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网站广告内容与本站无关

地下大厅的深处,定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游戏资讯 susu 2023-07-09 21:00 262 次浏览 0个评论

地下大厅的深处,定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1955年10月4日,由郭沫若、吴晗牵头,茅盾、邓拓、范文澜、张苏共同署名“关于发掘明长陵”的报告呈报了周总理,郑振铎以及夏鼐得知消息后大惊,急忙前去劝阻,但在郭沫若和吴晗的力争下,最终周总理同意了对长陵的发掘。

但是经过赵其昌的数次探查,竟然发现这座规模弘大的陵墓无从下手。无奈之下,“长陵发掘委员会”只好将科学院考古所的老前辈白万玉请来实施发掘工作,但白万玉也表示自己从未发掘过帝陵,难以找到地宫门,所以他也一直迟迟不肯动工。

白万玉号称“考古所第一掘手”,他都没有把握的话,那其他人更加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如此一来,吴晗也感到了压力。这时有人提出,可以先挖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帝陵,如仁宗朱高炽的献陵规模就比较小,可以先发掘献陵积攒些经验教训再发掘长陵。

真是天遂人愿,正当专家们商议之时,突然考古所接到一个消息:“定陵南侧外墙皮有塌陷,内有砌砖券门的迹象。”这就意味着如果发掘定陵,不用劳心费力去找地宫门,就从棺椁进过的“券门”进入找墓室之门即可。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所以专家们在考察完这个洞口之后决定先发掘定陵积攒一些帝陵发掘经验。

1956年5月17日,考古队在定陵的塌陷处挖开一条探沟,正式启动了定陵的发掘工作。

地宫入口之谜:神秘的指路石

明清两代的帝王陵,虽然布局、建筑形式已基本成定式,但券洞、月牙城、琉璃屏等建筑的方位又各有不同,所以按照常理来看,定陵宝城的墙皮脱落之处,通往地宫的隧道口似乎已经被确定。

1956年5月19日,赵其昌和白万玉率领的考古发掘队正式展开了对定陵的发掘工作。考古发掘与孙殿英暴力破坏陵墓不同,需要的是极为细致的清理工作,所以赵、白二人就挖出的每一筐土都要进行仔细辨查,以观察土质的变化。

就在第一条探沟挖了三米多宽,一米多深时,宝城内侧的城墙上露出了一块写着字的石头条,经过辨认,上面刻的字正是“隧道门”。

考古队万分欣喜,他们深知找对了地方。于是顺着石条对正的方向往里挖,很快便发现了一个用城砖垒起的大门,不过这次考古队为了队员们的安全,并没有发掘此门,而是让这其当承重墙保留了下来。

大门之内的砖隧道,明显地延伸向明楼,为了减少出土量给陵墓造成更大的损坏,考古队在明楼之后再次开了一道探沟。然而,这次的工作却没有之前那么顺利了,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眼前这道探沟已经有6米宽、7米深、20多米长,但却没有丝毫发现。

8月11日,在定陵地宫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夏鼐再次提出发掘规模较小的献陵,但吴晗和郭沫若认为定陵已经发现了砖隧道,那么就应该顺着这条线索发掘下去,毕竟定陵的考古研究价值要远高于献陵,众人见吴晗坚持发掘定陵,便继续寻找地宫的线索。

在白万玉的建议下,考古队决定将那个用城砖垒成的大门拆掉,以寻找线索。9月2日上午,已经疲惫不堪的考古队仍在土工作业,负责发掘的工人栾世海碰到一块石头,他将石头周围清理后,发现这是一块一尺多长、半尺宽的小石碑,赵其昌将碑上的泥土刷去后,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字:“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这块明显的指路碑是不是人为的防范手段呢?白万玉老人认为明朝的陵墓都属于帝后合葬,既然是合葬死时总要分个先后,而当时的定陵是先修好用土先封严墓道,下葬时再掘开使用,但如此庞大的陵墓封闭的话,就连工匠也无法判断墓道所在,所以他们一般要偷偷埋下标记,以作其后打开陵墓之用,这也是工匠们的避祸之法。

按着石碑的指示,大规模的机械化出土开始了,不久便发现了由石条砌成的甬道,甬道的前面便是石碑中指示的“金刚墙”。此墙距地面1.3米,高出石甬道1.2米的距离,其通高更是达到了可怕的8.8米,厚1.6米,用56层城砖和灰浆砌成,顶部有黄色琉璃瓦做成坚固的飞檐,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坚不可摧,也正是如此,所以才会起名为“金刚墙”。

从1956年5月19日开始发掘,发现金刚墙时已是1957年5月19日,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一年,可见帝陵的发掘难度的确非同一般。

发现地宫

历朝历代的帝王,无不将自己身后事当做头等大事来办,又由于规模弘大,随葬品繁多珍贵而引得无数人觊觎,所以必须设置墓葬护陵机关,才能有效防盗以及防止破坏。那么,定陵作为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帝王陵墓,它会有什么防盗机关呢?

但是考古队遍查史书,得知明成祖在选陵时,不仅选择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势之地,更是设置了大批的护陵军队,与居庸关成犄角之势,陵园宝城以及外罗城坚固高大的城墙亦可看出,明朝帝王甚至将此地建成一个军事基地,所以断定不会有人开坟掘墓、盗宝取尸的,所以陵中并没有设置大量的防盗机关,这从砖甬道、石甬道就可看出。

但是,考古队员们仍做了万全准备。要知道,帝后的特殊身份,为防止尸体腐烂,一向有水印、朱砂等防腐物质,这些物质历经数百年已经具备相当的毒性,所以必不能小觑。

1957年9月19日,考古队披挂整齐,将梯子搭到了金刚墙上,等待着我国考古史上伟大时刻的到来。

就在这严肃之际,定陵发掘第一人王启发挎了个篮子满头大汗地从后面跑来,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他又从篮子中掏出两只公鸡给放了血……

一阵纷乱之后,白万玉怒道:“王启发,你这是搞得啥把戏?”王启发笑嘻嘻道:“白老,传说鸡血辟邪,我就拿两只来,好让大家安安全全的!”对于这些负责发掘的农民工来说,此时的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金刚墙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开始了发掘。

不过还未等夏鼐发令,赵其昌已经蹲在了梯子的顶端,开始撬金刚墙的墙砖。下面电视台的摄影机也开始了记录。由于上面的砖缝间没有用灰浆粘合,很快有一块墙砖便被赵其昌抽了出来。

夏鼐有着丰富的考古发掘经验,他见到赵其昌不管不顾将这块砖抽出,急忙在下面大喊:“小心毒气!”他话音刚落,众人听到一声“扑”的声音,随之一股黑色的雾气从里喷出。赵其昌听到夏老的提醒,急忙抱住城砖爬在梯子上。

等了好大一阵,这股雾气由黑变白,紧接着一股霉烂腐朽的味道在金刚墙这里弥漫开来。赵其昌这才下了梯子,将城砖递给别人,指着雾气说:“这是地宫中三百多年积攒下的腐烂发霉物质的气体,只要放出来就可以进入地宫了。”

雾气逐渐减少,众人依次上去将城砖拆下来,由最下面的夏老为城砖编号,同时拍照记录。当砖被一层层抽掉后,赵其昌急切地说:“我下去看看吧!”

夏鼐沉思片刻,点头嘱咐他说:“千万要小心!”白万玉也拿着一根绳子过来说:“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在腰里拴条绳子吧!要是洞中无事,你就打一道手电光线过来。要有意外情况,你就拉动绳子,我们想办法救你!”

赵其昌戴好防毒面具,又将衣服袖口全部扎紧,在众人的叮咛中沿着洞口而下。

不久后,洞口观察的人员发现赵其昌打来的手电光线,知道洞中无事。考古队员冼自强、刘精义、曹国鉴、王杰等人也鱼贯而下,最后夏鼐、白万玉二老也带着防毒面具进入洞内。

突然,刘精义和冼自强方向传来一声惊呼:“地宫大门!”众人闻声急忙前去,在手电光线的照射下,整块由汉白玉做成的两扇石门呈现面前,在这洁白如雪的每扇大门上面,各雕刻着八十一枚乳状门钉,上有圆环兽头向人们证明着它们的威严。

但就是两扇看起来精美至极的地宫大门,众人无论使用多大力气,用了什么办法,都无法将其推开。

这到底要怎么打开呢?

打开地宫,办法其实很简单

夏鼐决定先将金刚墙完全拆开再说,这也方便更仔细地观察里面的情况。

在经过一天的工作后,由23层城砖叠垒的“圭”字形封砖终于全部被拆除,这后面的情况显露出来。这是一个长方形的隧道,两壁用石条叠砌而成,在考古学上这个隧道叫“隧道劵”,通到地宫门口的门也叫“劵门”,而在劵门下面就是无法打开的地宫石门。

地宫石门内的情况众人不得而知,但有一点确认的是,地宫内有重物将石门牢牢顶住,使外来力量无法轻易将门推开。那么,是什么人将这顶门物品放进去的呢?人为放进去又是从哪里出来的呢?

但是,按照明朝的丧葬制度,地宫中只有帝后才有资格入陵,即便是受宠的嫔妃在死之后也不允许入陵。那么以此推断,无论是工匠或者是殉葬之人,肯定不会被关在地宫之内。那么既然这个假设不成立,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帝后安葬完毕,活人全部撤出,里面的顶门物自动落下顶住石门。

赵其昌时间紧迫,就没再参与讨论,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文献史料上来。据他查阅,明朝贵族墓出现过采用石球滚动的方法自行落封堵石的记载。原理是先在石门内侧做一个斜坡,再从门槛处凿出沟槽,槽的顶端放好石球,用这时敞开的门挡住。入葬完毕后,活人走出门外将门关闭,石球便沿着斜面滚动,直到石门完全关闭,石球在两门交合处的石槽内停下,这样门就被完全堵死。

那么,定陵地宫石门会不会是这个原理呢?不过原来发现的明朝墓是石球,从门缝看定陵地宫门这个有可能是巨大的石条来封堵,原理应该是大同小异。以此推测定陵地宫在关闭时,应该是先将石条依于门后槽内,人走出后,石条随着石门的关闭而逐渐倾斜,最终将石门卡死。

原理大概是这么个原理,但破解之法却又没记载,考古工作又不能像军阀孙殿英一样暴力将地宫门打开,所以必须要找出破解这道特殊锁具的“密钥”。

原理弄清,接下来考古队的任务便是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到开启地宫“自来石”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不眠不休的工作,终于有人找到了关于“自来石”的记载。

话说崇祯吊死在煤山后,昌平县的几个乡绅凑了“三百四十千钱”将崇祯帝与其宠妃田氏合葬。由于田妃已经下葬多年,墓中自来石已经下放,乡绅们用“拐丁钥匙”打开墓门,将田贵妃棺椁移于右侧,周皇后棺材安放在石台左侧,正中放入崇祯帝棺木,乡绅们见到堂堂皇帝有棺而无椁,便将田贵妃之椁让给了崇祯帝,安葬完毕后,重新封闭了石门……

从这段记载中不难发现,当年的工匠打开自来石用的是“拐丁钥匙”,这是一种特制的工具,从其名字中不难看出这一定是一个能通过门缝带弯的工具。

事已至此,赵其昌拿着一根铁丝来回鼓捣,但做来做去都不满意,一直将顶端做成半个口字形的时候,他拿起来问其他人道:“你们看,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拐丁钥匙?”众人拿起来一看都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密钥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件工具。

世间事都是如此奇怪,你追寻的事看似复杂,但一旦出现在现实中,往往都显得那么平淡无奇,这就叫做“大繁至简”。

10月5日上午,考古队带着一个由钢筋做成的拐丁钥匙进入地宫,由赵其昌和白万玉指挥开启石门。顺着手电的光线,赵其昌将手中的钥匙伸进了门缝,待接触到石条之后,他又用钥匙顶端扣住了石条,然后用力推动,石条果然被一点点推了起来,直到其直立之后方停止用力。

剩下的考古队员们分成两组推动大石门,这两扇石门轰然而开,整个地宫通道呈现在众人面前。考古队员们并没有急着找万历帝的棺椁,而是先对地宫门进行紧张的测量、绘图、照相等一系列工作,赵其昌则是蹲在自来石前仔细观察,只见上面有模糊的墨笔楷书11个小字:“玄宫七座门自来石俱未验”,这也意味着里面的地宫之中,还有六道类似的门需要他们去开启……

后话

从1956年5月19日到1957年9月21日,历经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将定陵地宫打开,但限于当时的技术,陵中许多珍贵的文物迅速氧化,变成了没有丝毫研究价值的废品。但是发掘工作还尚未完成,更大的困难已经迎面而来,由于特殊原因,发掘工作必须要抓紧时间完成,贴在有机玻璃上的丝织品也要保存复原,可哪有时间让他们进行这些工作……甚至最后就连万历帝后的尸骨也不能保存,“科学一旦嫁给愚昧,就注定遭其蹂躏”,这一真理在定陵再次得到验证。随后,各地纷纷致信国家文物局,要求发掘当地皇陵,幸得周总理严厉制止,这才算将这股风气刹住。

有人说,“人生是尘世间的一种幻觉,生死皆是生命所能达到的最完美的高峰和境界。”不知道万历帝泉下有知,在另一个世界生活了三百年后竟然连生前的尸骨棺木都保存不了,他是一种什么感觉?

失去的,永不再有;现存的,应该珍视!

参考资料:《风雪定陵》、《定陵发掘记》等

地下大厅的深处,定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世界级的经典著作?

?????????世界顶级的文学作品一一我读过一一荷马史诗、神曲、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百年孤独、红与黑、白痴、你往何处去、嘉里妹妹、双城计、名利场、威尼斯商人、钦差大臣等等……???

国漫灵笼是一部怎样的动漫?

近几年来我国影视产业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琅琊榜》、《流浪地球》、《白夜追凶》、《长安十二时辰》等各类优秀作品频频亮相,带给了观众无限的惊喜。

相比之下动漫端就显得十分冷清,没有那种热度爆棚的作品出现。虽然有《侠岚》、《斗罗大陆》以及电影《白蛇缘起》等还不错的作品出现,但其内核太过平庸,并不能够给观众带来震撼性的观影体验。

少儿动画《喜羊羊》还因播放五千多集上了热搜,倒并非完全否定《喜羊羊》,毕竟各个年龄段的受众都有各自的需求,但我们总是想要看到那些能带来更加非凡体验的作品。

然而生活就是想什么来什么!

B站上架了一部硬核国产动漫——《灵笼》,该片正番的前两集刚刚上线,B站总播放就突破了2400万,追番人数也高达200万,而且还是在有会员限制的情况之下,这样的成绩很多作品直到完结也未必能实现。

首先该片的开头就十分硬核,点开正片之后的第一幕就出现了“建议观影年龄:十八周岁以上”的字样,标标准准的十八禁!

在之前放出的PV以及正片中有着不少的大尺度镜头,形形色色诡异的怪物,残忍的战斗场面,看的人眉头一皱,浑身起鸡皮疙瘩。

除了那些惊悚的剧情之外,该片的画面制作也细节满满,看得观众一身鸡皮疙瘩。

从人物的五官刻画,各种爬虫走兽,到末日之下的恶劣环境甚至是在幽暗环境下随着光线变化而产生的阴影全部都十分细致。

手抚摸过肌肤之后的回弹,真的让无数女孩子羡慕不已!像宇宙空间站一般的灯塔从云层中穿出的时候,那种荡气回肠的震撼!

不过就像我们开头就说过的一样,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当然不能只是画面精美这么简单,否则跟PPT有什么区别。该剧的大尺度也不仅仅局限于在画面上恶心各位观众,更因为其硬核的故事内涵!

开片的第一幕就营造了一幅荒凉的末日景象,在一片荒漠之中早已风干的白骨,破败的城市废墟,漫天的黄沙。现世的人类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艰难生存,从剧情中的描述可以推测,如今的苦难正是人类的自大与狂妄所致。

但幸存下来的人类并没有团结在一起,而是发展出了所谓高贵的“上民”与卑微的“尘民”,各方势力集团可能已经经过了无数的残酷斗争,营造除了无数的谎言去掩盖真相,来维系他们自身的利益。

但在这末世之中人类究竟该如何生存,究竟何为真实?何为虚妄?

开片的一段文字让我们很自然的联想到《流浪地球》结尾处那一段发言。

还有片头的处理也是让人不自觉的联想到烧脑神剧《西部世界》。

所有的这一切都试图给我们描述一个全新的庞大而又完整的世界,而且从目前来看,《灵笼》表现得还不错。

当然,《灵笼》也并非完美无缺,前两集播放之后,网上也出现了诸如“人物逻辑混乱,节奏不够紧凑,故事设定莫名其妙”等质疑的声音。

不过就像刚刚提到的,《灵笼》的野心很大,想要构建起一个宏达的世界观,讲述一个史诗般的关于人性与生存的故事,所以前期的铺垫必然会较多,刚开始看起来混乱也就情有可原了。

希望观众们给予更多的包容与理解,国漫一路走来发展不易,我们还是要多多支持。

同时也更希望《灵笼》可以顶住压力,别让等待了这么久的观众们失望,好好地把自己潜心打造的大IP呈现给大家,像《流浪地球》一样,让国人骄傲一把!

有哪些非常牛的酒店?

特别牛的酒店确实很多,要说的话可以说很久,但是都是网上介绍的转载的就没意思了,我和楼主一样,喜欢去旅游,分享一个我体验过非常有意思的酒店。

睡在一个用飞机(波音747)来改装的青旅,算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吗?

自少我觉得——算!

(青旅全景图)

故事背景

那是2017年的夏天,作为一个红魔死忠,幸运地抽到了欧联杯决赛的球票。曼联又有惊无险地杀进了决赛。如果,这都不去看,说得过去吗?

所以,就此踏上了去北欧的看球之旅。然而,在决赛的比赛城市——斯德哥尔摩,决赛的前后几天,酒店的价格,已经去到了天价。(也不是住不起,只不过原本只要200元的酒店却要1000块才能住,是傻了才会去住)。

但是,突然记得,曾经在某常客论坛里看过一个很有特色的青旅,用一台退役的波音747(空中女王)改装的青年旅馆,就在斯德哥尔摩的机场边上。果断去查查要多少钱,看看有没有机会,能够体验一番,住在飞机上的感觉。

预订历程

虽然不怎么喜欢用某家用B开头的酒店预定网站(有些人在这家订房后被盗刷信用卡),但是鉴于选择不多了,能在这样特殊日期订到房就不错了(建议使用虚拟卡来预订,部分银行信用卡带此功能)。

三晚,最便宜的单人间,2100瑞典克朗(不到600一晚)。看了下平日价格跟这个特殊日期的价格也差不多,心理安慰一下,好歹也是睡飞机呀。

你好,初次见面

从挪威奥斯陆,坐40分钟飞机,来到斯德哥尔摩的阿兰达机场,乘坐机场的免费穿梭巴士,跟司机确认在STF Jumbo Stay下车,过了“机场警察局站”以后就是这个青旅的站台了。拖着行李箱,准备好,一趟特殊的“飞行体验”。

青旅的“前台”位于飞机的一层,可以走旋梯或者坐小电梯上到一层。只是,蜗牛君比较愚蠢,没参透到底这个电梯要怎么才能用。所以只好拿着箱子,走旋梯上楼。

(欢迎登机,这是一台真的波音747-200飞机)

不能穿鞋、不许吸烟、宠物禁止入内,是这家青旅的要求。所以,在舱门口前,有一个给客人换鞋的地方(青旅有拖鞋提供)。换好鞋,就赶紧去办入住手续,毕竟天色已晚(个屁,10点了太阳都才准备下山了)。

(不好意思拍前台,拍个早餐餐厅应付一下)

前台的小哥哥,还把自己cosplay成了飞机师,还是四道杠,嗯嗯,老司机。给护照,刷预授权,给钥匙,简单介绍了青旅的环境还有给了早餐券。

对了,一直没说清楚,蜗牛君这次不是睡在飞机里。而是在飞机机身外面的引擎里。

这三天,多多关照

来来来,就是这架波音747外面的四个引擎里的靠外一侧。其实在预订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订的是引擎房。老实说,住不起最贵的cockpit room(驾驶舱),也怕自己的呼噜声影响到同室室友,果断还是住个便宜的单人间好了。

这个靠外侧的引擎,就是蜗牛君三个晚上的住处。

没错,房间里,没带卫生间。所以想要上厕所或者洗澡,爬楼梯到机身里面的公用洗手间吧。对,还是没错,蜗牛君办完入住手续以后,又重新穿回鞋子,托着箱子下飞机去自己的房间(鬼叫你穷呀,顶硬上啊)。

引擎虽小,住人还是挺窝心的。电视、衣架、空调、抽风机、床、灯、垃圾桶,这些基本的东西,基本就已经说完,这个房间里所有的全部东西。

港真,这房间,睡两个人也是绰绰有余,一个人睡,那就更是舒服,甚至,还不需要考虑吧,会不会从床上掉下来。不过,有一点不太好的,就是每天早上都会有个自动闹钟。把熟睡的我,从床上活活地摇醒。

这么有特色的青旅,如果不把每个地方都利用好,怎么可以。对,机翼变成了观景台,还配有桌椅。每天早上一些青旅的客人,都喜欢跑来这里聊天看飞机。跷跷板,大家懂不。正好蜗牛君的房间是在外面的那个引擎,那简直是,人只要走过来。摇呀摇,摇呀摇。夹杂的聊天的声音,就像是个自然的4D闹钟,分分钟就能把蜗牛君直接摇醒。

说说机身内部,这台747被青旅老板从双通道改成了单通道,两边都有独立的房间,两人间、三人间、尾部是单人间(当然价格更高)。

趁着早上青旅的员工打扫好卫生,偷偷站在房门拍了一下房间里面是怎样的。也是很基础的电视、上下铺。如果蜗牛君是跟朋友一起来的话,那果断订机身内部的房间,起码不用上个厕所也要脱鞋穿鞋上下往返跑。

在飞机,哦不,青旅的尾部,配有一台公共电脑给住客使用,也是颇贴心的呗。

电脑后面还有三个公共浴室,而机头有两个大一点(无障碍)的公共浴室,蜗牛君比较喜欢清静一点的地方,每次都跑来机尾。诶,上个厕所,洗个澡也跟长征一样,哈哈哈。

青旅的早餐比较简单,面包、玉米片、沙拉、果汁,早上3点就开始有早餐供应,适合要赶早机的客人。住着的客人也不少,从早餐的人员爆满就能看出来。不过,港真,住客都很自觉地将吃完的餐具统一放在一个地方,有点在学校饭堂吃饭的感觉,哈哈哈。

(经典角度)

当然,这是一家用退役的客机改装的青旅,少不免会卖点情怀(历史)。这架“空中女王”乘机效力过美国的“泛美航空”和太古的“国泰航空”等。

原来,你曾经来过“启德机场”,只是,我们不曾相遇,直到今天。

还记得曾经那幢让你一生难忘的老房子吗?

光阴老去,你依然在我心中老屋,曾是我的父母当年结婚的新房,土坯墙,白灰抹面抹墙,共有四间。它整齐又干净,气派又崭新。

据说,四十多年前,人们的日子还很贫困,建老屋的时候,村子里有很多人来帮忙,只为了混个肚饱。人手众多,老屋很快就建好了,真是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老屋建好后,就到了父母结婚的日子。贫困时期,粮食紧缺,家里准备了玉米和小麦混合做成的面条,人们吃得心满意足,婚事办得喜气洋洋。

虽然,爸妈连张结婚照都没拍。结婚那天,爸爸穿的外套都是借同学的。但是,有新房足矣。春风吹拂,夏雨涤荡,秋叶飘零,冬雪覆盖,老屋渐渐失去新颜。

后来,我和弟弟妹妹相继在老屋出生,长大,老屋里装着全家的愁苦也承载着全家的幸福。

十几个春秋消逝,父母渐渐步入中年,新房变成老屋。

门面上的白灰与墙体剥离,土胚墙渐渐裸露在外。天长日久,屋内白灰墙壁已经变成灰色,有的地方甚至变黑,墙壁上还有很多我们姐弟用铅笔画上去的弯弯曲曲的黑色笔迹。

村子里很多人家开始重建新房,新砖钢筋水泥,高高的墙,大大的红色或黑色的门,气派得很。

眼看别人家都起了新房,爸妈的心也开始急了。于是,又开始筹备建新屋。

新屋建成,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搬离老屋。后来,爸爸将院子连同老屋一起给了叔叔,原因是叔叔家有两个儿子,将来娶媳妇需要两座院子。

虽说我们已经住进新屋,不再需要老屋,但是我们的童年都是在老屋度过,有着很深的感情,提起不免心里有几分失落。仿佛将心爱之物不得已予人。

叔叔家两个儿子长大后也在外地上学工作,娶媳妇后也买了楼房,老屋像年迈的老人,没有机会发挥余热。

从此,老屋便开始孤独终老,阴晴雨雪,风吹日晒,它一直静静地座落在那一方院子里。

曾经你挚爱的孩子,如今也即将步入中年,而曾经带给我整个童年安全感与归属感的你,如今已经风烛残年。院子里曾经陪伴你也陪伴我的那棵大杏树,我能一口气爬到摇晃的树梢,现在已成了斧头下的烈士,那棵开很多花结很少枣的枣树,已经成了老院门口的卫兵。

如今,陪伴老屋的是斑驳的墙面,风化的砖块,和满园绿油油的蔬菜,院墙爬满藤蔓,花开得艳丽,我却只看到老屋的垂垂老矣。承载了我最初的生命和喜怒哀乐的老屋,下一次见你,会是何时?你是否会更加风雨飘摇?总是光阴老去,你依然在我心中——我深爱着的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