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微博,司马懿面对诸葛亮为什么总是防守?
魏国毫无疑问是第一强国,但司马懿面对诸葛亮北伐只能防守,有着魏国独特的原因,甚至司马懿本身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曹魏自身政权不稳,没有余力全面消除蜀汉;二、蜀汉独特地理形势,易守难攻;三、司马懿“养寇自重”,有意为之。
东汉末年,三国争霸,魏国毫无疑问是魏蜀吴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方。经过夷陵之战和关羽大意失荆州,蜀国已经失去争霸三国的战略机遇期,可以说是诸葛亮也有心无力。同样对于魏国,情况也不容乐观,人才凋敝,尤其是曹魏宗族的人才凋敝,八虎候相继陨落,门阀士族对曹魏政权的影响越来越大,东面还有东吴的威胁,当然司马懿对诸葛亮又是另外一种情况。
《三国演义》中演义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休养生息,和东吴结盟,主攻曹魏,先后六出岐山。事实上,真正的历史中,《三国志》中记载的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分别是建兴六年春、建兴六年冬、建兴七年春、建兴九年春、建兴十二年春,而五次北伐无一例外全部以失败告终,并最终在第五次北伐时病死五丈原。
关于司马懿和诸葛亮,我写过很多次,包括曹魏第二代宗族人物代表曹真和河北豪族代表张郃,都和诸葛亮的北伐关系密切。前三次北伐,并没有司马懿的参与,相反是被《三国演义》中说的一无是处的曹魏优秀宗族人物曹真统领全局,张郃街亭大败马谡,表现比司马懿父子有过之无不及,笔者认为司马懿对外用兵的军事才能被过分夸大。
曹真病逝后,曹叡被迫启用一直雪藏的司马懿,也是曹魏宗族养尊处优,后继乏人的直接体现。司马懿正是这时候,经略雍凉,奠定了司马家日后篡魏的基础。司马懿在对付诸葛亮北伐的过程,必然有着他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曹魏自身政权不稳,没有余力主动消灭蜀汉曹魏表面是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方,实际上在曹操去世之后,曹丕为了称帝,主动或者被动向门阀士族妥协,曹魏宗族势力被大幅打压,留下了后来曹植的《七步诗》,曹冲莫名其妙死亡,曹彰被禁锢,其他宗族开始养尊处优一无是处,第三代宗族代表曹爽高平陵之变中的愚蠢表现,就足以显示曹魏在曹真死后无人可用。内部不稳,又怎么可能有余力主动进攻,这个不稳,指的是曹魏内部各方势力内耗严重。
二、司马懿逊色于诸葛亮,蜀汉易守难攻司马懿无论怎么吹嘘,笔者根据历史,总体上司马懿的才华是逊色于诸葛亮的,更比不上郭嘉,和周瑜相当的水准。
司马懿既然逊色于诸葛亮,他自身很难主动出击,进攻诸葛亮,只能被动防守。而且,当时曹叡对司马懿是有明显防范意识,司马懿并不是完全掌握军事大权。
除此之外,蜀汉的地势也决定蜀汉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司马懿作为外臣,进攻如果顺利还好,假如出师不利,司马家族的安危是要打上问号。
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司马懿有意为之司马懿对外军事才能逊色于诸葛亮,但强大的实力面前,完全可以弥补,司马懿没有把诸葛亮置之死地,一定有兔死狗烹的考量,这在历代一方大臣都会考虑的事,韩信除外,韩信的愚蠢和他的聪明比足以让他死无葬身之地,当然这和司马懿没法比。
司马懿有意让张郃追击,借诸葛亮之手斩杀张郃,也是出于加深对雍凉军事集团的控制。同时,借助诸葛亮的存在,加深自己家族势力发展,既能保全自身,又能发展自己,司马懿真的是合格的大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摒除《三国演义》对于诸葛亮的神化,诸葛亮本人就是传奇,唯一让人诟病的就是没有采用魏延的子午奇谋,当然历史不容假设。司马懿也是那个时代的人杰,奇妙利用诸葛亮的存在保全、发展自己,最终成为三国群雄第一赢家,唏嘘。
有哪些演员出道就是巅峰?
有哪些演员出道就是巅峰?那就不得不提《海街日记》里的四妹,浅野铃(广濑铃 饰演)。具体为何说她出道就是巅峰,让人念念不忘,我们一起来看看。
《海街日记》:教会我们如何享受日复一日的琐碎日常,生活美学2015年上映的《海街日记》,是根据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画改编,同年获得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这是一部不想花太多笔墨叙述剧情,更是一部不想快进也不想暂停的电影,极具社会关怀,充满人文主义色彩。
在导演是枝裕和首部自传性随笔集《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这本书中,作者回顾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其中就讲到了关于《海街日记》拍摄前后的故事、分镜图、选址选角、以及影片中的诸多细节。四年前的电影,今天再来看,或许又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解读。
四姐妹和家才是影片的真正主角《海街日记》也可以说是一部小清新电影,看惯了悬疑推理烧脑的我们,一开始肯定会嫌节奏缓慢,但越往后就会越觉得好看。
这就是导演是枝裕和的影片风格魅力所在,有人会欣赏大姐香田幸(绫濑遥 饰演)的坚韧,喜欢二妹香田佳乃(长泽雅美 饰演)的直率,想要三妹千佳(夏帆、饰演)的发型,羡慕四妹浅野铃(广濑铃 饰演)的年龄。
影片的开始,就是二姐佳乃的剧情,性感与美通过视觉语言表现的淋漓尽致,给这部带着淡淡忧伤的电影定下了“模棱两可”的基调:有离别,有欢乐,有团聚,还有生活中的的一切美好事物。
之所以家和四姐妹才是影片的真正主角,是因为缺了其中哪一个都不能构成这部影片的主题。如果说四姐妹是主导剧情发展,那么“家”就是引导四姐妹的情感纽带,不可或缺。
祖母留下来的老房子是四姐妹的家,伴随三姐妹长大的海猫食堂又像是另一个“家”。不同的“家”都可以成为四姐妹的情感纽带,不离不舍,温柔绵长。
四个季节、三姐妹迎来了新的朋友和故事1.夏季出场,小铃和三姐妹初遇见。
影片开始就引出了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关于亲情,同父异母的小铃和三姐妹该如何去交流、沟通、乃至后面的共处。与此同时,将两个时空里的人物连接在一起的纽带就是他们共同的父亲的葬礼,从未谋面的异母妹妹浅野铃亲自来到车站接三姐妹去住处,一路上很少说话。
在葬礼结束之后,三姐妹要从山形的森林返回镰仓的大海,在车站邀请铃一起去镰仓,铃呆木了一会,说出来两个字“我去”。
2.深秋落叶,老屋庭院街道迎来了新的朋友和故事秋天到了,铃加入的足球队迎来了胜,高兴的和二姐三姐喝起了梅酒,不出意外的醉了,画面再想起还是很好笑,又觉得美好,跳出影片回想往事已经不记得自己第一次醉酒是在什么时候。辛姐和外婆很像,对老屋、对庭院,对梅树,她有自己的执念。
3.入冬取暖,围坐在厅桌四周既温馨又短暂影片中的冬季好像一带而过,并没有留下多少外景,更多的画面还是停留在深秋的红叶,转眼间就好似到了樱花盛开的季节。但从老屋,四姐妹身上,还是能感受到冬季的气息。
从辛姐的口吻来说的话,二姐佳乃又被甩了……回到老屋就拉起三妹千佳喝酒,铃则坐在桌子的另一边做功课,静静等待着辛姐下班回来。
待辛姐回到家之后,看到这一幕好像已经习惯,简单埋汰了几句还是帮俩妹妹盖好被。这些画面,是如此细节微妙,语言的力量在他们面前不及万分之一。胶片美就是这样,让人怀念。
4.樱花七日,影片最美的季节大概就是春季樱花盛开的时节。樱花和铃是春季的主题,最美的场景大概就是春季樱花盛开的时候。铃的小伙伴尾崎风太,和铃漫步在海边,随手拾起被海水打湿的樱花,少年少女的对话就是青春的某种缩影,很隐秘又简单。
风太骑着单车带着铃去了一条“隧道”,满是樱花树布满道旁,美极了。这里也是导演是枝裕和魅力的一部分,将浪漫童真与美好风景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来,没有一个人不对此动容。
影片的生命力来自于四姐妹的各自不同的生命状态当四姐妹走在海边,问起彼此:“我的最后回忆会是什么呢?”二姐佳乃第一个说出,可能就是男人和酒了;小铃说她有很多哦,现在都已经想到很多了呢;幸姐说了两个字:“走廊。”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一幕就不自觉的回想起四姐妹在一起,共同度过春夏秋冬四季流转的那些场景和时光。如此平淡,美好,治愈了很多人的心灵深处脆弱的往事。
除去四姐妹之外,影片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就是屋外走廊和庭院里的五十五年老梅树。屋外走廊是影片中最温馨的画面,四姐妹总是会齐聚在走廊上,谈笑聊天,望着庭院的老梅树。
提到外婆和梅树时,三姐妹不约而同的说出外婆的口头禅:“要除虫要消毒,活着的东西是很费功夫的。”四季流转,看梅花开、摘梅子、做梅酒。
纵然失去,也有留下来的东西,比如:走廊和时间亲情、生活、城市和时间,这是导演想表达的东西。纵然失去了一些宝贵美好的人或物,也一定会有留下来的东西,比如“幸姐”、“铃”、“梅子树”、“走廊”、“美食”、“烟火和海边”。这些人或物穿梭都在城市之间,四季流转,时间也没有倒退一直往前走,而他们都选择留下。
是枝裕和的作品,总能让观众感受到细腻、优雅、温暖、美景、美食、简单、日常、和谐…这些也都是影迷们包括我自己,都极喜爱的生活美学元素。
是枝裕和:不是作为一个作家,而是作为一个职人是枝裕和在首部自传性随笔集《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中提到对自己的解读:“不是作为一个作家,而是作为一个职人。”
他讲到拍摄《海街日记》这部电影时,比起“作家”,自己其实更像个职人。我理解的是枝裕和,就是在借“作家与职人”两个角色角度表达自己的初心和拍摄《海街日记》时的心情与期盼。
作家,就是一遍写完几遍修改,自己觉得满意挺好的,就是这样了,至少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优秀的作品;而职人不仅仅是要交出自己觉得满意的作品,更是要对观众对影迷负责,对得起主创演员们的辛苦付出。
很显然,“职人”导演是枝裕和做到了,也一直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从第一部导演作品《幻之光》到《下一站,天国》,《距离》,2004年作品《无人知晓》入围法国戛纳影展金棕榈奖,2008年《步伐不停》,2013年《如父如子》。
2015年《海街日记》,直到2018年《小偷家族》斩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第76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
是枝裕和从电视纪录片导演到编剧再到电影导演,一路披荆斩棘,收获好评。不记得是哪一次电影节映后交流会,一位观众向是枝裕和提出了一个问题:“您认为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好电影?”。是枝裕和想了一下,说:“我认为好电影,就是会让人看完之后,长久不能忘怀的,会真切的对你的人生造成一点点改变的电影。”
《海街日记》就是这样,不经意间就湿了眼眶。
教会我们如何去过日复一日的琐碎日常,重复之中仍有新意,饱含深意;传递我们一种生活美学,包容,细腻,不失完美。毫无疑问,是枝裕和都做到了。
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均为热茶电影原创撰写,转载请私信联系,侵权必究。
关注知名影评人@热茶电影 手捧一杯热茶,看一部电影,共同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混的最好的一个你觉得是谁?
张杰
小学时就听杰哥的歌,很好听,现在也和娜姐结婚了,祝福
魏 晨
为什么总是张杰被黑?
心疼杰哥,我的哥哥,全世界最好的哥哥啊.不管别人怎么看,你永远是我们的哥啊.用细腻的情感灵活的技巧,唱出心底的柔情.你只要继续这样发挥自己,再苦再难的路,我们陪你一起走
为什么张杰越来越年轻?
其实是心态好,也许用了化妆品,如果你的心情好,用上纯植物提取精华的化妆品,和明星一样越来越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