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爱拍,如何看待日本拍摄乒乓球题材电影?
赛场上遭中国完虐,我认为日本拍乒乓球电影也不能找回面子。
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赛场是赛场,电影是电影,根本是两码事。中国的乒乓球在世界上可以说威风八面,一枝独秀,完虐日本选手根本不在话下。当然日本选手也有赢得比赛的时候,有输有赢,这就是赛场。日本人一直想在这个项目上赢得中国选手,但是绝大多数都被虐的很惨。但是有的日本选手偶尔赢了中国选手,竟然做出挑衅的动作,还记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水谷隼赢了许新,疯狂挑衅刘国梁,这种行为就是长期被中国选手压制的结果。
我们接着说,日本人想在乒乓球赛场上赢中国是很难的,也许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现在日本的乒乓主题电影《恋爱回旋》正在上映,里面也是不断向中国乒乓球致敬:“中国乒乓球为什么是世界第一,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训练最刻苦”。这就说明,中国队的强大是他们遥不可及的,如果在赛场上不能赢,而借助于电影来展示自己多么厉害,那是可笑的事情。所以这部电影也不是像水谷隼那样,故意针对中国乒乓球队,还请观众能调整好自己的认识。
所以说,赛场就是赛场,电影就是电影,两者没有多大的关系,电影里再强,赛场上还得输。因此说日本拍一部乒乓球电影就能找回面子,那是无稽之谈。
剑侠电视剧有第二部吗?
剑侠电视剧目前没有第二部。《剑侠》是千乘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一部古装神话题材电视剧。
扩展资料:
一、电视剧简介:
该剧由王淑志、杨建武担任导演,简远信担任制作,李宗翰、海陆、郑亦桐、贡米等人出演。
该剧讲述了中国古代传说中道家八仙成仙前的人生经历。该剧于2014年10月5日在湖北综合频道首播,10月21日江苏卫视、贵州卫视联合上星播出。
二、剧情简介:
银黛和吕洞宾结为夫妻,后银黛为救吕洞宾而死,银黛妹妹雪琼为报复吕洞宾,不断制造祸端,幸被洞宾逐一化解。吕洞宾坚心求道,终获汉钟离点化成仙。
吕洞宾持剑回到人间,化身“剑侠”,暗中保护曹友和曹恭两兄弟。曹友被雪琼陷害,成为朝廷缉拿要犯。关键时刻,曹友为救曹恭牺牲性命,洞宾将他度化成仙。
剑侠2什么时候播出?
肯定有的!有两个原因,第一这剧是简远信拍的,看看他拍的封神英雄榜和活佛济公就知道他很爱拍续集的。第二剑侠原名八仙前传,而蓝采和韩湘子他们的故事还木有演呢至于什么时候播,还没有具体通知。
如何看待明星年纪不小了仍然执着于演玛丽苏偶像剧?
究其原因,不乏明星难舍“玛丽苏”人设、“中年言情”剧本的缺乏、优秀且知名度高的演员青黄不接等。
太多同质化的霸屏、不符合人设年龄的“扮嫩”演偶像剧,不仅会令戏路本应更宽的中年男演员们固步自封,女性观众也会逐渐对“不同作品、同一个老公”产生审美疲劳。
这里就看看四位观众普遍关注的男演员们——都是大叔级别的,他们这些年究竟有哪些这样的偶像剧作品。
陆毅42岁的他,虽然也有像《人民的名义》那样的正剧,但也接了不少偶像剧哦。
《宫锁连城》(2013年)
《大汉情缘之云中歌》 (2015)
《致单身男女》(2016)
《盲约》 (2017)
《亲·爱的味道》 (2018)
冯绍峰1978年出生的他,今年正好40岁,也算步入大叔的队伍了。
《兰陵王》 (2013)
《幻城》 (2016)
《那片星空那片海》(2017)
刘恺威杨幂的老公已经44岁了,完全不像吧,还是保养得好啊。
《盛夏晚晴天》 (2013)
《抓住彩虹的男人》(2015)
《一念向北》(2016)
《寂寞空庭春欲晚》(2016)
《柠檬初上》(2016)
钟汉良和刘恺威都是74年生人的他,从香港到内地演戏还是蛮拼的。
《何以笙箫默》(2015)
《孤芳不自赏》(2017)
《一路繁花相送》(2018)
因为他们本身就拥有着相对清秀和帅气的面庞,加上保养的都非常好,岁月的痕迹在他们的脸上很是从容,但一味的只靠脸吃饭,观众是不认可的,看看这些剧集,你会发现真的口碑都不是很理想。
所以,大叔们,你们不仅只有颜值,你们的演技也是非常好的,虽说男人的胶原蛋白可以维持得更久一些,但也请你们更多地爱惜自己的羽毛,把“偶像剧”的机会留给年青一代吧,不用那么坚守“玛丽苏”的阵地了。
真的该怪观众垃圾吗?
冯导带着他的新片又开始放炮模式
冯小刚先是指出大陆很多垃圾电影,“还不是有那么多垃圾观众,你不去捧场,就没这东西,往往垃圾票房还很好!”随后斥责外界认为“观众是导演的上帝”的荒谬论点,“别扯淡了,导演别把观众当上帝,把观众当成一个很不好对付的对手,我觉得像尊重对手一样尊重观众,尊重观众的内心,尊重观众的感受和尊重观众兜里的钱是两回事。”冯小刚还痛斥投资人只想拍现成题材,“有些投资人,今天拿到了这个IP,明天说拿到那个IP,全都是P!”
谈及自己新片《芳华》里大胆启用新人的考虑,冯小刚也直言,“我拍电影挺开心的,不代表我要对你们无耻地笑,我自己投资拍电影,赔钱也是我自己的事,不糟蹋别人的钱,挺好的!”冯小刚说,自己用新人不光是为了成本考虑,“主要是不愿意跟大明星废话。你说一谈剧本,大明星后面跟着5、6个人,跟保镖似的,怎么谈剧本啊……这帮大明星,提前3天进组算仗义的了!”
前两天看《圆桌派》马先生说《小时代》“我说这片子拍挺好的,中国电影史上将来有一笔,为什么,你拍这个时代最为不贴谱的奢华,就得拿这片子说事。”他还直言第五代导演没戏了,原因是他们想让观众进电影院,结果观众进了,却不吃他们那一套,于是他们来来回回的变化风格,到头来还是徒劳。
好吧,觉得观众垃圾不垃圾,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的问题。市场供给的有什么,观众就只能被动接受,好歹是为中国社会主义电影事业做了微薄贡献。就像今天洪晃说的。
觉得其实中国现在不是没有人才,不是拍不出好电影,而是没有打造好的市场渠道。一样米样百样人,看电影也是很个人主观的事,没有多样化的市场,怎么让观众有多样化选择呢?!就像说了很久的电影分级制,你说剧情需要有一些敏感的,老八股们就一刀切的全要删了,那故事能还好看吗?就像李安的那部作品,说来露骨,可是人物的情感变化全在敏感部分里。还有刚刚上映的《迷失z城》不知那37分钟有何大不为,可是精简了,故事就像跑马灯,匆匆忙忙。好吧话题扯远了。
电影终究是商品,觉得造成现在局面的也许是电影公司太过保守,按照套路,大投资+大明星+大IP觉得肯定没问题,然而随着影视行业的白热化竞争加剧,观众的品味趋向于独立,这一套越来越行不通。
就像近来原版照搬的《深夜食堂》酸菜版,以史上最低分口碑扑街的时候,华录百纳还顺势做起了负面营销,也是豁出去了。
不多刷存在感让广告商值回票价,财报会更难看。
影视圈,可以说一部电影票房扑街就会毁掉一家上市影视公司年报,所以这几年,很多电影投资方,开始想办法规避风险,分散投资、保底发行、业务多元化,但是,怎么折腾,电影质量不上去,始终都是烂片。
像华谊兄弟寄予厚望的《我不是潘金莲》,还是作为黑马来打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票房都惨淡收场,算是参与的《魔兽》有盈余。
而很多有潜质的电影却遭遇难投资,少排片的尴尬,就像毕赣导演去年的《路边野餐》 得了奖,业界口碑也不错,可是由于宣传到排片等因素,票房一般。其实一个电影项目,从开拍就开始做推广,临上映狂轰滥炸,就算是质量一般的电影,搞个几亿十几亿票房也是大有人在。
现在逐渐成熟的中国影视工业体系推出了多种分摊风险的方法,最常见的,大概就是分散投资。多家公司一起投资分摊风险。其次,就是“保底发行”。投资方把影片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卖掉,对赌电影最终的票房收入,实质上和保险行业的“再保险”效果差不多。实际上,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整个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发展伴随着娱乐资产证券化的推进,稍微大一点的制作,从筹备、拍摄到上映,杠杆无处不在。
最近听《冈仁波齐》投资方路伟说众筹,希望更多金融人才进入电影行业,完善电影市场,让我们看到更多元化的电影,让导演也能安心拍戏,别操心资本运作这滩浑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