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属于哪个战区,湖北汉川有哪些名人?
谢邀!
1.颜青云(1917—1997)湖北省汉川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一九三五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方面军第四师十团警卫排长、代连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特务连副连长、旅教导队政治指导员,大青山骑兵支队第三团连政治指导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处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委员、部长兼政治委员,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生产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副部长、工厂管理部副部长、企业部副部长、军需部部长、工厂管理部政治委员、军需生产管理部政治委员。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颜青云同志,因病于1997年5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2.万振西(1914—2006.9.12)湖北省汉川县人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被授予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6年9月12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2岁。
3. 刘清明(1914—1998)曾用名刘海鑫、刘问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汉川马口镇刘家台村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彭杨步兵学校排长、连长兼军事教员,红军大学工兵科战术教员、第3科步兵营主任军事教员、教导师第3团副团长、团长。参加中央苏区第5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兼军政教员、主任军事教员,大队教育处副主任兼副大队长,抗大总校训练部军教科科长、第四分校副教育长兼训练部部长,教育长,新四军第4师9旅参谋长兼淮北军区第1 军分区参谋长,“华中雪枫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共华中党校教育长等职。参加小圩子、山子头、淮北津浦路东、宿迁和泗宿等地区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中军政大学副校长、济南市防空司令、华东军政大学第2总队队长。参加解放济南和渡江战役等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教育长、教育长,解放军第3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校长,总高级步兵学校干部部部长、训练部部长、副教育长和第一副校长、解放军测绘学院院长、总参谋部测绘局政治委员兼测绘学院院长和政委、湖北省军区政治委员、总参谋部测绘局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12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4.陈文彪(1910—1962)曾用名陈木湘。汉川麻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26年在当地参加农民协会和工会。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1 月参加中共云(梦)南区委组织的年关暴-动。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云汉边区港角支部书记。1929年任汉川县军事部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8月入边区县委党校学习,旋转列宁学校受训,年底中共云(梦)孝(感)县委成立,陈任道人桥区委书记。次年5月,调任县委委员和云孝县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领导地方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年底回部队,任红3军第9师17团排长,第7 师19团连政治指导员,红2军团第5师15团政治委员,第6师16团政治委员。参加湘鄂边历次反“围剿”斗争和红2、6军团长征。长征途中参加突破乌江的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支队长兼队长,抗大第2分校大队长,第3团团长,陕甘宁边区警备第1旅1团团长。并挺进冀中,坚持平原游击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保安司令部副政治委员,冀热辽军分区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独立第3师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司令部主任,第四野战军暨中南军区后勤部第6分部政治委员,参加辽沈、平津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副部长,总参谋部军械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军械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9年参与平定西藏叛乱。1962年在北京病逝。
5.唐金龙(1912—1967),湖北汉川垌冢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三军第七师十九团排长,红二方面军第五师十五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独立第二旅四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三军七师师长,三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战车学校副校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67年逝世。
唐金龙将军是小说《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之一
6. 吴仲贤,我国著名动物遗传学家、教育家、中国动物数量遗传学科奠基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湖北汉川人。1933年毕业于华中大学生物系。193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入剑桥大学作博士后学习两年。曾在西北农学院、西北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授。吴仲贤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8月3日23点3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六岁。
7.黄文弼(1893.4—1966.12),男,字仲良,湖北汉川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到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任教,并于1927~1930年参加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内蒙古、新疆考察活动。1934~1937年任西北科学考察团专任研究员,1935年又以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身份派驻西安任办事处主任,进行整理碑林等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任西北联合大学和四川大学教授,又任西北大学历史、边政两系主任。1966年12月18日在北京病逝。
8.王作荣(Tso-Yung Wang, 1919年—),湖北汉川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在大陆部分改名南京大学,1962年在台复校)经济系毕业,美国范登堡大学经济学硕士。后定居台湾,为经济学家、中国时报总主笔、国民党党员,历任“政府”公职,早年服务于“美援会”,后任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考选部长”,“监察院院长”。其妻范馨香则是司法界闻人,曾任“司法院大法官”。
就先列举这些,汉川人杰地灵,有很多名人,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医院食堂对外开放吗?
医院食堂基本上都是对外开放的,因为医院食堂也是医院的第三产业,都是盈利性的,许多医院都承包出去了,由副院长牵头管理第三方负责运营,主要的收入来源于病人以及家属的购买,主要是方便病人和家属,省时间而且干净卫生价格贵一些
陕西西安历史上有哪些名将?
“你......”蒋介石被气得差点骂了脏话,但最后“娘希匹”三个字蒋介石还是没有脱口而出。没说出来并不是蒋介石良心发现,而是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是领袖,是校长,说出这样的话有点失当。不难看出当时蒋介石的怒火已经到达了何种程度,最后老蒋一句话没说走了。
究竟是什么事让蒋介石发这么大的火?这就要说道今天的主角关麟征了,在国军的队伍中,关麟征算是比较刚正不阿的,对自己见不惯的事情就会直言不讳,陈诚和蒋介石都没少被他怼过,上面那一段就是关麟征最后一次怼蒋介石。自此以后,关麟征算是彻底被蒋介石抛弃了。而关麟征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
关麟征黄维风波1940年10月,关麟征奉命率52军、54军驻守云南文山,防备日军从中越边境进犯威胁大后方昆明。别看当时的云南远离中原主要战场,但这里的热闹一点不比中原少。
当时还只是54军军长的黄维被手下军官举报贪墨军饷,其实这种现象在当时国军中并不算少见,但在当时抗战的大环境下,还是比较严重的,为此何应钦就派人去查这件事。黄维这个人吧,虽然在指挥上能力并不怎么样,比较死板,但也算是国军中一个比较正直的人了。正是因为他的死板,在面对调查时拒不认错,何应钦最后只有以“破坏军需,独立公积金不报不缴”的罪名报给了蒋介石,黄维也因此丢了54军军长的职务。
此事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黄维当时挪用军饷其实是为了救济困难官兵,并没有中饱私囊,这也是他为什么拒不认错的原因。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手法不太合适,所以被有心人抓住了机会。既然黄维被撤职了,那么54军军长的位置也就空缺了出来,需要有人补上。
固执的黄维傅正模的手段这事自然也就落到了关麟征这个主帅的身上。但关麟征的上面还有陈诚,这事他只能是提议,最终还要陈诚拍板,而当时关麟征举荐了自己的副司令,也是52军军长的张耀明接黄维的班,陈诚也同意了。但有一个人就不乐意了,那就是54军副军长傅正模。
傅正模傅正模之后就一直跟张耀明不对付,处处搞针对,拆张耀明的台。1943年的一天,54军下辖50师师长郑挺峰和手下几个团长彻底闹翻了,郑挺峰就跑到了关麟征那里告状。关麟征为了大局着想就将郑挺峰和52军25师师长的位置对调,但郑挺峰这个家伙认为25师是关麟征的嫡系,自己根本就指挥不动,过去就相当于没了权利,因此迟迟拖延不述职。
这就被傅正模抓到了机会,开始在54军中煽风点火,造谣称关麟征要吞掉54军,并把状告到了陈诚那里。陈诚这人本来就和关麟征有嫌隙,同时他也怕关麟征做大后难以控制,最后就把这事捅到了蒋介石那里,蒋介石得知后打电话把关麟征骂了个狗血淋头,让他不要把54军搞得人心惶惶。
好在这些事情并不是空口白话,是有实实在在证据的,最后关麟征将这些证据都罗列了出来才将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平息了下去。
陈诚然而这次的事情过去还没多久,傅正模又开始作妖了。一天,蒋介石打电话给关麟征询问张耀明的身体状况。关麟征也很纳闷啊,这蒋介石是要演哪一出?张耀明的身体没啥问题啊,于是如实给蒋介石说明了情况。
事后关麟征才知道,原来是傅正模私刻了关麟征的印章,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称张耀明的身体因为积劳成疾,已经不能胜任54军军长一职,恳请辞去军长职务,以便修养。
这次傅正模算是真正触碰到了关麟征的底线,关麟征直呼傅正模是无耻小人,气得差点把办公桌都掀翻了,于是就有了后面关麟征怒怼陈诚的事情。
关麟征和蒋介石怒怼陈诚刚正不阿的关麟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当即就给陈诚发去了电报,称如果不严办傅正模,他这个集团军司令也不干了。可见关麟征有多刚,竟然拿出自己的仕途来逼陈诚。而陈诚接到电报后也没有回复关麟征,更是刺激到了关麟征,导致关麟征的怒火不断堆积,直到陈诚飞抵昆明召开会议时彻底爆发了。
陈诚会议刚开始,关麟征就脸色很不好看的问陈诚:“陈次长,傅正模的事情你打算怎么处理?”
陈诚很淡定地说道:“既然一山不容二虎,那你就让张耀明兄回52军吧!”
关麟征一听,冷哼道:“当初张耀明出任54军军长的事是经过你同意的,现在又这么说,是要朝令夕改咯?”
陈诚听后也是一阵脸红,求助地望向了宋希濂、杜聿明等人。但可惜宋、杜几人把头转向一边并不理会陈诚。陈诚最后自知理亏,不得不摆起官威来,想要压制住关麟征,恶狠狠地说道:“我才是远征军司令长官,你不要争!”
关麟征直接拍案而起说道:“我争得是礼义廉耻,你若不严惩傅正模,就把我的职撤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关麟征也不遮遮掩掩了,关麟征本来就对陈诚这个没有啥功绩就爬到现在的位置颇有微词,开始和陈诚摆起了曾经的战功。
一个是南征北战,战功赫赫的将军,一个是没啥战功却连连升官的司令长官,一顿怒怼将陈诚说得哑口无言,关键是旁边还有宋希濂和杜聿明等人,现场很是尴尬。陈诚见状被气得浑身发抖,只会说“你......你......”
远征军高级将领合照最后关麟征拿起自己的军帽说了句:“无耻”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在关麟征那里丢了面子,这口气陈诚自然是要挣回来的,但他也不是一般人,深知直接找蒋介石告状效果肯定不好,于是陈诚就让老蒋把自己远征军司令长官的职给撤了。
别说,蒋介石就是吃陈诚这招以退为进,虽然最终傅正模被撤职,但54军也被调拨给了宋希濂,而张耀明则被弄到了让蒋介石颇为头疼的杨虎城那里。看似是各打了50大板,实际上最大的受益者还是陈诚,毕竟54军军长的位置又回到了他的心腹方天手中。
陈诚怒怼蒋介石陈诚风波过后,关麟征在国军中越来越被动,先是左膀右臂张耀明被调离,后来更是被编到了卢汉手底下成为卢汉的副职。一个战功赫赫的名将被编到了当时无论是战功还是名气都远不如自己的卢汉手底下,虽然美其名曰是监视和威慑龙云,职责重大,但谁都看得出来是在针对关麟征,一时间搞得关麟征情何以堪。
本来关麟征是不想述职的,但他考虑到抗战事关重大,不能因为个人荣辱就闹情绪,最终还是就任了,但心里多少还是有点芥蒂的。
卢汉抗战胜利后,本来去东北的是关麟征,结果陈诚有跑出来了,关麟征最后被迫留在了云南替杜聿明擦屁股,而杜聿明则因祸得福去东北高就了。
这事还要从龙云说起,龙云主政云南期间深得民心,杜聿明在昆明发动“五华山事件”后,屁股没擦干净,引起了云南人民的强烈不满,当时可把杜聿明急得上蹿下跳。殊不知刚好龙云临上飞机前紧紧握住关麟征的手说只有他出任云南警备司令才能安抚人心。陈诚就抓住了这点,跑到蒋介石那里将这事给说了,于是就变成了关麟征留在了云南。本来就满腔怨言的关麟征更是怨气冲天了。
杜聿明积累了那么久的怨气始终是要爆发的,只不过差了个导火索罢了。孟良崮战役后,作为王牌的整编第74师被全歼,作为兵团司令的汤恩伯自然是没脸继续在这个位置上继续做下去了,于是称病请辞。
最后又是陈诚“慧眼识珠”,向蒋介石举荐关麟征去接班。这摆明了就是让关麟征去背锅,就连汤恩伯都看不下去了,劝关麟征不要去。陈诚见关麟征一点要去的意思都没有,最后只得搬出了蒋介石。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蒋介石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关麟征的官邸,激动地握住了关麟征的手说道:“现在前线官兵士气低落,只有你去才能鼓舞前线的士气。”
汤恩伯关麟征表情毫无变化,但心里却想着早干嘛去了,现在想起我了?关麟征一直以来积压的怨气在这一刻爆发了出来。于是不悲不堪地说道:“校长,如果你派我去徐州,把那里党、政、军全权交予我负责,我必定不负重托。如果只是接替汤恩伯的话,那这样的人国军中有很多,用不着派我去!”
关麟征这波正面硬刚,把蒋介石说得面色铁青,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蒋介石结语由于关麟征的性格刚正,又屡屡得罪陈诚,在国军中一直以来都混得不温不火,绝对算得上是明珠暗投了,也可以看得出来在国军中有多难混。一代抗日名将不能在家乡西安安享晚年,只能身居香港,让人颇为唏嘘。1980年7月30日,关麟征在香港病逝,享年75岁。
cf广东一区能跟哪些区一起玩?
广东一区可以和广东二区、广东三区、广东四区、广西一区划区。湖北二区、湖南一区、南方大区、江西一区、广西一区、河南一区、河北一区、山东一区、山西一区、北京一区、北京四区、黑龙江区、吉林一区停机维护。
我们都知道四川有很多名人?
四川,天府之国,人才辈出,除了两次拒授衔的邓小平,四川最有名的将军是哪几个?请往下看。
元帅
朱德,四川仪陇人,共和国元帅之首,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刘伯承,重庆市开州人,共和国元帅,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陈毅,四川乐至人,共和国元帅,上海市市长、外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聂荣臻,重庆江津人,共和国元帅,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科委主任。
大将
罗瑞卿,四川南充人,共和国大将,*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
上将:
张爱萍,国务院原副总理,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军委原副秘书长,原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陈伯钧,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
傅钟,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中将:
毕占云,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吴瑞林,原解放军海军常务副司令员。
贺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
国民党方面将领:
杨森,四川广安县人,川军著名将领。国民*军陆军二级上将,贵州省主席。
刘湘,四川大邑人。陆军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第23集团军二级上将总司令。
潘文华,四川省仁寿县人,二级陆军上将。民党第7战区23军军长、28集团军总司令兼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后率部起义。
邓锡候,四川营山县人,陆军二级上将,历任团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后率部起义。
吕超,四川宜宾人,国民党川军高级将领,国民*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唐式遵,四川省仁寿县人,二级陆军上将,抗战时任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川军抗战名将:
饶国华(1894-1937),四川资阳人,陆军上将。
王铭章,四川新都人。陆军第22集团军41军122师中将师长,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
李家钰,四川蒲江人。豫中会战第一战区后卫总指挥。抗战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
许国璋,四川成都人,国民*军第150师师长,在常德会战外围保卫战中,与日军苦战,全师官兵几乎伤亡殆尽,他悲愤举*殉国。
当然,四川的名将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欢迎大家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