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网站广告内容与本站无关

ak47图片,突击步枪几秒钟内打光弹匣

逆战 susu 2023-06-15 16:10 332 次浏览 0个评论

ak47图片,突击步枪几秒钟内打光弹匣?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以95式自动步枪为例,全自动射击理论射速每分钟600到650发,1秒钟10发。

ak47图片,突击步枪几秒钟内打光弹匣

全自动射击的话,扣动扳机射光30发弹匣,也就是3秒左右。

真实战斗中,没谁会这么扫射,除非发疯了。

原因如下:

第一,全自动射击精度差。

全自动射击时候步枪跳动严重,很难压得住。

第二,子弹迅速打光。

区区几秒就射光弹匣,火力持续性差。

第三,枪管受不了。

反复扫射,枪管是承受不了的。大家记得《高山下的花环》里面,激战中解放军战士经常换枪吗?

战斗中,士兵基本就是单发或者二三连发射击,全自动扫射压制是机枪的工作,不能喧宾夺主。

实际上,美国大兵也就随身携带210发子弹,有时候还会多带60发,这就足够了。

270发子弹等于是9个弹匣,正常来说一两次战斗,普通士兵根本就射不掉这么多子弹。

如果存在将270发子弹都射光了,这个士兵早就凶多吉少,基本是挂定了。

解放军日常携带150发子弹,用于一二次战斗也是足够了。

现代军队后勤保障都很好,士兵随身携带子弹只要能够支持一两天就行了。

因为弹药可以经常补充,美军干脆是用直升机运到最前线,火线补充,弹药根本不是问题。

其实,比较头疼的是机枪子弹。以美军为例,作战时机枪往往进行火力覆盖和压制,尤其游击作战很多时候看不清敌人,都是概略射击,需要发射很多子弹。

美军M249机枪手携带的弹药数量至少在800发,而且战斗中消耗速度很快,需要经常补充。

由于携带弹药较多,机枪手的负重很大:一名美军士兵的平均负重超过30公斤,机枪手的最高负重达到了 58公斤(包括重10.5公斤的武器和11.2公斤的弹药)。

非洲人在使用AK?

我在非洲呆了四年了,常驻尼日利亚,也跟警察部队打过交道,AK47知名度特别高,警察部队配备的特别多,我也有幸摸过?,这是ak47,但是我看到的警察和部队用的ak47,一般只有前半部分,后面那个枪托一般是很少有的,弹夹他们习惯用两个上下用胶带裹住,可能是为了方便吧,总是觉得非洲人民就是搞笑的,无论什么都可以搞笑。

我们项目上聘用的警察,给他1000奈拉,合20人民币,可以让你放两枪?

为什么Ak47那么受欢迎?

并不是AK47受欢迎,而是AK47数量太多,给人一种错觉,AK47很受宠。

动乱地区武装分子标配“AK47+ RPG”,这两个武器有一个共同特点:廉价。

AK47,全称1947年式卡拉什尼科夫步枪,使用7.62*39mm步枪弹,有效射程400米,射速600发/分钟。1949年开始全面列装苏军,后期全世界都在用AK47。AK47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受欢迎,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AK47目前主要是一些非正规的武装分子使用,而正规军早就淘汰掉了,这些武装分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得到AK47,对他们来说,AK47是最受适合的一支突击步枪。给他个M4A1,都不一定知道怎么用,一群大老粗。

AK47流传世界

AK47在五十年代时就从苏联大量出口,这是走正规渠道出口的,主要装备都是苏联的盟友国家的军队。这种出口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销量还是非常不错了的。

苏联解体后,分成多个国家,一片混乱,军队处于了一个没人管的地步,政要们都在忙着争权夺势。军队甚至连军费都没人出了。士兵军官们陷入了一个非常穷困的地步,但是,他们终究是军队,他们手中有的是武器,而AK47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军火贩子们就盯上了这些AK47,纷纷跑到苏联去联络军官们,而军官们也开始盗卖自己仓库中的武器。军火贩子们从苏联军官手中拿到了枪支,转手便买到了那些动乱地区,那些武装分子纷纷装备大量AK47。

无奈之举

其实那些武装分子也是想使用新式步枪的,但是没办法,拿不到。AK47就变成最合适的了,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制作方便,很多作坊级别的工厂都可以仿制生产AK47。这就导致,AK47的数量越来越多,山寨版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苏联原装的AK47。

军火贩子们源源不断的向非洲中东等地放入AK47,山寨品的大量生产,导致恐怖分子们使用的都是AK47。而这些动乱地区的工厂是没有能力生产出像M4A1那样精密的步枪的,就是给他们图纸,他们也弄不出来。

而这些恐怖分子们又不能光明正大的向美国俄罗斯进口新式步枪,那就是找死,自投罗网。没办法,还是用祖传的AK47,靠谱,火力猛,性能好,最关键的一点是,自己还能做。

AK47从军方淘汰

事实上,苏联早就不用AK47了,AK47出现多年,早就生产并改进出多种型号。有了新式步枪,俄军或者苏军为何还要用老式的AK47呢?政府军通常都不会大面积装备AK47,而AK47也随着武器发展,从各国军队中退出了战役。

为何说AK47步枪操作方便且广受欢迎?

埃塞俄比亚士兵在接受AK47S步枪射击训练。

AK47步枪的最大特色就是上手快,像现在西方国家的一些主要制式枪械在训练中要尽量注意不要磕碰,因为那枪械制作比较复杂,加工时也比较精细。在受到比较大的外力时,有可能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但是这一点在AK47身上则是不存在的~~~因为AK47结构简单,用料也比较结实,因此特别适合新人上手,甚至没什么文化也不耽误短时间内就能掌握神奇特性。

在部队训练中,因为不用顾虑被磕碰损坏武器,所以士兵们在训练过程中不会有心理负担,做起战术动作来就会比较放得开,这样有助于士兵们快速掌握战斗技能。

(在部队训练中无论是干部还是班长都会告诉新兵们要保护好自己的武器不要损坏,枪械是士兵第二生命。这时难免会有种拿着武器训练不敢用的情况,这会影响到训练效果。但是如果被告之这枪皮实不怕磕碰,心理上就会放松很多。毕竟真损坏了武器确实要赔偿,有的可能有条件审请报废,那就不用个人赔偿了,但有的地方人员爱搞公事公办或是想私下解决,那就只能是损坏武器的个人自行赔偿了)。

接第一段,因为AK47结构简单,所以即使是从来没摸过枪械的小白,经过几小时的反复熟悉训练后,也能快速掌握分解与结合及保养方法。

另外该枪火力猛,不容易出现故障,对于一支步枪来说,能否长时间的正常工作是其性能要求的最终体现。像M16系列遇到风沙天气容易卡壳的问题,一般士兵处理起来也是相当麻烦的,更别说一般民众了。

AK-47步枪操作容易到一名小孩子都能快速掌握如何使用它射击,图为一名非洲少年手拿着一枝AKM47步枪。

这样的几大优势组合:易上手,易保养,故障少,火力猛;让AK47成了第三世界最受欢迎的武器之一,更是与RPG-7、107毫米火箭炮一起被称为“游击战三宝”~~

不过虽然AK47确实简单易学,上手快;但实际上要想用这把枪就不是容易的事儿了。首先AK47射击精度差,主要考虑到适应恶劣天气对枪械的影响,加工精度标准相对放宽,这样虽然增加了可靠性,但必定会影响射击精度。M16系列精度好,就是因为加工标准高,但是标准过高也代表了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故障,需要平时认真保养。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大兵需要把M16枪口堵上防水风沙进入枪管造成机匣内部件被沙尘侵蚀造成部件失灵。AK47射击精度差,就要求射手必须长时间训练来掌握它的射击特性,才能用好这把枪。也就是说学会打枪容易,但要打好就不容易了。

射击中由于AK47为了提高行程可靠性,导气装置采用了长行程活塞,这样射击时产生的后座力比较大,活塞运动大,也直接影呼了射击精度。尤其是在连发情况下,新手很难控制枪口上跳问题。早期我军战斗班组中,只有射击水平最好的射手,如班长或副班长才有资格配备的AK47的国产版本56式冲锋枪。后期我军在使用中发现了56式火力猛烈的优势后开始为基层战斗班组全面配发。

在非洲地区AK47步枪是最受欢迎的武器之一,许多人每天都随身携带着一支AK47。

AK系列突击步枪都经历了那些发展变化?

我和大家讲一个漫长的故事

卡拉什尼科夫从小就是个非常皮的技术宅,1938年,还是个19岁的刚硬青年的他入伍,因为喜欢捣鼓技术。所以新兵营被操完之后,次年就被上司看中,进了机械技术班学习。同年夏天当了坦克兵。

1941年,小胡子入侵苏联,卡拉什尼科夫作为T34车长在10月的一次战斗中负伤。然后回后方疗养。当然,在战争期间,卡大爷认识到毛子自家单兵火力确实孱弱。因此在好基友/火车老司机克拉琴科的帮助下,制造了自己第一支使用托卡列夫手枪弹的冲锋枪。

然并卵,从42年、43年、44年三次造出来的冲锋枪都赶不上波波沙。但是卡老爷的才华已经被苏联装备委员会的大佬盯上了。

尤其是1943年的时候,7.62x39mm M43中间威力步枪弹问世,它尝试着做了款使用M43弹,结构原理类似于加兰德的长行程活塞导气+转栓闭锁的半自动卡宾枪。

下图中,是早期和晚期的设计,可以看到晚期版本的导气管换到了上面,已经有点AK47的雏形了。

再说下卡老爷当年拜读过费德洛夫(第一款突击步枪设计者)的书。所以战后,卡老爷用中间威力弹设计了AK46突击步枪,并参加了苏联新制式步枪的选型。结构原理和上边的半自动卡宾差不多。

1947年,苏联决定采用卡老爷的设计,当然其中试验型,修改无数,懒得表。总之最后确定生产已经是1949年的事儿了(俗称AK47第一型,机匣主要用冲压件)

然后估计是因为毛子钢材的延展性不好(其实理由众说纷纭),1951年,第二型的AK47改用锻压和铣削,但导致枪身过重、而且成本很高。1953年还有基于第二型简化的第三型,这也是正儿八经被叫做AK47的型号,也是开始大规模列装的型号

...AK

从这时候才刚开始

后边这种第几型的细节、包括折叠托版的我后边不说了,太麻烦了...

到了1959年,毛子根据部队的使用情况,开始修改AK47,并改了名字叫AKM(M的意思是现代化)。不过大家可以不用鸟,因为全世界还是管他叫AK47.

这版本重新将AK的锻压件改成便宜的冲压件(估摸着那会钢材延展性问题解决了),枪托和护木也开始用合成材料了,所以枪轻了不少。枪口还用上了斜切向上的防跳器,当然还有一些细节不表。

简易识别法:斜枪口+机匣盖上的加强筋+枪托比较直

到了70年代,M16带来的小口径风盛行。毛子自然也看到小口径的优势,卡老爷则基于AKM开始造5.45mm口径的AK74。不是那么弯的骚橘色弹匣(虽然我不懂为啥要用这个色)+枪口标志性的制退器是最大特征。

AK74M/AK100,80年代,毛子结合了阿富汗的战斗经验绝对对AK74做一些现代化改造。比如终于不用骚橘色和木色的部件,加了一些塑料部件,简单说起来就是他变得更黑了。

结果项目还没完全落地,苏联就解体了。结果伊热夫斯克机械制造厂国营改私营,既然私营总得市场化吧...随意顺带着AK74M搞出了AK100家族。里面包含了5.45mm/7.62x39mm/5.56mm长短不一的各种版本。从AK101-AK105,现代包括AK74M在内的AK100系列还是毛子主力步枪。识别特点,AK74M+黑

AK200系列基本没扑腾出什么名堂,大致上算是AK100系列+皮轨+可调节枪托的西化版,因为一点都显不出战斗民族特色而再见。

还有以前AK系列的破机匣盖容易松动,所以不好装瞄具。AK200系列把它用两根螺钉固定在照门座上,可以像上下机匣一样打开。

AK12其实算是AK200项目的延续,早期AK12的特征都可以在已经枪毙的AK200里看得到。当然,早期毛子说他是模块化的,可以快速换枪管,但到了现在就是一句屁话。

还有什么把快慢机丢 到握把上方大拇指操作位置啊,拉机柄可调啊之类

然而到了现在最新展出的AK12...还是那个传统的快慢机大拨片

左侧机匣也没开槽,我也不知道他拉机柄怎么换到左边...

枪管和节套连接的方式来看,和AK47都是一样的...根本没法快速更换,去厂里换都嫌麻烦,毛子现在是真穷。

好了,AK系列差不多这些了。我保证我这辈子都不想写那么长的问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