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网站广告内容与本站无关

dnf失明补丁,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游戏资讯 susu 2023-05-28 12:00 269 次浏览 0个评论

dnf失明补丁,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治疗应该如何实现?中医对其并发症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II型糖尿病是一种都市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的出现跟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患者若是不控制好高血糖问题,则容易导致身体各种组织出现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如引起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像一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会引起肾衰竭、失明、截肢、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相当得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

与此同时,糖尿病还会引起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等。

糖尿病应该如何实现治疗?

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是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在生活中注意饮食,定期监控血糖。在药物使用上,以口服药物治疗(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 、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而中医在治疗上,主要以辩证治疗为主,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病症有着较好的辅助作用。

在传统中医上,有着与糖尿病相似的“消渴症”,存在着相关的经方、验方,有着实打实的经验优势。

在中医看来消渴症常见证型主要为气虚、阴虚、血瘀、热盛等,具有热炽盛、阴阳两虚、气滞致瘀、瘀血等特点,因而需采用益气、养阴、化湿利尿、活血化瘀、清热解表等中药治疗。

与此同时,中药是发挥多靶点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身体微循环、调节血脂和降低血黏度、改善胰岛素抵抗得有较好的作用,对治疗糖尿病诸多并发症有积极的疗效。

以糖尿病肾病为例,中医是如何有效改善该症状的?

中医认为,消渴症患者“久病消渴导致将息失宜、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因糖尿病患者其病必会伤及肾脏,引起糖尿病肾病。

而糖尿病肾病又可以分为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肾阳衰弱等证型。

故在治疗上需要以益气补肾的方法来治疗,如使用人参茎叶皂苷、五味子、黄芪、山药等制成的(万年青)参芪降糖片,以人参茎叶皂苷为主要成分它有着具有抗衰老、抗疲劳的作用,也有益气养阴、滋补脾肾的效果,可以用于糖尿病II型、消渴症的辅助治疗。

dnf失明补丁,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大家认为这是命好吗?

这一段时间我天天都要去家政公司找工作,去家政公司有阿姨也有雇主,我们一般打眼一看就知道谁是阿姨,谁是雇主。可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前几天我就看走眼了,我们把一个打扮时尚的女人当做是雇主,其实她是阿姨,她是来找工作的。

这段时间,我在医院的保洁工作丢掉了,我只好去家政公司找活,想找一个钟点工。

我每天吃过早饭就去家政公司, 我去的时候都已经来了好多阿姨了。

这些阿姨大部分是来找工作的,有的是找住家保姆,有的是找白班保姆,有的是找钟点工,还有的是月儿嫂和月嫂。

也有些阿姨是手头有工作的,然后中途休息一点时间,就来家政公司休息一下,和姐妹们在一起聊聊天,时间到了再继续做下一家。

我们这些阿姨坐成一排,等着雇主来找阿姨,只要有一个雇主来了,大家都很开心。

那天上午,我们大家坐在那里聊天,突然来了一个打扮时尚的四十多岁的女人。这个女人皮肤 白皙,身材苗条,乌黑亮丽的披肩发。一看就是一个雇主,我们都很兴奋,看到雇主就意味着我们有可能找到工作了。

家政公司的老师也把这个女人当成雇主,她直接问这个女人:“小姐,请问你要找什么样的阿姨呢?”(家政公司的老师一般称呼雇主为小姐,称呼保姆为阿姨。)

那个女人反过来问家政公司的老师:“老师,我是来找工作的,现在有什么工作可以做吗?”

这个女人这么一说,我们大家都围过来看她,这么漂亮时尚的阿姨,肯定有故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总算把这个女人的故事问出来了。

这个女人叫艳丽,她有三个哥哥,父母就想要一个女儿,后来生了她,全家人都把她捧在手掌心,她在父母和三个哥哥的呵护下长大。

他们家虽然有点穷,但从来没有亏待过她,从小她什么活都不用干,都是三个哥哥干。

结婚以后,艳丽又嫁了一个好人家,公公婆婆和老公都很宠她, 艳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

结婚一年后,艳丽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她的功劳大大的, 从此以后公婆和丈夫就更宠她了。

孩子婆婆带,家务公公做,老公挣钱也厉害。艳丽想找工作,老公都不让她找,就让她在家帮忙带带孩子就可以了。

从此艳丽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公婆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但艳丽还在过着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因为她过惯了这种日子。

艳丽有点时间就去打打牌,做做美容,喝点下午茶,逛逛街, 反正每个月老公到时就打钱给她,她虽然不拿工资,但是老公给她发工资。

这种日子随着婆婆的过世停止了,婆婆因为长年累月地劳作, 身体严重透支,积劳成疾,六十多岁就因病过世。

婆婆过世以后,公公的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艳丽只好自己学做家务,从小没做过家务的艳丽,开始学着做家务。

艳丽做的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 但是老公和公公从来都不会说她,他们有时候也帮忙做做家务。

两个儿子当时已经读高中了,是住校,每个星期回来一次。他们吃着妈妈做的菜,感觉没有奶奶做得好吃,有时候也挑剔一下,但总的来说,艳丽做的菜他们还是给面子的,意思意思吃一点的。

在婆婆过世一年以后,公公也过世了。公公过世以后,艳丽想找工作,老公不让她找,当时老公的工资还挺高,管一家人的开支还绰绰有余。

那时候艳丽日子也挺好过,儿子们有时候一个星期回来一次, 有时候一个月回来一次,老公中午在单位吃,晚上在家吃,艳丽平时只要一天做一顿饭就可以了。

儿子们回来以后,老公有时候亲自下厨,艳丽打打下手就可以了。艳丽的日子仍然是过得无忧虑,三个男人宠着她一个人。

艳丽白天玩玩抖音刷刷头条, 晚上有时候陪老公散散步聊聊天,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着。

艳丽觉得自己好幸福,嫁了一个好男人,老公不仅仅会挣钱,每个月工资都如数上交,老公还温柔体贴,什么都听她的。

两个儿子也争气,学习成绩在班上都是数一数二,从来都不要她操心的。别人家的孩子都需要 妈妈去陪读,但她的两个儿子知道妈妈做的菜不好吃,他们宁愿吃食堂,都不愿妈妈去陪读。

就在艳丽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嫁了一个好老公,生了两个好儿子的时候,艳丽的人生来了一个180度转弯。

今年,老公的公司突然不行了, 现在老公拿着最低工资2000多元一个月。要知道之前老公的工资都是两万多,现在是以前的1/10。

两个儿子今年考上了大学,这3000元一个月哪里够啊!虽然前几年他们挣了一点,但他们在城里买了房子,他们现在几乎没有存什么钱。

艳丽在家再也待不住了,她决定出来找工作。艳丽虽然也是高中生,但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找过工作,她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工作,她才来到家政公司,准备找一个保姆的工作。

艳丽想找保姆的工作并不是这么容易,她做菜不好吃,做家务也不熟练,而且她从来没有做过, 她也看不得别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好保姆的工作?

写在后面:真正的好命是活出生命的价值,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能生活,算不上好命。

好命是靠自己努力出来的,不是年纪轻轻就驾驭在别人的肩膀上,是要不断地努力,不断成长,不断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独立意识和担当,别等老了才领悟懊悔,别在该奋斗的年龄去安逸,该安逸的年龄去奋斗。

女人常年安逸的生活,会让你逐渐变得懒散,无知和幼稚,会让你变得井中之蛙,从固步自封那一刻起,就是人生崩塌的开始,女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是最大的资本。

女人应该明白安全感这个东西,不是靠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为自己创造的。

每个女人都需记住,婚姻不是保险箱,家里男人也不是你长期的饭票。一旦家庭发生变故,你将面临着困难重重的地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自信,自强的女人,都有着长远的人生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人生及家庭状态变故而引发的困境。

女人年轻时,积极努力向上,勤奋工作挣钱,不仅是对家庭的负责任,更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

每个人心中都有哪些触动心弦的电影?

今天的话题着实有点难,但是小编江仔我就喜欢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职业的影视创作者来说这样的话题还是有所触动!

话不多说,书归正传,现在我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能触动心灵的好剧给大家带来视觉上和精神上的盛宴。

第一部《新喜剧之王》周星驰导演的新剧喜剧之王的剧外剧,主演:王宝强、鄂靖文

类型:喜剧

剧情简介:

一直有个明星梦的小镇大龄女青年如梦(鄂靖文饰)跑龙套多年未果。她和父亲关系紧张,亲友都劝她放弃,只有男友查理(张全蛋饰)还支持她。在剧组,如梦遇见了年少时启发她演戏的男演员马可(王宝强饰)。但此时过气多年的马可却因内心自卑而性情狂躁,对如梦百般折磨。如梦仍乐观坚持演戏,然而一次比一次沉重的打击却接踵而来,最后她决定放弃梦想,回到父母身边找了份稳定工作,但却得知自己入围了知名导演新片的大型选角。如梦陷入艰难抉择……

在20年前的《喜剧之王》中,周星驰讲述了一个跑龙套的演员尹天仇的梦想,对着大海喊出:“努力,奋斗”。 20年后,周星驰再次回归到小人物的喜剧创作中,请来了同样是跑龙套出身的王宝强,以及一些新人演员,讲述这些小人物的奋斗史。

周星驰认为,《新喜剧之王》的全“新”之处就在于,20年前的尹天仇努力奋斗了很久,但结尾他还是失去了出演主角的机会;而20年后,《新喜剧之王》里演员们的人生不会永远跑龙套。值得一提的是,在《喜剧之王》中担任女主角的张柏芝,亦在《新喜剧之王》中担任粤语版配音。

看点1: 王宝强版白雪公主

周星驰说选择王宝强做主角,是因为这部电影是关于龙套演员的,“跟我以前的《喜剧之王》是同一个方向,所以想找个大明星,又有跑龙套的经历,就只能是王总(王宝强)了,除了王总想不到别人具备这两个身份,就是龙套巨星。”王宝强也爆料他在片中扮演的其实并不是男主角,而是女主角“白雪公主”,“我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个外国男演员拍床戏,一天就拍了一场一个镜头,(拍了)50多条,是我从影以来的最高纪录。”

看点2:新“星女郎”像“尹天仇”

《新喜剧之王》的女主角鄂靖文也是龙套出身,甚至扮演过的角色连片尾字幕都不曾出现。面对突如其来的周星驰电影女主角,她表示自己得知面试时甚至不敢相信。她说:“副导演打了三次电话,给我看了微信截图后我才相信,一开始以为是诈骗。”

对于周星驰会选择她作为女主角,鄂靖文表示戏中的角色如梦和自己有很多相似,“性格部分有,大家嘲笑她挖苦她觉得没所谓,生活中我也是这样。”同时,她还表示自己的经历和如梦接近:“毕业后一直在打拼,没有放弃、没有转行才有了今天这个机会,所以挺像的。”

周星驰认为,作为草根的人,需要努力为理想奋斗。周星驰当过多年龙套的经历让他对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有深刻了解,因此表现小人物不屈不挠地与环境和命运抗争的元素就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周星驰希望拍摄一部女生视角的作品,所以这次的《新喜剧之王》是一个女版的“尹天仇”,她是龙套圈里的一个小人物,我们都是龙套出身,我们就是一支龙套队伍,所以我们最有发言权。”同时,周星驰也认为鄂靖文扮演的女版“尹天仇”如梦将更真实:“她能给观众带来最真实,最天然的感受。和我不一样。”

看点3:张柏芝周星驰再合作

作为20年前在《喜剧之王》中饰演“柳飘飘”的张柏芝,在这部新片中将再次与周星驰合作,不过两人这次仅是声音出镜,为电影的其中一场戏配粤语台词。

周星驰表示,当初开拍《新喜剧之王》的时候没有告诉张柏芝,拍完之后才告诉她,虽然她没有出演角色,但是在里面有参与粤语版配音,“我和她一起配了其中一场戏。

看点4:这次是个圆满结局

在《喜剧之王》结尾,尹天仇失去了演主角的机会,但周星驰表示结局《新喜剧之王》的结局会不太一样,“20年前,尹天仇虽然努力奋斗了很久,但电影的结尾他还是失去了演主角的机会,我们在电影里面没有安排一个他功成名就的结局。在《新喜剧之王》里面,我们让主角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因为我觉得这样能够更直接地鼓励到大家,让观众看到人生不会永远都跑龙套的。可以说,20年前,观众没有和尹天仇一起看到‘天亮’,但20年后,大家可以看到了,天亮以后真的很美。”

第二部《东成西就》

金轮国王妃表哥欧阳锋有染,为霸占江山,他们毒死了国王,但没找到传国玉玺。得知玉玺在前往九宫山找寻其师父求助的三公主手里后,欧阳锋企图抢到手但没成功。糊涂国师在淫威下屈服,查出三公主的具体下落,欧阳锋乘火箭金靴追赶,却误脱落一只插死刚出关的王重阳,奄奄一息的王重阳恳求适逢路过的三公主找到其师弟周伯通代为报仇。 逃到九宫山的三公主邀得师弟黄药师与师妹相助,再加上前来寻找表妹的洪七、找到真心人才能成仙的段智兴,一场与欧阳锋的生死恶战蓄势待发……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点评加关注!

你见过最会过的人有多会过?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我见过的最会过日子的人有多少会过呢?

我们同村的有一个六十多岁的男人给我的印像最为深刻,他有办法外出打工不使用一分钱,而把赚到的钱全部原原本本地带回家中交给他老婆手上。而且还是只包住不包吃的。

当然那是以前八几年的事了,现在的他虽说还是非常的节约,但是也不会节约到那个地步了。八几年那时候说是节约吧,其实都是被逼无奈,那时候物质匮乏,经济萧条,赚钱相当的不容易的。到林场植树造林一天的工钱只有十块钱,而且还是凭着面子才有事情做的,寻常杂人林场还不要呢。

这个人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七口人吃饭,主要劳动力只有他们夫妻俩,说是会过日子,其实也是逼出来的。

那么他是怎么生活、怎么做事的呢?

来回的路费都是用工头的,锄头、砍刀、被铺、大米、干菜都是从家里带去的。当然住的地方都是工头搭好的工棚,这也是免费的。那么吃菜怎么办呢?他吃的菜是从家里带去的干菜,是一种我们农家每家每户都有自己腌制的糟菜。

这种糟菜是用成年的芥菜加上酿红酒抽干剩下的糟沬——红糟,放入瓮中腌制而成。假如平时没有常吃倒是觉得味道不错,但是如果天天吃那个也是会倒胃口的。

他把糟菜在家里用铁锅烘烤得像茶叶一样干燥,然后加入食盐用不透气的塑料袋包装扎紧,到吃饭的时侯取出少许,用容器加上开水,放入一点自带的猪油,就这样呼呼地吹着热气,一边吃饭一边喝汤,趁着肚饥倒也是津津有味地吃下了每一顿饭。

他洗衣服是从来不用肥皂或者洗衣粉的,都是清水漂洗,那个劳动的衣服由于污渍、汗渍白天呈饱和壮态地浸湿,长期没有用肥皂洗涤,放在烈日下暴晒一天之后,硬得像铁皮一样,裤子放在地上不要任何支撑就可以笔直地站立。

实在不行了,他就借点别人的洗衣粉处理一下。他刷牙也从来不用牙膏,洗澡一律清水处理。一个月半45天他干了44天,那一天还是因为老天下雨全部休息而没有出工,一天10元的工钱,到返回家中,他从口袋里掏出460元全部交到了他的老婆手中,原来那多出的20元钱还是加班费。

那时候农村已经包产到户了,农民收入的粮食除了上交国家公粮之外都是归农民自己所有,整个生产队就他一个弄的田埂上面无法走人,因为田埂宽度还不到10公分,人在上面行走会直接导致田埂塌 方。然而我的田埂宽度都是20公分以上,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可以放心行走的。

他为什么不搞好田埂呢?原因就是田埂面积宽了占据了田里的面积,导致了少插一行水稻,他把田埂面积整小了,可以多播一行水稻而已,你看,此人就是这样的精打细算过日子。你别说,还真有效,此人现在不但盖起了新房,第一个儿媳妇还进了门了。

问题回答完毕!敬请赐评!谢谢!

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是怎样的?

人们只看见城市的繁华,忘记了被时代抛弃的乡村。出去打工被欺负,在家种田看不到希望,农村人的日子更多的是心酸和无奈。

小时候,我家住四合院,一个院子里有七八户人家,每家有2间房,这些房子都是祖上留下的。

爷爷那代人,刚刚经历过旧社会的流离失所,能住上自己的房子,儿孙满堂,有吃有喝,还能有几个零花钱买点油盐酱醋,已经是好日子了。所以,爷爷那代人,从来没有多余的想法。

在四合院里,大家坐在一起吃饭拉家常,过年过节串门,互相吃个饭,就是生活的全部。

八九十年代,全国上下大搞建设,乡村也不例外,挖矿修路开水泥厂,每天进出村里的卡车都能排成队,村民们都在村办工厂上班,一个月能有百十来块钱,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的。

90年代,不知道什么原因,村办企业突然陆续倒闭关门了,村里冷清了很多,村民们陆陆续续失去了工作。

这时候,有的村民跑到了城里打工,有的选择了上山开荒种粮。

大概97年98年左右,最下跑到城里打工的那两家在郊区买了地盖了房,搬家了,如果是现在,大多数村民也会学他们砸锅卖铁跑到郊区盖房,但那个年代的村民,比较淳朴,他们觉得靠山吃山就是一辈子。

我的邻居张大叔和苏大叔就是最淳朴的两位。

张大爷一家六口

张大叔在矿山上班,有一儿一女,90年代,张大叔一个月能拿到300元的工资,张大婶操持家务带孩子。

按理说,300元在那个年代是花不完的,但张大婶家基本没有结余。

我妈妈在房子前面开荒种小菜,张大婶就念叨,“我懒得种,每天都有卖菜的来卖菜,种菜做什么?”

一年四季,无论黄瓜多少钱,西瓜多少钱,肉多少钱,张大婶家的厨房从来不缺。

转眼,张大叔的儿子要中考了,那时候,考中专还没那么容易,但是我们县城新开办的师专招不够,花3000元也可以上,还给安排工作。

左邻右舍都劝张大叔花3000元送儿子去读中专,张大叔说没钱。

村里另一家的孩子也没考上,家里花5000多买了城市户口,安排进了工厂上班。

一转眼,张大叔的儿子25岁,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可张大叔上班的矿却倒闭了,张大叔失去了工作,以前大吃大喝,家里也没什么积蓄,房子还是那2间,一家四口挤在一起。

说媒的不少,但女孩都要求有房,张大叔家没房,张大叔的儿子长得比较帅,长相一般的女人,他又看不上,这一来二去,相亲到30岁,还是没成。

张大婶着急了,但这七八年,女孩结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的房子不算房子,城里买楼才行,张大婶的儿子小军一听这要求,干脆就不想结婚这事了。

后来,小军跟着别人去城里打工,做过厨师、当过保安,但因为从小娇生惯养,受不了别人的白眼,每个工作都干不长,干半年就回家了,30来岁,他彻底回村务农,农闲时节出去打个零工。

张大婶的女儿小花初中毕业就跟着同学去了城里打工,每个月七八百元够她自己吃喝。

转眼,小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别人给介绍了邻村村长的儿子,男孩家里条件很好,也上门提亲了,但未婚先孕,男方母亲觉得小花不自重,就退婚了。

小花流产后,又出去打工,这次打工,也成了张大叔一家命运的转折点。

小花在上班的地方,认识了一个男生,比她大10岁,男方父母是公职,按理说,这样的婆家应该不错。

但没想到,小花刚结婚,婆婆就把小两口赶了出来。

张大叔这时才知道,小花找的那个对象是婆婆收养的,不是亲生的,那个男孩从小到大不听话,养母早就不想要了。正好结婚有人收留,也没花彩礼,不用再连累他们花钱了,老太太就把他们赶了出来。

看女儿落难,张大叔自然心疼,他就收拾了一间房子,腾出来给女儿女婿住。

没想到,女婿住进他们家,白吃白喝,成天游手好闲,在村里转悠打麻将,欠了十几万,还经常喝酒,把张大叔打进了医院。

最可气的是,小花生完孩子,得了乳腺癌,那个女婿得知检查结果,当天晚上就消失了,从此以后,失联2年。

张大爷本来就没工作,靠着打零工的微薄收入,东拼西凑花了3万多给小花治好病,那个月,那个女婿竟然奇迹般地又回到了张大叔家。

左邻右舍都劝张大爷把女婿赶出去,让小花离婚。可小花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肯离。

就这样,70岁的张大爷又收留了女儿一家,因为早年矿上做苦力,张大爷的腿已经弯曲变形成了o字,胳膊也不停地抖动,无法继续外出打工,只能呆在家里给一家六口人做饭洗衣。

寒冬腊月,村里洗衣服只能是凉水,洗菜洗碗也都是凉水,张大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张大婶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每天早出晚归到附近的工厂做保洁,上一天班有50元,过年过节能赚几百,

如果不上工,老两口就蹒跚,拄拐杖到自留地里种粮食。

今年,张大爷的儿子已经52岁了,打光棍,女儿癌症,女婿鬼混,外孙还在上初中,一家六口人靠着每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吃喝。

老两口有个头痛脑热的,都不舍得吃药,就是喝白开水硬扛着,实在难受了,喝2片止疼片。

真的难以想象,这1000元怎么够生活。

每次回村,看见张大叔佝偻的背影,我都会忍不住落泪,但我也无能为力。

苏大叔一家7口

苏大叔今年快70岁了,听村民们说,苏大叔小时候是家里独生子,在他上面还有2个哥哥都夭折了,所以,苏大叔的父母特别宝贝这个儿子。

苏大叔30多岁才娶到一个外村媳妇,生了3个女儿,那时候,已经计划生育了,但苏大叔是独苗,一定要生儿子传宗接代。

第四个孩子,苏大叔如愿生了一个儿子,老来得子,自然很宝贝。本来不富裕的家庭,因为儿子的到来雪上加霜。

苏大爷的父母七八十岁了,还天天拄着拐杖去种田开荒,3个女儿学习很好,很懂事,每天放学都去帮着爷爷奶奶挖野菜捡废品,种地。

即便这样的条件,苏大叔还是保证儿子小刚每天有1毛钱的零花钱,买冰糕吃。

小刚6岁的时候,突然重病不起,村医说冰糕吃多了,苏大叔怕村医看错了,借了钱带儿子去城里医院看病,果然,城里医生也说冰糕吃多了。

从那以后,小刚才放下冰糕。但小刚的伙食和3个姐姐是不一样的,每天中午,小刚都是西红柿鸡蛋白面条,其余的人都是玉米面野菜。

等上了初中,小刚更不一样了,骑着最新款的山地车,穿着最时髦的森马,几个姐姐都是捡的村里人的衣服,衣服上打补丁是常有的事。

为了种出一家的口粮,不用花钱买粮食,苏大叔的爸爸一直种田到80岁,每天拄拐杖,扛着锄头,带一饭盒,中午在田里吃了,继续干活。

苏大叔的妈妈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给一家8口人做饭洗衣服,上午还要到田里帮老伴儿锄地,

听我妈说,老人家干不动了,都是喝点止疼片提提神,接着干,

苏大叔夫妻俩每天到城里打零工,苏大婶不会骑自行车,为了省1元钱的车费,每天往返10公里都是走路去,如果中午不回家吃饭,就装几块玉米面的饼子,就着开水吃。

比张大叔幸运的是,苏大叔的3个女儿都很争气,老大考上了中专、老二老三考上了大学,3个孩子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在城里安家了。

每个月,三个女儿都会苏大叔生活费,可苏大叔一分钱不舍得花,攒起来给儿子娶媳妇。

可小刚从小没吃过苦,他哪里知道生活的不易,花了5万娶媳妇,因为一点小事把媳妇打跑了,两人离了婚。

虽然常年在城里打工,但小刚是一分钱赚不到,还经常要苏大叔贴补。

2年后,小刚又要娶媳妇,花了10万,这回,苏大叔掏空了口袋,还借了不少。

小刚结婚后,苏大叔又出去打零工,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不舍得去医院,天天喝止痛片忍着,

苏大婶去别人家做保姆,捡废品,每天早晨4点起床捡废品,中午吃完饭再出去捡一次,晚上八九点睡觉前再去所有的垃圾箱捡一次,

每周卖废品,苏大婶的废纸箱摞起来都比她高,但是她居然也有力气能拉走。

每周卖十几块钱,苏大婶都高兴地不得了,用她的话说,以前,每天往返10公里走路去打工,一天赚5元,捡废品挣钱轻松多了。

夫妻俩辛辛苦苦打工5年,天天吃白菜土豆,一年到头不舍得吃一口肉,加上女儿的帮衬,终于把儿子娶媳妇的10万元还清了。

不料,儿子生了孙子,小夫妻又带孙子住回家里,一年四季一分钱不交,

为了养活儿子一家,苏大爷求爷爷告奶奶,求别人介绍了一个保安的活,早晨7点上班到晚上8点回家,全年无休,一个月赚1000元,刚刚够一家人吃饭,

孙子生病看病,小刚是不会管的,苏大爷掏钱带去医院看病,一次就得好几百。

3个女儿为此很生气,她们觉得养活父母可以,但父母用她们给的生活费养活弟弟一家就说不过去了,所以,3个女儿一合计,不再给父母生活费了,除非弟弟一家搬走。

不知道苏大爷是不好意思和儿子开口,还是觉得养活儿子是他的义务,儿子一直和他们住。

或许是劳累过度,70岁的苏大爷全身肿了,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尿毒症,查出来的第二天,儿子就把他送到了女儿家。

苏大婶也70岁,腿脚不利索了,为了养活孙子,她每天4点多出去捡废品,晚上八九点还要出去一趟,

上个月,听说儿子不想让她在家里了,儿子听说做月嫂一个月能挣1万多,让苏大婶出去做月嫂。

写在最后

1、张大叔、苏大爷一辈子受苦受累,把儿女养大,70岁本该安享晚年,可是没有退休金,还要到处打工,养活自己,养活儿子,朋友说,这是很多农村的现状。

2、张大叔、苏大叔都是从小溺爱自己的儿子,才导致儿子不求上进,自私自利,导致他们的晚年依然高强度地讨生活。

3、性格决定命运,行为习惯决定一生,苏大叔、张大叔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除了生在农村的原因,还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如果他们不溺爱儿子,也许他们的后半辈子可以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