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及时雨,维权公司真的能够帮忙追回吗?
律守青天:投资被骗怎么办?自认倒霉还是维护自身权益?
前言:整个社会,从宏观上看起来,真的像是一个生态链,《天下无贼》是每个善良的人心中的美好向往,但“有阳光的地方,势必伴随着黑暗”,像极了中国哲学里的太极双鱼;
投资市场,是一个离金钱最近的地方,同样也是一个充满阴暗的地方。
编者律守青天经常接触到一些做“投资”被骗的人,轻者损失细微,重者侵家荡产!而这些朋友对于自己被骗这件事,具体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今天,律守青天来说说,投资被骗这件事,是自认倒霉还是维护自身权益?发现自己上当,该怎么办?
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1、莫名其妙的好友申请或来电
可能也是在不经意间,接到一个来电或一个好友请求,亦或是网络上看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广告,从此就开始了与骗子的短期柏拉图式“邂逅”。
可能在此之前,你从不会想到,自己会有被骗的一天,但是现实就是这么奇怪,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恰好就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2、对方给你的意外惊喜
可能你只是一个在股市苦苦挣扎的鲜嫩韭菜,正盼望着曙光来临的甘露,恰逢其时,对方给你来了一场“及时雨”。
牛股、战法、选股方法、机构通道、私募...只要你想要的,他们都能给你,而且是那种不计代价的对你好,掏心掏肺的给你你所想要的一切。
3、沉沦后一起踏上贼船
“群友”吹捧、直播间教授是那么的引人入胜,感觉对方所谓的“老师”真的是技高一筹,头头是道,简直是生命中的贵人? 于是你就沉沦了...
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迷恋”上了老师,誓与老师“一条道走到黑”...
4、始于贪婪终于悔恨
听惯了“老师”的花言巧语后,你再也不能无视账户资金锐减的心痛;当时海誓山盟誓言所谓的盈利计划,烟消云散......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思考如何偿还债务!
如梦方醒,原来如此。
5、再回首,钱途已远怎奈何?
你希望是一场梦,但现实从不说谎;
当你回忆当初的种种时,自己也能发现诸多猫腻:老师失联、入金转账明显不对、重仓满仓+爆仓?.... 原来有这么多的破绽,为何自己当初没有发现???
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已经上当了,多年血汗付诸东流,已然成空,怎么办? 自认倒霉?还是想办法解决?
投资被骗怎么办?上述经历大抵是所有投资被骗的朋友的心路历程了吧,一切如梦如幻,奈何现实无可躲藏!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
首先,作为当事人,一定要冷静下来,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产生任何消极情绪或极端想法皆不可取,且没有实际意义!冷静下来,缕清思绪才是正确的做法; 既然问题已经发生,就想办法解决它!
其次,保存好所有的相应资料证据,并查阅相关资料,为后续维护自身权益做准备。
最后,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处理,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律守青天提醒网络投资需谨慎,切勿贪婪,验明平台正身是前提,遭遇非正常转账请停止,投资被骗勿心急,冷静思考护权益!
人间正道是沧桑......
编者有话说:本文所阐述内容,或有表述不清晰的地方,或读者朋友有不同见解的,欢迎探讨。 同时,希望本文能对所有读者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文/lvshou107
或者投资朋友被骗的经历是什么?
律守青天:投资被骗怎么办?自认倒霉还是维护自身权益?
前言:整个社会,从宏观上看起来,真的像是一个生态链,《天下无贼》是每个善良的人心中的美好向往,但“有阳光的地方,势必伴随着黑暗”,像极了中国哲学里的太极双鱼;
投资市场,是一个离金钱最近的地方,同样也是一个充满阴暗的地方。
编者律守青天经常接触到一些做“投资”被骗的人,轻者损失细微,重者侵家荡产!而这些朋友对于自己被骗这件事,具体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今天,律守青天来说说,投资被骗这件事,是自认倒霉还是维护自身权益?发现自己上当,该怎么办?
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1、莫名其妙的好友申请或来电
可能也是在不经意间,接到一个来电或一个好友请求,亦或是网络上看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广告,从此就开始了与骗子的短期柏拉图式“邂逅”。
可能在此之前,你从不会想到,自己会有被骗的一天,但是现实就是这么奇怪,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恰好就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2、对方给你的意外惊喜
可能你只是一个在股市苦苦挣扎的鲜嫩韭菜,正盼望着曙光来临的甘露,恰逢其时,对方给你来了一场“及时雨”。
牛股、战法、选股方法、机构通道、私募...只要你想要的,他们都能给你,而且是那种不计代价的对你好,掏心掏肺的给你你所想要的一切。
3、沉沦后一起踏上贼船
“群友”吹捧、直播间教授是那么的引人入胜,感觉对方所谓的“老师”真的是技高一筹,头头是道,简直是生命中的贵人? 于是你就沉沦了...
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迷恋”上了老师,誓与老师“一条道走到黑”...
4、始于贪婪终于悔恨
听惯了“老师”的花言巧语后,你再也不能无视账户资金锐减的心痛;当时海誓山盟誓言所谓的盈利计划,烟消云散......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思考如何偿还债务!
如梦方醒,原来如此。
5、再回首,钱途已远怎奈何?
你希望是一场梦,但现实从不说谎;
当你回忆当初的种种时,自己也能发现诸多猫腻:老师失联、入金转账明显不对、重仓满仓+爆仓?.... 原来有这么多的破绽,为何自己当初没有发现???
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已经上当了,多年血汗付诸东流,已然成空,怎么办? 自认倒霉?还是想办法解决?
投资被骗怎么办?上述经历大抵是所有投资被骗的朋友的心路历程了吧,一切如梦如幻,奈何现实无可躲藏!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
首先,作为当事人,一定要冷静下来,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产生任何消极情绪或极端想法皆不可取,且没有实际意义!冷静下来,缕清思绪才是正确的做法; 既然问题已经发生,就想办法解决它!
其次,保存好所有的相应资料证据,并查阅相关资料,为后续维护自身权益做准备。
最后,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处理,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律守青天提醒网络投资需谨慎,切勿贪婪,验明平台正身是前提,遭遇非正常转账请停止,投资被骗勿心急,冷静思考护权益!
人间正道是沧桑......
编者有话说:本文所阐述内容,或有表述不清晰的地方,或读者朋友有不同见解的,欢迎探讨。 同时,希望本文能对所有读者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文/lvshou107
历次定向降准后股市表现如何?
历次降准以后股市会出现两种情况:1、下跌以后出现中期或者短期的上涨;2、中继上涨趋势。
自2011年以后我国共计降准9次,包括这一次就是第10次,每一次降准以后股市呈现的表现也是不一样,有上涨、有下跌还有横盘震荡。我做了一下自2011年11月30日以后每次降准后的股市表现图形(见下图):
从图形中可以看出,降准以后未出现短期、中期反弹或者上涨的时间只有一次,就是2011年11月30日那一次,也就是多年以后首次降准的那一次。如果从趋势下跌后的表现来看,进行短期、中期的反弹或是上涨是成立的,2011年11月30日以后股市经历了一波下跌,可是在其时间不远的地方却形成了一次强有力的股市反弹。
至于2012年5月12日那一次,从趋势上看确实是中继了下跌并未出现有效的上涨,但是从逐个交易来看,2012年5月17日至6月1日时间段内股市是处于震荡平台反弹的,也就是说出现了短期的反弹。所以说,每每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是能够促进股市反弹或上涨的。
至于定向降准,股市也存在部分受益企业,比如“债转股”相关概念股,而这次支持的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释放的资金可达5000亿,虽然并不会主要流向于股市之中。但是我想投机者会借此为由进行短期热炒。
我是:炒股哥说,欢迎关注!不做模凌两可的分析,给你最直接的观点!以上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推荐!
点个赞,金钱满贯!关个注,大事不误,最新观点全抓住!分个享,转个发,留言与作者讨个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国储蓄存款的利率在近期会有所提高吗?
笔者认为近期加息的可能性很低。
加息主要是为了促使货币回笼,降低通货膨胀,抑制投资过热等。
信用债风险,去杠杆不断推进,股票质押风险暴露,促使市场流通资金不断趋紧。根据央行数据,M1增幅不断下降,已经满足不了货币需求量不断增加,加息只会减少货币供应量,降低流动性。
2018年6月24日央行定向降准0.5%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5.5%,中小金融机构为13.5%。这和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的最低存款准备金率6%还有很大空间,在市场预期还有2-3次的降准空间下,加息只会使市场流动性趋紧。
从历史股市的走势来看,M1M2增速的回落,会增加股市下跌的概率,如果再加息就会更加造成这种趋势的加剧。这对于目前风声鹤唳的A股市场来说,加息更加造成投资者的信心的崩盘,不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
房地产的销售情况和历史上M1的增速保持高度一致,企业活期存款决定M1增速,房企的销售收入在M1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M1增速放缓说明炒房的投机情绪降低,房企的回笼资金速度也影响了房企的再投资。在达到抑制投机的效果下,再加息就会增加房企的去杠杆难度和还贷压力,间接造成银行收回房贷的难度,造成银行资金短缺,不利于银行基础货币的流动性。
在结构性宽松的大背景下,加息是背向而驰,起到反作用效果,不合时宜。
企业该如何度过难关?
疫情之下,从个人到企业,谁也没逃过。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保证自己活下去,还要保住员工们的饭碗。
疫情期间,企业各出奇招。就拿房企来说吧,相信很多人打开微博、微信、各大视频网站、新闻资讯app,都看到了恒大的购房广告。除了线上广告,各大房企还推出了选房购房app、微信小程序,比如恒大的恒房通、碧桂园的凤凰云、融创的幸福通等。这些app、小程序基本上都可以在线实现查询项目信息、360度看房、选房的功能。与目前地产行业大部分的在线看房平台不同的是,“碧桂园凤凰云”在新房领域创新应用了人脸识别与电子认购书签署,实现了新房交易闭环。
对于大企业来说,虽然受疫情影响也遭到很大的打击,但对中小企业来说,生存会更加艰难。除了自救,还需要政策的支持。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