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网站广告内容与本站无关

逆战黑号_不结婚,就是罪大恶极!

穿越火线 susu 2022-10-30 21:02 2118 次浏览 0个评论

2015年夏。34岁的邱华梅发誓要结婚。      
她走进婚介所。一坐下。就自认“要求高”。      
有多高? 有良好教育。能分担家务。尊重女性各方面的选择,包括生育。 听来,这完全不过分。  
但她却被婚配咨询师吊打。 不是大美女=外在条件差年龄真的大=生育价值低      
为人强势=不是贤妻良母没有女人味=不能提供情绪价值     


邱美华不甘示弱。 她秀出自己的优势: 

高学历。

名律师。

高收入。

注重保养。

有健身习惯。

13359726d4530a690d71c615c54e247a7aed3600.jpg
但在婚配师看来。 这些优点,都弥补不了一个致命缺陷: 年纪大。

邱华梅最终低头。 这个从农村,奋斗到名律所的大牌律师,为了结婚,第一次选择了妥协。  

2



这不是邱华梅的个人困境。 2019年1月19日,民政部公布了当年的全国结婚率。情况令人堪忧。 从2010年~2014年,结婚率还是呈现上升状况。 但自2014年后,一跌不起。 到了2019年,只剩947万对,这是十年来国内结婚率首次跌破千万对。

为何越来越多人不愿走进婚姻?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说出一个真相:

一方面由于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思维和需求,早已和过去不同模式。  


在过去,婚姻是一种刚需。
但现在,婚姻已不再是必要。 只要生活需求不高,每个人都有足够能力养活自己。婚姻的功能,也从物质物质至上转变为精神需求。

然而,随着年纪渐长。 未婚女性所承受的恶意,尤为重。 她们被称“剩女”,甚至以“剩斗士”划分等级。 女性在婚恋市场最大的价值,只有「年轻」。 

3


39岁的盖琪结婚时,身边的女性朋友都非常惊讶。 盖琪是某师范大学的教授,多年来也一直奔走于女性权益事业中。

她的丈夫却来自农村,不管是家境、教育、社会地位,都与她南辕北辙。

但盖琪还是嫁了。 原因和大部分妥协女性雷同。 经历家人生离死别,对家庭有了巨大渴望。对方不介意她年纪大,还愿意和她相处。孩子意外到来,考虑到这次不要,可能就没机会了。

 

于是在1年时间里,她完成了一切。 恋爱。结婚。生娃。她仿佛加入了速成班,急速从单身人士转变为妻子、母亲。

看完盖琪的结婚典礼后,你会对婚姻很失望。 一切都是程序化。 两人生疏、僵硬地说着结婚誓词,而后互相感谢。 盖琪的表白没有浪漫。 只有一句:“想和你去拥有和创造最世俗的幸福。” 换言之,就是养儿育女、相伴到老。

不久后,孩子出生。 两人直接从夫妻,转变成父母。

但只要脱离了孩子。 他们就会相顾无言,各做各事。 即便同桌吃饭,也不太会和对方谈论自己的事,更别提感受。

这是大部分大龄女性的婚姻现状。 赶着生育的末班车,她们没有太多时间和结婚对象培养感情。 而阅历与时间,也磨灭掉她们对爱情的期盼。 走过千帆。哪还可能轻易爱上一艘船? 而且,妥协就能安稳一生吗?显然不。 有感情基础,维护一段婚姻已是大课题。 何况,连感情基础都没有? 2019年,民政部公布的全国离婚率,也说出了问题。

10年间,国内的离婚人数一直上涨。 对比2010年与2019年,竟差了1.5倍以上。 

4


急着结婚的女性,容易走漏眼。 时间短。相处少。背后都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也有很多人不妥协。 前文的邱华梅律师,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她个性执拗。不愿意为了结婚而结婚。 但社会不允许她等。舆论总是试图按下她的坚持,将她强行推进婚姻。 其中最大压力,来自家人。

对邱华梅来说,每次回老家就是灾难。 屁股还没坐热,家庭会议就开了起来。议题很明确:催婚邱华梅。 父亲说理。 把国家规定、法律法规、舆论压力统统搬了出来。

母亲动情。 说她身体不好,人生最后的愿望,就是看见邱华梅结婚。

姐姐助攻。用父母茶饭不思来卖惨。 表示全家唯一牵挂的,就是邱华梅的婚事。

亲戚煽风点火。指责邱华梅“读书读傻了”。

就连后辈都嘲讽她。 给她取外号。叫她“光棍姨”。 
邱华梅的个人成就,在村里几乎无人能敌。 她在北京站稳脚跟。 拥有傲人事业,家人的生活水平,也比同村人高出许多。 但只是因为没结婚。家人在村里沦为笑柄,只要出门就会被指指点点。 “未婚”如奇耻大辱。让她仿佛仍处于社会最底层。 不管谁走过,都能随意羞辱、践踏、唾骂。 
每次争论到最后,在律师界以理性、犀利著称的邱华梅,都会陷入癫狂。 无数人骂她“太自私了”。 她只能张牙舞爪、疯言疯语,用咆哮盖过谩骂。

最终,她只能躲。 躲进房间,躲到北京,希望以这种方式,缓解自己与家人的矛盾。 

5


邱华梅并不厌恶婚姻。 相反,正是因为她重视爱情,以致不愿为了结婚而妥协,拖到这个年纪。 她希望等到真正合适的人。 为此,她做了很多努力。 冻卵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结果令她很绝望。 在国内,并没有为未婚女性设置的冻卵手术。 如果要冻卵,必须持有结婚证、生育证、身份证,缺一不可。 也就是说,结婚是冻卵的前提。

逼于无奈。邱美华只能走上相亲之路。 她走进了前面的婚介所,经历了婚配师的轮番羞辱后,终于等来了相亲对象。 但相亲过程让她很反胃。 北京土著一听她是外地的,立马拒绝。

既然北京人嫌弃,那就找同个地方的吧? 结果,同城也存在鄙视链。 中心地区看不起边缘地区。县城看不上乡镇。 就连都是农村的,兄弟姐妹少的也会歧视兄弟姐妹多的。

压根没人把感情作为考虑因素。 相亲市场如速成班。进来的人都带着明确的目的。 只要条件合适,巴不得就马上进入程序。 感情在这些人的择偶要求里,几乎是不存在的。

邱美华一退再退。 她试过转换策略,直接去相亲角和家长沟通。 但她还是失败了。 没人愿意和她沟通,甚至一听她是律师,就望而却步。

85分钟的纪录片里,邱美华流了太多眼泪。 她的人生处处是死胡同。 只要她没结婚,一切都变成了敌人。 而这不过是冰山一角。 对着镜头,她的遭遇已经被削弱。 现实中,她因为“大龄剩女”这个标签,必定承受了更大、更无法言说的痛苦。 

6


 大龄未婚女性还有出路吗? 看这部纪录片时,我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 今年28岁,同样未婚的我,已悄然走上了她们的后路。 我也很焦虑。 每次回老家,饭桌上所有话题,都与催婚相关。 所有人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基本都是“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妥协or坚守? 这个问题纠缠着我。 但最后,我在盖琪的一段话中,找到了答案。

在婚姻问题上,女性该听的从不是外界的声音。 这是一个内需。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心声。 但在选择时,有一件事必须认清——无论选了哪个方向,未来仍旧会困难重重。

如果选择婚姻。
那么,你就必须接受,年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这个问题背后,延伸到的问题,是生育。 而国家也明文规定,超过35岁怀孕的女性,将会被纳入高龄产妇,从怀孕开始就会被视为高危情况处理。 摆在你面前只有两条路。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生育。2.丁克。 而后者的风险有多大,我想不用我多说。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独身。 那么,你就必须接受,舆论环境附带的压力。 你要更早预备未来: 1.足够好的经济能力。2.一颗强心脏。 因为,你的未来只有自己,将独木成林,成为一个家庭,甚至一支队伍。 这并非只是简单说“不怕孤独”,就能实现的。    
选择前,每个女性都需要做好准备。那就是妥协。 因为,人生都是不完美的。 无论独身,抑或结婚,都必然存在将就、舍弃,乃至牺牲。 写到这,忽然想起《红楼梦》里的一个场景:


青埂峰下。


一个僧人告诫动了凡心的灵石:“凡间之事,美中不足,好事多磨,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你还去吗?”


顽石没有犹豫:“我要去。”


愿你我都有如顽石般的决心与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