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黑龙江网通作为通信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自成立以来便肩负着推动边疆省份信息化发展的使命,从最初的固定电话网络建设,到如今5G时代的全面转型,这家企业用一根根光纤、一座座基站,编织出一张覆盖城乡的数字网络,成为连接龙江大地与外部世界的核心枢纽。
拓荒年代:从"村村通"到城市光网覆盖
20世纪90年代,黑龙江网通的前身——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面对的是通信基础设施极度匮乏的现状,彼时,全省农村地区电话普及率不足5%,偏远山区的通信主要依赖人工转接,1998年,邮电分营改革后,网通公司正式成立,首项战略目标即是实现"村村通电话"工程,在冻土深度超2米的林区,在冬季气温零下40℃的边境地带,网通工程队顶着严寒架设杆路、铺设电缆,到2005年底,全省行政村通电话率已突破98%。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企业将重心转向宽带网络建设,2010年,哈尔滨成为东北首个"光进铜退"试点城市,南岗区率先完成光纤到户改造,居民网速从2M提升至20M,这一革命性升级为后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据省通信管理局统计,截至2015年,全省光纤网络覆盖人口达2800万,宽带用户规模突破600万,家庭宽带渗透率跃居东北三省首位。
技术攻坚:突破高寒地区的通信壁垒
特殊的地理环境始终是黑龙江通信建设的最大挑战,大兴安岭地区冬季最低温达-53℃,普通光缆在极端寒冷中会出现脆化断裂,网通研究院为此研发出耐寒型特种光缆,其外层保护套采用改性聚乙烯材料,通过零下60℃抗冻测试,使用寿命延长3倍以上,这套解决方案后来被推广至内蒙古、新疆等北方省份,成为高寒地区通信建设的行业标准。
在边境线管理方面,企业首创"智慧边防线"系统,在漠河、黑河等3800多公里边境线上,依托4G+微波传输技术构建的立体监测网络,不仅能实时回传高清视频,还能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越境行为,这套系统将边防哨所反应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30秒,相关技术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数字赋能:从通信运营商到智慧服务商
2019年与中国联通重组后,黑龙江网通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篇章,在农业大省的核心需求驱动下,企业与北大荒集团共建"智慧农场",在绥化试点农田部署5G物联网传感器,这些设备能精准监测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结合气象大数据生成灌溉施肥建议,使玉米单产提升15%,农药使用量下降20%,目前该项目已推广至全省23个产粮大县,覆盖耕地面积超500万亩。
疫情期间,"空中课堂"系统成为教育公平的破局者,网通技术人员在15天内完成全省987所偏远学校网络升级,通过云平台整合哈尔滨三中、师大附中等名校课程资源,数据显示,2022年秋季学期,该系统日均访问量突破80万人次,牡丹江林口县某乡镇中学的本科升学率同比提升11%。
面向未来:争当东北振兴的"数字先锋"
当前,黑龙江网通正加速布局算力基础设施,位于哈尔滨新区的"冰城云谷"数据中心,规划建设5万个标准机柜,全部采用液冷技术降低PUE值至1.2以下,这里将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离岸数据存储基地,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日韩企业提供跨境云服务,预计到2025年,该中心将带动周边形成超百亿规模的数字经济生态圈。
在民生领域,企业着力打造"十分钟数字生活圈",齐齐哈尔市龙沙区的试点社区已实现5G+AI养老监护全覆盖,独居老人佩戴的智能手环能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异常数据直接推送至社区医院,据统计,该系统的应用使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救治响应时间缩短70%,相关模式即将在全省老龄化程度超20%的县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