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属于哪个战区,cf湖南2区是什么大区?
是南部战区。
1.东部战区含有福建,安徽,上海,浙江,江苏,教育大区及移动专区。
2.南部战区覆盖有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及南方大区。
3.西部战区包含四川,重庆,陕西及云南。
4.北部战区涉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及东北三省。
重庆一区属于哪个大区?
西部大区:四川一区、四川二区、重庆一区、云南一区、陕西一区
扩展资料1、东部战区:福建一区、安徽一区、上海一区、上海二区、浙江一区、浙江二区。
2、华中战区:江西一区、南方大区、湖南一区、湖南二区、湖北一区、湖北二区。
3、华北战区:河北一区、陕西一区、北京一区、北京二区、北京三区、北京四区。
4、华南战区:广东一区、广东二区、广东三区、广东四区、广西一区。
5、西部战区:四川一区、四川二区、重庆一区、云南一区、陕西一区。
6、山东战区:山东一区、山东二区、北方大区、河南二区。
7、东北战区:黑龙江一区、吉林一区、辽宁一区、辽宁二区、辽宁三区。
8、河南战区:河南一区。
9、江苏战区:江苏一区,江苏二区。
湖北汉川有哪些名人?
谢邀!
1.颜青云(1917—1997)湖北省汉川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一九三五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方面军第四师十团警卫排长、代连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特务连副连长、旅教导队政治指导员,大青山骑兵支队第三团连政治指导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处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委员、部长兼政治委员,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生产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副部长、工厂管理部副部长、企业部副部长、军需部部长、工厂管理部政治委员、军需生产管理部政治委员。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颜青云同志,因病于1997年5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2.万振西(1914—2006.9.12)湖北省汉川县人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被授予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6年9月12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2岁。
3. 刘清明(1914—1998)曾用名刘海鑫、刘问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汉川马口镇刘家台村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彭杨步兵学校排长、连长兼军事教员,红军大学工兵科战术教员、第3科步兵营主任军事教员、教导师第3团副团长、团长。参加中央苏区第5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兼军政教员、主任军事教员,大队教育处副主任兼副大队长,抗大总校训练部军教科科长、第四分校副教育长兼训练部部长,教育长,新四军第4师9旅参谋长兼淮北军区第1 军分区参谋长,“华中雪枫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共华中党校教育长等职。参加小圩子、山子头、淮北津浦路东、宿迁和泗宿等地区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中军政大学副校长、济南市防空司令、华东军政大学第2总队队长。参加解放济南和渡江战役等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教育长、教育长,解放军第3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校长,总高级步兵学校干部部部长、训练部部长、副教育长和第一副校长、解放军测绘学院院长、总参谋部测绘局政治委员兼测绘学院院长和政委、湖北省军区政治委员、总参谋部测绘局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12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4.陈文彪(1910—1962)曾用名陈木湘。汉川麻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26年在当地参加农民协会和工会。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1 月参加中共云(梦)南区委组织的年关暴-动。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云汉边区港角支部书记。1929年任汉川县军事部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8月入边区县委党校学习,旋转列宁学校受训,年底中共云(梦)孝(感)县委成立,陈任道人桥区委书记。次年5月,调任县委委员和云孝县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领导地方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年底回部队,任红3军第9师17团排长,第7 师19团连政治指导员,红2军团第5师15团政治委员,第6师16团政治委员。参加湘鄂边历次反“围剿”斗争和红2、6军团长征。长征途中参加突破乌江的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支队长兼队长,抗大第2分校大队长,第3团团长,陕甘宁边区警备第1旅1团团长。并挺进冀中,坚持平原游击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保安司令部副政治委员,冀热辽军分区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独立第3师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司令部主任,第四野战军暨中南军区后勤部第6分部政治委员,参加辽沈、平津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副部长,总参谋部军械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军械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9年参与平定西藏叛乱。1962年在北京病逝。
5.唐金龙(1912—1967),湖北汉川垌冢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三军第七师十九团排长,红二方面军第五师十五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独立第二旅四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三军七师师长,三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战车学校副校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67年逝世。
唐金龙将军是小说《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之一
6. 吴仲贤,我国著名动物遗传学家、教育家、中国动物数量遗传学科奠基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湖北汉川人。1933年毕业于华中大学生物系。193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入剑桥大学作博士后学习两年。曾在西北农学院、西北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授。吴仲贤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8月3日23点3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六岁。
7.黄文弼(1893.4—1966.12),男,字仲良,湖北汉川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到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任教,并于1927~1930年参加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内蒙古、新疆考察活动。1934~1937年任西北科学考察团专任研究员,1935年又以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身份派驻西安任办事处主任,进行整理碑林等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任西北联合大学和四川大学教授,又任西北大学历史、边政两系主任。1966年12月18日在北京病逝。
8.王作荣(Tso-Yung Wang, 1919年—),湖北汉川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在大陆部分改名南京大学,1962年在台复校)经济系毕业,美国范登堡大学经济学硕士。后定居台湾,为经济学家、中国时报总主笔、国民党党员,历任“政府”公职,早年服务于“美援会”,后任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考选部长”,“监察院院长”。其妻范馨香则是司法界闻人,曾任“司法院大法官”。
就先列举这些,汉川人杰地灵,有很多名人,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近代史上山东籍名将都有谁?
我说一个:抗日名将赵登禹将军。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在上世纪的30年代,这首《大刀进行曲》吹响了全民抗战的号角,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使它成为了经典,至今仍被广为传唱。这首歌可以说是专门为赵登禹将军作的,赵登禹是为数不多的同时受到国共两党尊崇的抗日名将,他在卢沟桥壮烈殉国后,被南京国民政府追授位陆军上将,毛泽东则高度评价他“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打虎将军1898年,赵登禹出生于山东菏泽一户贫穷的农民家庭,7岁时父母送他进学堂读书,但只上了两年就因为家贫不得不辍学。13岁那年,他拜本县武术高手朱凤军为师,学得了一身好武艺。后来赵登禹逐渐萌生了要去参军的想法,他听说西北军冯玉祥的部队纪律严明,于是在16岁那年,他正式投到冯玉祥的部队,成为了一名副兵。这时赵登禹已经长到了一米九,有一次冯玉祥巡视部队,见他身材高大,便问他敢不敢和自己比摔跤,赵登禹于是连摔冯玉祥三跤,大家都觉得冯玉祥肯定会重重责罚赵登禹,但冯玉祥却非常高兴,提拔他当了自己的贴身警卫。赵登禹很感激冯玉祥的提拔,于是更加尽心尽力地保护他。1921年,冯玉祥在陕西剿匪时,摆下了“鸿门宴”,要在酒席上擒拿当地匪首郭坚。不料尚未“摔杯为号”,伏兵争看众人斗酒竟挤倒了屏风,暴露了计谋。就在郭坚欲拔枪射冯玉祥之际,赵登禹出手制服了郭坚。因下手迅猛,竟然拧断了郭坚的脖子。后来在一次野外演习时,一只大老虎突然窜了出来,赵登禹马上带人进行围追,老虎身中数枪,跳入江中,赵登禹将老虎拖上岸,骑在它身上抡拳猛击,将老虎打死。刚好有人把他打虎的照片拍了下来,后来冯玉祥专门还在照片上题了“民国七年的打虎将军”这九个字。正是靠这种忠诚和勇敢,赵登禹被提拔得很快,30岁时就当上了师长。2.喜峰口血战成名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日本侵略军铃木师团抵达喜峰口,与赵登禹所在的109旅进行激战,双方伤亡惨重。为了打破僵局,赵登禹选出了500名大刀队员,准备亲自带他们夜袭日军。3月12日晚上,大刀队员乘着夜色突入了日军一支骑兵部队的营区,日军正在酣睡之中。大刀队迅速解决了日军哨兵,挥舞着大刀,冲入日军营房。先扔了一阵手榴弹,紧接着趁日军混乱之机用大刀劈杀,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大刀队又趁乱放火,日军其他部队见到火光,纷纷赶来增援。然而在夜间,日军的飞机大炮都发挥不了作用。尽管日军士兵也都是从入伍就接受刺杀训练,但在西北军英勇的大刀队面前,却占不到任何便宜。赵登禹腿上受伤,但仍坚持在一线拼杀。最终大刀队大显神威,一举夺取了敌人的阵地,砍杀了百余名正在睡觉的日军炮兵,并缴获了大量的火炮和弹药,随后他们又烧毁了日军的辎重和粮草,取得了战斗的全胜。此战我军歼敌1000人,炸毁大炮18门,取得了“九一八事变”后的首次大捷,史称“喜峰口大捷”。日本一家报纸评论说:“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此战也让赵登禹一战成名,赵登禹被南京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并颁发青天白日勋章,作曲家麦新也根据此战创作了著名的《大刀进行曲》。3.光荣殉国但随后日军依然在华北步步紧逼,局势越来越紧张,1936年夏天,几名日本特工竟然将29军政治部主任宣介溪绑架了。赵登禹于是决定迅速采取行动,他将一亲日分子叫来,让其向日方传话:限日本人两小时以内好好把人送回。超过时限,我们就先把平津一带的日本人统统杀光!当着亲日分子的面,赵登禹拿起电话向部队下令,要求两小时之内完成作战准备,待命行动。果然,两小时内,日本人将宣介溪送了回来。“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经过精心准备,开始向北平大举进攻,7月27日,日军开始向南苑发起进攻,南苑地处北平南郊、团河以北,是北平的咽喉要道。29军军长宋哲元任命赵登禹为南苑指挥官,赵登禹在召集大家开会时说:“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28日拂晓,日军开始向南苑发动大规模进攻。当日本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冲至阵地前沿时,赵登禹挥起大刀,跃出战壕,率将士杀入敌群。刀光闪闪,号哭一片。正是暑天,光着上身的将士看到将军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个个如狼入羊群,撕咬腾挪,杀声惊天动地。这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赵登禹指挥部队后撤到大红门一带。日军窥出赵登禹部队的意图,抢先一步在南苑到大红门的公路两侧架起了机枪,以火力封锁了道路。当赵登禹到达以后,遭到了埋伏在大红门的日军机枪的火力扫射,他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当他从昏迷中醒来,对身边满面泪水的传令兵说:“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然后嘱咐他告知自己的母亲不能尽孝了,言毕而逝,年仅39岁。赵登禹是抗战期间牺牲的第一位师长,1946年,北平市将市里的一条道路改名为“赵登禹路”,并一直沿用至今。1952年6月,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了赵登禹的烈士证书。赵登禹烈士永垂不朽!武汉会战是在哪一年哪个月份?
武汉会战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和日本侵略军队的一场大型会战。时间是1936年的6月份到10月份,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长江南北两岸开始,整个战场涉及的省份都有安徽、河南、江西、湖北,战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拖延日军的进攻速度。这次战争和日军打了将近四个月后开始撤出战区,武汉会战是我国抗日战争战略性防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杀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日军的力量。在1937年的7月份日军对我国实行全面的入侵,北京和天津不到一个月就已经被日军给占领,我国的整个华北平原暴露在日君面前。在1938年6月份的时候,国民政府制定的保卫武汉的战略性计划,也开始规定了战略方针,主要内容是通过地形等各方面优势,拖延日军的进攻速度。通过由空间来换取时间,里外结合,打击敌人。然后开始运输工厂,工人以及大量物资,为长期抗敌做出保障。在这个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也是积极合作,全国军民为战争胜利共同奋斗,为保卫武汉,坚持抗战,使得我们全国人民达到统一战线。参加战斗的兵力达到110万人,飞机200多架,顺便通过山脉,等地形优势组织防御,保卫武汉。这次战役日军伤亡将近26万人,我国军队的浴血奋战,战斗次数达到上百次,我国死亡40万人。我希望我们作为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时刻记住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前辈们用鲜血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奋斗报效祖国。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给我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