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网站广告内容与本站无关

逆战幸运星,120个五级铭文全部用人民币买一共要花多少钱

逆战 susu 2023-05-03 00:50 555 次浏览 0个评论

逆战幸运星,120个五级铭文全部用人民币买一共要花多少钱?

到目前为止保守估计3万多 后期再出皮肤英雄先不算 一个5级铭文差不多100块

英雄除了艾琳都有 皮肤除了内测专属和赏金还有战队那个 都有了 目前为止花了2万 5级铭文才206个吧 中间还有兑换的 有些点券用来送朋友皮肤了 没算花了多少 本人人品不好 水晶都是满幸运才出的

逆战幸运星,120个五级铭文全部用人民币买一共要花多少钱

凭一己之力杀死魏延的马岱?

杀死魏延的时候有多风光,余生就有多惨淡!马岱是马超的继承人,但是杀死大将魏延,杨仪一死,他的结局只能是被边缘化;幸运的是,蜀汉“重振汉室“的野望一天没有完全丧失,马岱就不会被蜀汉彻底抛弃!

马岱在蜀国的地位

刘备颠簸半生,自黄巾起义时起,从北方的幽州涿郡开始起兵,后来入主徐州,又在豫州汝南待了几天,中年时期依附刘表,在荆州新野困顿了7年,曹操南下之后,这才趁势占据大半个荆州,终于有了立足之地,进而在老年时期入主益州。

因为刘备长期处于流亡、寄人篱下的状态,因此他的部下来源复杂,有从起兵开始就追随他的关羽、张飞,也有在徐州时候奉献亿万家财的糜竺,更不乏占据荆州、益州之后投奔的本土世家。

在刘备称帝时期,总的来说,刘备麾下有四大派系,分别是元老系、荆州系、东州系、益州系。

顾名思义,元老系就是刘备最早的追随者,包括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等人,主要是指在入主荆州之前,一直跟随刘备的文臣武将,他们是刘备的核心力量,也是最忠心的部将。

荆州系则是刘备入主荆州之时、或者之后投奔刘备的荆州地方士族豪强,诸葛亮虽然是琅琊诸葛家之人,但是跟荆州各家族牵连甚深,因此是荆州派的主要代表。被诸葛亮信任的马谡、马良、蒋琬等人都是荆州系,武将出身的黄忠、魏延原则上也是。

所谓的“东州系“,其实还得从刘焉时代说起,刘焉自从以大宗正的身份,建议重启“州牧“以来,孤身入蜀,能割据益州数十年,靠的就是他手上的“东州兵“,主要是刘焉收编招募的流民,这些流民来自南阳、三辅一代,因为中原战乱,这才流亡到益州,成为了刘焉弹压益州本土豪强的主力,以吴懿、法正、李严、孟达为代表。

最后的益州派系,则是益州本土豪族,在刘备刚入益州之时,因为外来力量过于强大,所以并不显眼,随着蜀汉的建立,外来派系渐渐衰弱,本土豪强才再次强盛,比如蜀汉后期的李恢、马忠、王平等人。

然而,还有一些人,并不入这四大派系之间,甚至有的能自成一系,因为他们对蜀汉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马超。

马超投靠刘备的时候,兵马几乎都被打光了,又有害死自己亲生父亲,被曹操夷灭三族的恶名,可刘备称王之后,依旧将马超封为“左将军“,称帝后更是封为骠骑将军,权虽不重,地位尊崇。

除了像对待许靖一般,有做榜样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凉州。

众所周知,蜀汉想要走出去,荆州跟吴、魏两国交叉,不是最佳的出兵之地,最好的是从汉中出兵,而出兵的方向就只有三辅之地以及凉州,这也是诸葛亮五次北伐的原因。

马超出自扶风马家,西汉开国大将,有“马革裹尸“之美名的伏波将军马援是马家先人,世居凉州,因此才能在乱世割据一方。

刘备占据益州,相邻的凉州,早已经被蜀汉视为自己的“掌中之物“,因此连“凉州牧“都封给了马超,不过是希望借着马家的影响力,以及一个合理的借口为以后攻伐凉州打下基础。

公元222年,马超病重,临死之前,上疏给刘备:“臣宗族上下两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我的宗族让马岱继承。“

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三国志·马超传》

马超死后,马岱就是这个有名无实的“凉州系“领军者,关系到蜀汉北伐大业。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蜀汉的式微,马家在凉州的影响力也渐渐式微,马岱究竟能起多大作用不得而知,可是天下大势,但凡有一点影响,掌权者都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所以马岱的重要性不在于自身武略,而在于凉州。

马岱斩杀魏延

提起魏延之死,不得不说他跟诸葛亮的矛盾。他们的矛盾既不在于所谓的“子午谷计划“,也不在于魏延与杨仪的私怨,不过是权力之争而已。

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治所依旧在成都,所以需要一个可靠的大将镇守汉中,汉中太守虽然名义上只是一个太守,但是与镇守荆州的关羽一样,是货真价实的镇守一方的大将。

开始,众人都以为跟随刘备最早的张飞会获得汉中太守之职,没想到最终却落到魏延的身上。

张飞有失徐州之责,又性格暴虐,对待士卒更是刻薄寡恩,加上为了笼络各派系人心,刘备这才将这个重要的汉中太守之职委任给了魏延。

然而,没几年,关羽、张飞、刘备先后去世,诸葛亮渐渐掌权,诸葛亮虽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不可否认,他的本质上是权臣,朝政大权尽握其手,在这期间,被排挤打压的也不在少数。

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并亲自进驻汉中,魏延被升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先看看这官职,以前魏延是汉中太守,总领汉中一切军政大权,坐镇一方近10年,天高皇帝远,可以说是一方土皇帝的存在。

可是,诸葛亮一来,不仅头上有了一个丞相,自己也成为丞相司马,只是一个丞相府属官,跟以前看不上眼的小吏混为一谈,所谓的“凉州刺史“,凉州还在曹魏手上呢。

如此一来,常年手握大权的魏延自然心不甘情不愿,虽然不敢明面上反抗丞相,但是对其他人就用鼻孔看人,想怼谁怼谁了,这才跟杨仪结怨,甚至在公开场合多次拔刀,准备杀了这个丞相府参军。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三国志·魏延传》

当诸葛亮北伐之时,魏延提到了自己的“子午谷奇谋“,不被以稳重为主的诸葛亮所接纳,于是,魏延每次在出征之前,就会大声嚷嚷,说丞相一介书生,胆小怕事。

单就这个谋略本身来说,是否可行,在没有发生的时候,任何猜想都没有太大意义,可是作为丞相属官,大战在即,丞相既然否认了这个观点,再大张旗鼓议论,本身就是其嚣张跋扈的表现。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三国志·魏延传》

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之时病重,临终之前,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商议后事,并令魏延断后,但是诸葛亮深知魏延的性格,自己死后,不一定会听命,就说,听不听随他的便。

果然,诸葛亮一死,魏延拒绝后撤,并与杨仪互相上表,都说对方要造反,在这个时候,无论是随军的费祎等人、还是在成都的蒋琬、董允等人,担保杨仪不会造反,而魏延就说不定了。

魏延带着2万大军阻止杨仪率领的大部队撤退,两军相遇,王平出来大骂一声:“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安敢如此!“

魏延麾下的部队这才知道,原来是魏延违抗了丞相的遗令,纷纷做鸟兽散,魏延只得带着自己的亲信与儿子逃回汉中。

杨仪派遣马岱追上,斩杀魏延,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并诛灭了魏延的三族。

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三国志·魏延传》

马岱斩杀魏延并不是像影视剧里一样,背刺魏延,而是率领军队绞杀,与个人勇武毫无关系。

魏延被杀死之前毕竟是镇北将军、都亭侯,蜀汉真正的高层,别说马岱,哪怕是派遣马岱的杨仪,也不如魏延位高。在没有魏延谋反的真凭实据面前,如此斩杀,肯定对马岱的前途影响甚大。

马岱之所以会选择杀死魏延,主要是为了向杨仪表忠心,毕竟当时随军的都以为丞相长史杨仪会成为诸葛亮的相位继承人,既然已经得罪了魏延,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下杀手。

谁知道,诸葛亮临死之前,早就对后主刘禅进言,让另一个丞相府长史蒋琬推荐给了刘禅,杨仪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交了投名状的马岱自然也讨不到好。

马岱的结局

如果杨仪如自己所愿,真的当了丞相,作为交了投名状的马岱,无疑是可以平步青云,成为杨仪的左膀右臂,可惜,事与愿违。

235年,也就是诸葛亮死后一年,因为诸葛亮生前的密奏,认为杨仪性情急躁狭隘,难以担当重任,有意让蒋琬接任,于是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益州刺史;而杨仪回成都之后,之被任命为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军师,没有部署,只能自己便宜行事。

杨仪自认为资历比蒋琬要老,才能也超过他,经常流露怨恨的情绪,很快被废为平民,流放途中自杀身亡。

马岱的结局,史书上并没有提到,但是从两个侧面可见一斑:

1.史书上没提,表示未被重用!

虽然诸葛亮死了,但是蜀汉还没有灭亡,蜀汉将领依旧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为何早早扬名的马岱却不被提?

无非是他不被重用而已!

有了擅杀大将魏延的例子在前,哪怕是有杨仪的命令,但是以下犯上,想必没有一个掌权者会喜欢这样的将领。

2.带兵伐魏,表示还有用!

同样是235年,杨仪死的这一年,马岱还活跃在战场上。马岱带兵北伐,被魏将牛金打退,死伤千余。

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晋书》

短短一句话,却内容丰富,这个帝是指的司马懿。“马岱入寇“,说明是马岱作为主将带入与魏军交战,却被牛金击败,说明战争规模不大。

在诸葛亮刚死的阶段,蜀汉内部争权夺利都还没结束,哪有心思北伐?

马岱与魏军交战,更像是为了减轻自己之前杀死魏延的罪孽,以对外交战来表露自己的忠心,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听令行事的将领而已,不希望受到杨仪一事的牵连;或者说是他之前听令杨仪行事的代价,如今掌权者需要他用鲜血来表露自己的清白!

总结:杀死魏延那一刻有多风光,他的余生就有多惨淡,要不是还有凉州在侧,单就杀死魏延,马岱结局就好不到哪儿去!

主要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

十大影视巨星都有谁呢?

许多人知道,1961年,在周总理倡议下,国家评出了“二十二大电影明星”,其中,女明星12位,男明星10位,他们分别是:赵丹、孙道临、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洋、李亚林、庞学勤、王心刚。

莫非,小编题目中所说的“中国电影百年史上十大男明星”就是他们?显然不是,都是“10”位只是巧合而已。

为庆祝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1905—2005),2005年,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邀请了100位国内知名电影艺术家、评论家、史学家、教育家和制片人,从100年间的电影演员中评选出了10位对中国电影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表演艺术家,其结果是:

1.金焰——民国范儿电影皇帝

金焰(1910—1983),1910年4月8日出生于今韩国首尔,后加入中国籍。中国第一代影帝,老上海电影明星之一,他的早期电影代表了默片时代的最高水准,是中国早期电影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代表作有《野草闲花》《新桃花扇》《野玫瑰》《大路》《壮志凌云》等。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第二任丈夫。

2.石挥——被誉为40年代中国话剧皇帝

石挥(1915—1957),原名石毓涛,天津市人,1941年开始在《乱世风光》中饰演主角,后参与《世界儿女》、《假凤虚凰》、《夜店》、《艳阳天》、《母亲》等影片的创作,主演影片12部,是我国演技派表演艺术家的代表人物。1954年,导演的影片《鸡毛信》荣获1955年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

3.赵丹——中国电影画廊中不朽的男神

赵丹(1915—1980),原籍山东肥城人,1915年生于江苏南通。赵丹在他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一共拍摄了35部故事片,塑造了一系列的光辉艺术形象。代表作品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林则徐》《李时珍》《烈火中永生》等。早期和周璇是银幕情侣。第二任夫人是黄宗英。

4.李小龙——好莱坞首位华人演员

李小龙(1940—1973),原名:李振藩,他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第一人,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他的《猛龙过江》打破了亚洲电影票房记录。代表作品有《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李小龙是功夫的化身。

5.张国荣——影视歌全能亚洲巨星

张国荣(1956-2003),1956年9月12日出生于香港,影视歌多栖发展的代表之一。他主演的电影经典名作有《英雄本色》《胭脂扣》《倩女幽魂》《阿飞正传》《霸王别姬》《金枝玉叶》等,代表着香港影业的最高成就,他是金像奖影帝。

6.成龙——美国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成龙(1954-),1954年4月7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安徽芜湖。从1962年8岁开始拍电影至今,成龙共创作、制作了近90部影片,其中主演45部。可以说,成龙打斗动作的惊险性、想象力和创造性恐怕都是当今世界影坛屈指可数的。

7.姜文——一位来自《芙蓉镇》的影帝

姜文(1963—),1963年1月出生在河北唐山。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他红遍大江南北,有自己的特色,获得众多国际奖项,但也时常成为争议事件中心。代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红高粱》《北京人在纽约》《邪不压正》等,他是中国最好的演员之一。

8.王心刚——男人女人心中的男神

王心刚(1932—),辽宁大连人。1957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寂静的山林》中饰男主角。他标准的瓜子脸、明亮的大眼睛、正气凛然的表情成为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女影迷的记忆。代表作品有《寂静的山林》《知音》《红色娘子军》《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等。

9.葛优——被称为“戏骨”的星二代

葛优(1957—),1957年4月19日出生于北京。1994年,凭借电影《活着》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华人演员。从1997年起连续三年,首开大陆影片的贺岁风。代表作有《编辑部的故事》《活着》《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夜宴》《非诚勿扰》《让子弹飞》等。

10.孙道临——影坛德艺双馨

孙道临(1921—200),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平。半个世纪以来,孙道临在近30部电影和电视剧《乌鸦与麻雀》《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等中担任主角或重要角色,在近10部影视剧中担任导演。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评委。

祝还健在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成龙、姜文、王心刚、葛优身体健康,艺术生命常青!

逆战深渊武器培养需要多少?

逆战深渊武器升30级要880点材料,

叶子的边是锯齿状的,枫叶宛如一个个鸡爪,基部为心形,叶片正面为红色,叶片的背面叶茎为枫叶输送着营养。逆战深渊武器升30级要材料,好像要把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展现出来。凝视着一片片火红火红的枫叶

金朝灭亡时到底有多惨?

岳飞高唱“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你知道“靖康耻”是什么时候得到昭雪的吗?宋人一雪前耻,就意味着金朝的灭亡,但是可能连岳飞也想不到宋人可以对金人这么狠!

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公元1234年,在北宋灭亡后的100多年,金朝整个王室集团也屈辱的覆灭。金朝灭亡时的惨状比“靖康耻”有过之而无不及。皇室男性全部被杀,包括皇后在内的所有皇室女眷惨遭金兵肆意凌辱,皇后被辱的画面居然还被画了下来。

当初金人残忍地将宋徽宗的尸体去炼灯油,金朝皇帝金哀宗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的尸体被蒙古和南宋分成了两半,各自拿回本国交差。

金朝的灭亡,实在是太凄惨,回顾历史让人感慨良多!

金朝灭亡

金朝战斗力衰弱始于与蒙古交锋的野狐岭之战,当时4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再加上1227年金朝的盟友西夏被蒙古所灭,金朝处于孤立无援之地。

公元1232年,蒙古军队包围了汴京,金哀宗先是逃往归德,再逃往蔡州。

公元1234年,南宋和蒙古联军与金军在蔡州进行了最后一次战役。金朝节节败退,金哀宗曾想连夜率兵从东城突围,却被蒙宋联军所设的鹿角战栅阻挡,不得逃脱。

此时蔡州城内已经断粮三月,能吃的都已经吃尽,鞍靴甲革、草根树皮、军鼓鼓皮都被煮来吃。

正月十一日,在距离元宵节还有四天时,蒙宋联军发起总攻,金军寡不敌众,丢掉了蔡州。金朝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至此历时120年,在南宋、蒙古联军联合绞杀下覆灭。

金哀宗是金朝第九代皇帝,在蔡州之战时,金哀宗面对残破山河,自己感觉无力回天,他不愿当亡国之君,仓皇之下,将皇位传给统帅完颜承麟,这就是金朝的末代皇帝,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极短的皇帝。

传位不久,蔡州就要沦陷了,金哀宗羞愤自缢于幽兰轩,享年37岁。完颜承麟闻知金哀宗死讯,与群臣痛哭流涕,来不及祭奠金哀宗,蒙宋联军就攻破了外城。完颜承麟这位末代君主奋力抵抗了几个时辰,最终死于乱军之中。

皇室惨遭屠戮,百姓也不得善终

蔡州城被攻破之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炼狱。尽管金哀宗把皇位传给了完颜承麟,但是仍然没有逃脱蒙宋联军的羞辱。金哀宗的尸体被蒙古大军和南宋大军分为两半,一方带走一半。

在金朝灭亡前一年,留守汴京的金朝大将崔立主动投降蒙古大军,背叛了金朝,随即开始大肆杀戮金朝大臣。

《金史》中记载:“宫车三十七两,太后先,中宫次之,妃嫔又次之,宗族男女凡五百余口,次取三教、医流、工匠、绣女皆赴北。”

意思就是崔立将大金国皇太后、皇后、妃嫔及其他皇室宗族男男女女五百多人装进了三十七辆大车之中,后来又加上了三教、医师、工匠、绣女等,浩浩荡荡地送到了蒙古大军军营之中。

被送去的这些皇室宗亲的命运可想而知,男性基本被杀掉,女性全都成为了蒙古大军士兵们的玩物,高贵如皇后也逃脱不了惨遭蹂躏的命运,有个别幸运的成为士兵的妻妾,在蒙古大营里她们为奴为婢,苦不堪言,有许多人忍受不了屈辱最终自杀。

皇族惨遭迫害,金国百姓也好不到哪去。金朝末年,国力不堪一击,在民间有许多“义军”出现,他们纷纷加入到屠戮女真人的队伍当中。文学家元好问在其《遗山先生文集》中有记载:

“仇拔地之酷,睚眦种人(即女真人),期必杀而后已。若营垒,若散居,若侨寓托宿,群不逞哄起而攻之,寻踪捕杀,不遗馀力,不三二日,屠戮净尽,无复噍类。”

这段话的意思是女真人曾经疯狂掠夺汉人的土地,所以汉人非常仇视女真人,想要除之而后快!如今女真人的皇帝都自顾不暇,自然没有能力保护他们。没有了国家的庇佑,为了躲避汉人追捕,许多女真人都隐姓埋名躲藏起来,但是“义军”却不遗余力追捕女真人,不几日便将其屠戮殆尽。

所以,金国灭亡前后,从皇室成员到普通百姓,整个女真族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那么为什么蒙古和南宋要对金人如此残忍?历史依据是什么?正所谓凡事都是因果循环,我们来看看蒙古、南宋和金国的仇怨,就可以找到依据了:

“靖康耻”有多惨?

“靖康之耻”极大地侮辱了宋人,南宋咿呀学语的小儿都会吟唱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更是说明宋人对金人恨之入骨。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连同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往北押送到金国。

被俘虏的皇室男性被屠杀,皇家女眷,惨遭蹂躏残害,有的被贩卖换取马匹,牛羊。《开封府状》记载被抵押折价的女子竟有一万多人。

宋徽宗与宋钦宗被强迫前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行“牵羊礼”。牵羊礼就是赤裸着上身,身披羊皮,脖子上系绳,像羊一样被人牵着。

曾经的一国之君居然饱受如此屈辱,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宋徽宗的后半生一直被金国囚禁,据说宋徽宗死的也很凄惨,有说法是金人把宋徽宗的尸体拿去炼灯油了,不过事实是否如此,有待考证。

但是不管怎样,金人对待北宋皇族实在是残忍至极,所以被蒙宋所灭时才会招致“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宋人把当年的屈辱百倍奉还了。

蒙古为什么痛恨金朝?

蒙古和金国有不共戴天的世仇,起初在金国崛起之时,蒙古族各部落纷纷成为了金的附庸国。在金国第三代皇帝金熙宗完颜亶在位时,金国宰相骗成吉思汗的祖父俺巴孩来金国提亲。结果到了金国以后,金熙宗诬陷俺巴孩有蓄意谋反之心,于是命人把俺巴孩给活活钉死在了木十字架上。

不仅如此,金人始终对蒙古部族怀有戒心,为了防止蒙古族团结起来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金国还经常打压蒙古,不但要蒙古族每年进贡,而且为了防止蒙古族人丁兴旺,势力壮大,金人每隔三年就到草原上屠杀蒙古男子,肆意侵扰,这是所谓的“减丁政策”,因此蒙古人对金国恨入骨髓。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蒙古对待金朝如此残忍而在灭南宋时,却相对“柔和”一些了。

结束语

以上史料记载和蒙古、南宋、金国的恩怨解说,足以说明金朝灭亡时的惨状及依据,历史上两国交战一定互有损伤,即便是一国被另一国所灭,也不至于落得金国这样凄惨,只能说是“因果循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金人当初残暴不仁,才会得到这样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