回来了!喏,送给你!”说着将藏在背后的手伸到了奶奶面前。
奶奶见爷爷竟然捧着一团屎粑粑要送给自己,跟时脸就黑了,抄起一旁的擀面杖追着爷爷就揍。最后,奶奶将屎粑粑扔进了茅坑里,第二年春天种地的时候,和其他屎粑粑一起,施在了地里当肥料。
话说第二年,天气大旱,一连几个月都没下雨。地里其他人家的庄稼都蔫头巴脑地趴在地上,唯独爷爷家的庄稼不但没趴下,反而精神抖擞的,比往年更绿、更壮实。那一年,村里很多人都挨了饿,爷爷奶奶却吃得比哪年都饱。
爷爷说定是那混在粪里的龙粑粑起了神效,当时若是听龙大人的,把它晒干点燃,那也不至于自己如今落下个这样多病的身体。
听完爷爷所讲的一切后,不禁感慨万千。如今,每当被老婆赶出家门时,我便一个人来到村边的小河旁转悠、转悠~
!!(山羊没有角,但是有故事)!!
河北张家口有哪些历史人物?
张家口市,又称“张垣”“武城”,地处河北省西北部,是我亲爱的故乡。张家口从古至今都是人才济济之地,今天和大家聊聊张家口市的抗战名人。
01 董存瑞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男, 汉族,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存瑞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某部6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02武士敏武士敏(1892年-1941年9月29日),字勉之,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军长。是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1941年9月29日,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军长的武士敏在山西东峪同日军激战时,壮烈殉国,终年49岁。将军牺牲后,延安《新华日报》发表了专题社论和悼念文章。左权将军含泪手书挽联一副:尽忠于民族国家努力求团结进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几;坚持在敌后抗战英勇至杀身成仁感怀将略数年知己情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追认武士敏将军为革命烈士,并决定把将军的牺牲地---沁水县改为士敏县。03马宝玉马宝玉(1920年10月―1941年9月25日),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自幼父母双亡,流浪为生。狼牙山五壮士之一。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二营七连六班当战士后成为班长。1938年9月,在阻击日军进攻的战斗中英勇杀敌,受上级表扬。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跳崖牺牲。04李培之李培之(1904——1994),河北省赤城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同志的夫人,我党早期工人运动和妇女工作杰出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邮电部顾问等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05王仲一王仲一(1901年8月-1931年10月31日)河北张家口阳原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革命烈士192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王仲一受北方区委和书记部派遣到张家口做党的工作,先后任京绥铁路总工会秘书、张家口第一个党支部的支部书记、中共张家口第一个地委的组织部长、地委书记。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战争年代,他们流血牺牲,让民族屹立不倒;和平年代,他们倾尽所有,让中国为之一新。清明时节,抚今追昔。今天,缅怀英雄,砥砺前行。韶关都出过哪些名人?
一、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广东韶关市南雄市百顺镇(亦说始兴江口或重庆潼南)人。起初因贫而被迫做贼。被俘后当了陈后主撑伞的卫士。但恶习依然不改,白天打伞,晚上窜至南徐州打劫偷盗。事败后陈后主因爱惜麦铁杖勇猛敏捷,不深究此事。
隋灭陈后,麦铁杖到了大将军杨素的军中,屡立战功,被隋炀帝升于右屯卫大将军。征讨高句丽时,麦铁杖自请先锋。后英勇战死。被隋炀帝赠光禄大夫之职,追封宿国公,谥号武烈。
二、唐朝宰相张九龄: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人称”张曲江“或”文献公“的他,是唐代著名的宰相。最重要的是举止优雅、出口成章、嫉恶如仇、直言敢谏、不结党营私、深得当时唐玄宗的喜爱。以至于张九龄亡故后,每当有人推荐宰相之选时,唐玄宗李隆基第一句话就是:风度得如九龄否?
三、国民党抗日名将薛岳将军: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人称”老虎仔“。薛岳将军经过长期的与日作战经验与研究,推出了”天炉战法“、”八字口袋战法“等对日战法理论。
在万家岭战役中、薛岳将军所部共击毙击伤日军8000多人。击毙日军联队长两名、大队长3名、重伤日军联队长一名、大队长2人,联队副官1人,中队长和小队长死伤过半。
在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将军所指挥的部队共歼灭日军11.75万人。虽然中国军队在1944年的长衡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失利,但仍击毙击伤日军6.8万余人。
四、抗日名将张发奎将军: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人。人称”大王“。曾经担任过第四军(人称铁军)军长的张发奎将军,被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胡志伟先生评价为:“张发奎是在国民党军队中一个异数,一个他不贪污,一个他自己勇敢打仗!
不仅这样,张发奎将军还重视教育事业,曾在家乡创办风度小学、在四战区创办过志锐中学......培养出一大批爱国有志青年。
五、孔子第41代裔孙孔闰:浈昌县(今南雄市)平林村人。孔闰19岁时,就已乡试中举。唐昭宗李晔景福二年,连捷进士及第,为南雄科举第一个进士。
宋太祖赵匡胤景福三年。出资在平林村建起孔林书院。这间书院是岭南创办最早的一所书院。对岭南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六、南粤先贤余靖:韶州曲江人。以文学称著乡里。由县蔚、知县、秘书丞、集贤院校里、酒税监、税监、集贤院校理,同知太常礼院、谏院右正言、卫尉卿知虔州、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工部尚书。
不久病故于金陵(南京)。英宗罢朝一日以示哀悼,特赠刑部尚书衔,谥襄公。后人为了纪念余靖,在韶州曲江建有风采楼(在今韶关市区)、在广州建有八贤堂、五贤祠,在赣州建有张、余二公合祠......
由此看来,广东韶关之所以被人称之为“岭南名郡“,是有必然原因的。不仅这样,韶关还是不少广东人的精神故乡。古属南越,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多南迁的中原人、其它原因背井离乡的土著人、不少都是在韶关这里中转,然后到广东各地开枝散叶,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广东文化。韶关出了这么多的历史名人,也并不是空穴来风造成的,它是由深厚的文化浇灌出的必然结果。为韶关点赞!喝彩!
如何评价古代最性感的尤物冯小怜?
冯小怜是北齐宠妃。公元570年,皇帝让她褪去罗衫,给众臣观看玉体。后来,隋文帝抓住了她,乐坏了:“送走!赶快送去将军府后院。”
冯小怜是古代著名美女,她的美貌可能并不逊色于四大美女。
她出生于南北朝那个混乱的时期,而她的美貌也毁灭了一个有一个的国家。
北齐皇帝高纬,为她放弃了后宫,无心朝政,甚至连皇位都不要了;北周宇文邕的弟弟宇文达,为她差点害死自己的原配发妻;就连隋文帝杨坚,在俘虏冯小怜之后,都不敢多看,生怕自己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从这些事迹来看,她的美貌,或许只有我国四大美女才能与之分庭抗礼了。
只是,她的情事太过荒唐,以至于人们宁可用虚构人物貂蝉来凑数,也不愿把她纳入四大美女之列。
冯小怜的私人生活,到底有多荒唐?据史书记载,冯小怜的皮肤吹弹可破,身材凹凸有致,是个罕见的美人。
最初,她是北齐穆皇后身边的小婢女。穆皇后为了争宠,便在端午节这天,把冯小怜先给了皇帝高纬。
高纬是个非常好色,且极其荒唐的人。
他的穆皇后,最初是斛律皇后的婢女。而后来他盛宠的冯小怜,也是穆皇后的婢女。可能这个皇帝,就喜欢婢女出生的女子吧。关于他的故事,未来有机会,倒是可以专门和大家聊聊。
据《隋书》记载,冯小怜“慧而有色,能弹琵琶,尤工歌舞”。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她又聪明又好看,能歌善舞,还非常擅长弹琵琶。
古代能歌善舞的美女很多,但她们都没有遇见“伯乐”。
穆皇后知道丈夫是什么德性,这才投其所好。
而选择端午节这天,也有特别的深意。
在古代,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叫“续命节”。
穆皇后选这个日子送美女,就是在提醒高纬:冯小怜再好,也是我献给你的,是我用来给自己续命的,你再喜欢也不能让她威胁我的皇后之位。
《北史》:冯淑妃名小怜,大穆后从婢也。穆后爱衰,以五月五日进之,号曰“续命”。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
一个小小的婢女,能让皇后如此提防,可见她美得有多么惊人。
只是,这种暗戳戳的提防,可阻碍不了冯小怜祸国殃民的进度条。
高纬一得到冯小怜,就仿佛变了一个人。
一向好色的他,和冯小怜同吃同住,同坐一席,甚至还为了她冷落后宫,并语出惊人:“我愿意和小怜同生共死,生死与共!”
《北史》: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
在封建社会那个君权神圣的时期,能得帝王如此厚爱,可见冯小怜的过人本事。
高纬又多宠冯小怜?他几乎是拿整个国家来陪冯小怜取乐。冯小怜不喜欢住在原宠妃住过的地方,高纬就为她把宫殿重新装修,地面都全部换了一遍;冯小怜喜欢看打猎玩,高纬就经常带她猎场,就算是十万火急的军情,也要等小怜打猎尽兴之后再处理;冯小怜想要观看偷袭攻城,梳妆打扮没能及时赶到,高纬就让士兵们在偷袭地道口一直等着,结果因为耽搁太久,“偷袭”成了“明袭”,北周直接堵死了地道口……古有周幽王为了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今有高纬为了冯小怜开心,拿军国大事当儿戏。
公元570年,高玮心血来潮,认为冯小怜的皮肤吹弹可破,身材凹凸有致,应该大家一起欣赏。
于是,他也不和大臣商量,直接让冯小怜来到朝堂,褪去罗衫,公然躺在桌上,给满朝文武观看,并大笑:“这样美景,独乐不如众乐。”
这也是“玉体横陈”的典故来源。
公元576年,北周派兵攻打平阳,晋州告急。
此时,高玮正带着冯小怜打猎。
前来报信的驿站士兵,接连来了3次,都吃了闭门羹:“皇上和淑妃正在取乐,边境小小的军事行动,不可打扰他们!”
傍晚时分,平阳城破,北周大军长驱直入,高玮才愿意听奏报,决定回朝援救。
可冯小怜还没尽兴,求着高玮再围猎一次,而高玮居然答应了。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二》:齐主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齐主从之。
这件事最终结果是,战机延误,晋州基本完全陷落。
这个时候,其实也还没有到绝境。
北周大军舟车劳顿,只要士兵趁夜色挖地道,趁虚而入,进可攻,退可保命,完全可以打北周一个措手不及。
但冯小怜从未见过这种打仗方式,非常好奇,要求观战一番。
高玮同意了。
但到了改进攻的时间,冯小怜还在梳妆台前磨磨蹭蹭,将士们要求出战,高玮却慢悠悠等着宠妃,还下了死命令:“淑妃没来,不许进攻!”
就这样,战机转瞬即逝。
北周军队发现了地道洞,用木头将地道堵死,晋州彻底沦陷。
《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及帝至晋州,城已欲没矣。作地道攻之,城陷十余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淑妃共观之。淑妃妆点,不获时至。周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这样胡闹的妃嫔,正常人,都会让她以死谢罪。
但高纬就是个恋爱脑。
他没有怪冯小怜,还要册封她为“左皇后。
公元576年下半年,北周势如破竹,高玮直接把皇位传给不到10岁的太子高恒,带着宠妃冯小怜仓皇逃命。
第二年,北齐国灭,高玮被北周皇帝宇文邕俘虏。他没有求饶,也没有为北齐百姓求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求你把冯小怜还给我!”
从一国之君,到亡国之奴,高纬念念不忘的,始终只有冯小怜一人。
宇文邕痛心疾首,实在不想承认自己和这样的人居然是竞争对手,怒斥:“天下在我眼里不过是一只脱掉的鞋子,更何况一个老太婆!”
《北史》:后主至长安,请周武帝乞淑妃,帝曰:“朕视天下如脱屣,一老妪岂与公惜也!”仍以赐之。
但宇文邕也只是说说而已。
当他看见冯小怜美貌时,转手就把她送给了弟弟宇文达。
宇文达是宇文邕的弟弟,为人仁义,名声不错。
他地位很高,阅女无数,宇文邕把冯小怜赏赐给弟弟,本意是给百官做个表率。
但他没想到,宇文达居然被这个女人迷得神魂颠倒。
当时,冯小怜以罪妇身份入府。按理说,宇文达的正妻李氏,收拾她就和玩儿一样。
可谁也没想到,为了冯小怜,宇文达居然差点整死结发妻子,好几次,李氏都命悬一线。
而在宇文达面前,冯小怜常常弹奏琵琶,思念前夫高纬,说什么:
“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
这已经是明明白白给宇文达戴绿帽子了,偏偏他就是喜欢得不行,权势也不要了,有兵权的岳父家也翻了脸,任由冯小怜作践自己的妻子。
好在,后来杨坚起兵,推翻了北周,建立隋朝。
他杀了北周五王(包括宇文达),原配李氏这才逃过一劫。
值得一提的是,杨坚称帝之路上,有个左膀右臂,恰恰是李氏的哥哥李询。
若是宇文达对结发妻子好一点,或许,他们宇文家的天下,还能坐得更久远一点。
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冯小怜自然成了他的俘虏。该如何处置冯小怜呢?杨坚很头疼。
杀了?对名声不好,百姓会说他容不下一个女人;
留着自己用?他承诺发妻独孤伽罗,此生不会有异姓之子,刚坐上帝位就出尔反尔,他可不敢。
该怎么办呢?
杨坚看着大将李询,一个妙计上心头,当即大喜,连忙对属下说:“送走,赶紧送走,送去李将军的后院。”
这可是一石三鸟的妙计。
一来,安顿了冯小怜,未来冯小怜是死是活,都怪不到自己头上。二来,赏赐绝色美人给属下,既展现了自己不为美色所动的形象,又能拉拢君臣感情,体现对功臣的善待。三来,可以考验大将李询的为人,若是他沉迷美色,不顾妹妹曾经的遭遇,此人也就不堪大用。最后,李询经受住考验了吗?冯小怜的下场如何?严格来说,李询是否经受住考验,我们无法判断。
因为隋文帝刚把冯小怜送到将军后院,李询的母亲就冲了过来,对这个“妖女”开始了轮番折磨。
不要低估一个母亲维护女儿的心。
当年,在冯小怜的逼迫算计下,原配李氏差点抑郁自尽。
哥哥李询或许是愤怒,但母亲对女儿的伤痛,肯定感同身受。
后院的手段,可以说惨绝人寰,而在李询母亲的折磨下,一代尤物冯小怜,最终选择了自我了断。
《北史》:达妃为淑妃所谮,几致于死。隋文帝将赐达妃兄李询,令著布裙配舂。询母逼令自杀。
以上,就是冯小怜的一生。
如何评价一代尤物冯小怜?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冯小怜绝对长得非常好看,而且极其擅长讨好男人。
在男人手上,她几乎没有吃过苦头。
先天的容貌优势、身材优势、气质优势,都让男人对她无法下手。
北周皇帝宇文邕、隋朝皇帝杨坚,都没有为难冯小怜,以他们杀伐果断的性格来看,冯小怜绝对美不胜收,让人过目难忘。
冯小怜肯定也深谙人性,只要给足她和男人的接触时间,任何男人都会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只是,她忘记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一定不会受她的蛊惑,那便是母亲。
在宇文达的府上,若是她心存良善,不去为难原配李氏,不去逼着李氏去死,恐怕,凭借她的魅力,她也能在隋朝拥有一个不错的晚年。
只可惜,她没有。
这个世界上,因果循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冯小怜最终死于李氏母亲之手,也不算冤枉。
我推测,以冯小怜的美貌,她一定可以并列“四大美女”之一。
只是,她的人品不行,她的美貌只会祸国殃民。因此,人们宁愿让虚构的貂蝉来充当四大美女之一,也不愿让冯小怜位列其中。
人生在世,终究是人品最低处,决定了我们的上限。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上海滩大佬杜月笙的门生都有谁?
杜月笙,一个永不湮灭的传奇人物。他从一介草根出身,崛起于市井,最终成为民国时期,上海滩黑白两道通吃的黑帮大佬,一代枭雄。
杜月笙出生在一个鱼龙混杂,被称为冒险家乐园的旧上海,杜月笙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和势力的年轻人,他经历过坎坷的童年,在他几岁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丢下了年幼的杜月笙,无依无靠的杜月笙靠着乞讨,勉强度过了他人生中最艰苦的童年。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迫于生活的压力,少年得志的杜月笙孤身一人来到了上海滩,迈出了他闯荡江湖的第一步。
就这样,聪明伶俐善于心机的杜月笙,他选择了上海底层人的地下帮会,以此为发迹的根基,并且利用法租界华捕黄金荣的势力,一点点在黄公馆崛起,在上海滩站稳了脚跟。
后来,杜月笙凭借着他会识人的头脑,和会做人的本事,一跃成为了“上海滩三大亨”之一,上海滩“青帮大佬”,“三百年帮会第一人”。
身为青帮头子,杜月笙的青帮弟子不下几万人,杜月笙的得意门生也有几十个,在杜月笙的这些门徒中,能力最强最出众的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陆京士,吴绍澍,朱学范三人,这三个人个个都是出类拔萃,且能力非凡。
但是这三个人的品行却各不一样,其中陆京士人品是最好的,对杜月笙是赤胆忠心,一腔热情,矢志不移的追随杜月笙一生,直到杜月笙逝世,陆京士都一直陪在他身边,不离不弃。
朱学范这个人是个华而不实,弊过于诡,阳奉阴违这样一个人。而吴绍澍则是个天生反骨,喜新厌旧,没有定数之人。这两个人虽然都是杜月笙的门生,但是都不怎么靠谱。是个时刻都得戒备的人。
杜月笙还有一个被称为“赌棍”的不着调的门生,名叫江肇铭,此人不学无数,嗜赌如命,而且好色,除了给杜月笙惹事以外,就没有干过一件体面的事。因此江肇铭是杜月笙弟子中最不入流的一个,他也是杜月笙收的第一个徒弟。
杜月笙的门生还有很多,比如说万墨林,其实万墨林应该算是杜月笙的一个远房亲戚,投靠杜月笙后一直在帮里做事,后来成了杜月笙的管家,被委以重任,算是杜月笙的嫡系兄弟。
另外杜月笙的门生中还有“四大金刚”和“小八股党”等人,堪称杜月笙身边最能打的人,这几个人武艺高强,个个身怀绝技,也是杜月笙最得意的保镖。
杜月笙的门生众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啦,总之,能拜于杜月笙门下,那除了有一技之长外,再就是能说会道,讨得了杜月笙欢心,一向以会识人著称的杜月笙,能够得到他的认可,实属不易。
虽然,后来不乏有一些人背叛了杜月笙,但是曾几何时,这些人,也曾骄傲过,自豪过,因为他们曾经是一代枭雄杜月笙的门生,在旧上海,那个风云变幻,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年代,就凭这一点也值得他们骄傲一辈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