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进入你,烟草公司招聘条件及待遇如何?
一、招聘条件
现在烟草招聘基本上都只招应届毕业生,有很少的一部分进行社招,但是年龄卡的也比较死,大部分会限制30岁及以下,而且社招岗位要么是一线操作岗,要么是偏远地区。以下是部分省市的招聘条件。
各省市基本上都差不多,统一要求应届毕业生,想进烟草最好的机会就是大学毕业那一年。
二、待遇
待遇应该不用多说,众所周知的事,只会比你我想象的更好。
三、好进吗?
好不好进最终因人而异吧,当然竞争肯定是非常激烈的,但有些东西要达到理想状态实力和运气是缺一不可的,查看过各地招聘公示信息,你会发现有的人是211,985毕业,也有的人是双非普通本科毕业,有的人进去了说其实很简单,有的人进不去会说很难,现在招聘也是公开透明,有想法大可一试,走一遍过程就知道到底好不好进了。
手动16轩逸能行吗?
2019年7月,我们夫妻俩带着五岁半的女儿,一家三口单车川进新出,自驾游了西藏,整个行程用时29天,开了13000公里。回来后我把每天的行程以游记的形式发在今日头条上,得到了好多朋友的支持和关注。
川进新出路线:嘉兴→宜昌→重庆→成都→新都桥→巴塘→左贡→波密→林芝→拉萨→日喀则→定日→萨嘎→塔钦→扎达→狮泉河→日土县→三十里营房→叶城→阿克苏→库尔勒→哈密→敦煌→张掖→宝鸡→郑州→扬州→家。
通过头条这个平台,我也认识了许多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他们来自北京、天津、江苏、陕西、新疆等全国各地。我们相互没有见过面,但是我们一起探讨各自在旅行中的趣事,分享自驾游的经验,我们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在这里我祝头条上所有朋友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好多朋友都问我,西藏的路况怎样?开什么车可以去西藏,轿车可以吗?我们这次西藏自驾游,高速、国道、县道、山路交替行驶,最大感受就是现在的川藏线和新藏线已经没有艰险,天堑都已经成通途,不管你是轿车还是城市SUV,不管你是1.4还是1.4T,只要个别路段小心行驶,都能畅通无阻,如果你是四驱SUV,还能“小浪”一把,如果是普拉多、途乐、帕杰罗等硬派越野车,那就“风骚”的开吧。
“烂路”有吗?当然有!川藏线:巴塘到海通沟60公里的烂路,是轿车的恶梦,一不小心就会触底,但底盘高点的SUV都能轻松通过;新藏线:日土县→三十里营房→叶城路段,是轿车和两驱SUV的恶梦,轿车基本不能通过,城市SUV随时都有触底可能,两驱SUV还有陷车风险(我们差点),四驱SUV小心开还是能较为轻松通过。
川藏线海通沟路段,轿车的恶梦
日土县→三十里营房→叶城路段
日土县→三十里营房→叶城路段
日土县→三十里营房→叶城路段
我至今为止只自驾过一次西藏,而且在2018年自驾新疆时候,遇到过车子陷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尴尬经历,所以这次开着1.8T两驱途观去西藏,心里还是很忐忑,怕再次遇到陷车触底的情况。
在出发前的两个月(2019年5月),我甚至考虑换车,打算入手硬派越野车普拉多,当时价格也谈妥落地58万。老婆上班五分钟就能到单位,所以我们只需要一辆车,买了普拉多就要把途观卖了,途观是2015年花了31万买的,我寻思着开了三年半,如果能卖15万以上就卖了。询问了二手车老板,给出价格12万左右,我那颗受伤的心啊。我和老婆实在不舍,败家也不是这样的,所以取消了换车的心,打算这辆车再开2-3年卖吧。2019年7月份,浙江省实施国六标准,国五车辆全部不能上牌,外省国五二手车辆也不能上牌。看到这个消息,我真是有点后悔,我的普拉多—霸道梦什么时候能实现。
换车没有成功,所以在路线制定上也是挑选了最成熟的川进青出(后来在拉萨临时决定走新藏线),出发前一直告诫自己不要“浪”,整个行程走大道不要走小道,我们开的是两驱车不是越野车,安全第一。从成都出发踏上川藏线那刻起,心情充满激动和忐忑,激动的是我们要正式踏上传说中的G318国道,奔向朝思暮想的西藏;忐忑的是7月8月是川藏线的雨季,最近雨神包了四川和西藏半个月,雨天川藏线经常有泥石流、塌方等危险事情发生,这样给我们行走川藏线增添了无限未知因素。
成都到泸定全程高速,232公里用了3小时,再从泸定经康定、折多山到新都桥,全程363公里,用了6个小时,整个行程都是在双向两车道的柏油路上行驶,没有颠簸、没有烂路,只是感觉路小弯多,集装箱车多,除每次超车麻烦点,需要看准时机,路况好的很。后来一直到拉萨,除巴塘到海通沟有一段将近60公里的烂路,其他路况和今天一样,都是双向两车道的柏油路。
在路上我们看到了看到许多徒步、骑车、拉车、摩托去拉萨的人,大家都用各自的方式坚持自己的梦想一路上。
提起川藏线最险恶路段,好多朋友都会想到曾经的二郎山、通麦天险、72道拐等等,这些路段曾经都让人望而生畏。现在川藏线上大部分险关都已不复存在,桥梁、隧道的建设,让曾经的天险如履平地,天堑变成通途。如今川藏线上还有一段最险恶最烂路段---318海通沟段。海通沟路段,不仅路面损坏严重,好多路基都被洪水冲毁,整条公路千疮百孔,坑坑洼洼,山上时不时还有落石掉下,如遇大雨还有塌方、滑坡、泥石流出现。
从巴塘检查站出发到海通兵站,五十公里的路程基本都是上坡,而且路窄、烂泥、颠簸。一路行使,时而要躲避路上大的坑,防止触底;时而还得避让山上落石,开的胆战心惊,头顶直冒汗水,整整开了2个小时才得以通过,五脏六腑都快被颠移位。不过很幸运,没有碰到车辆故障和堵车。路上看到好多车辆抛锚,车主光着脚踩在泥坑里面换轮胎,一身泥水!
G219新藏公路最精华、最惊险路段:西藏日土县—三十里营房—新疆叶城,934公里。我们用了两天时间终于完成对,说起新藏线,堪比蜀道难,当我们踏上这条道路的时候,才真切体验到了它的艰险。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道路上,连续行驶5个小时,翻越了五座5100米以上的山峰;在尘土飞扬的泥沙路上,几近陷车;在了无人烟的戈壁荒漠,找寻踪迹。虽然我们顺利抵达叶城,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领导一直压着不重用你?
看到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一个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愤愤不平的来到寺庙,乞求佛祖保佑,让他能够飞黄腾达。法师和他交流了一下,才明白,原来这小伙子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但领导处处难为自己,所以得不到发展。听完小伙子的抱怨后,法师笑了笑,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顺手扔进不远处的石堆里。然后对小伙子说:“年轻人,去把刚才那块石头捡回来吧。”小伙子走到石堆边,找了半天也没发现到底哪一块才是法师扔过来的。最后只能放弃。这时候,法师将口袋中的一枚金戒指扔到了石堆里,同样吩咐小伙子找回来。很快,年轻人就找到戒指并还给了法师。直到此时,小伙子才恍然大悟。真正优秀的人就是石堆里的金子,是不会被淹没的。自己所谓的怀才不遇,其实也只不过是自顾自怜的独自欣赏罢了。在芸芸人群之中,没有超出常人的能力,无异于石堆中的一块石子:“觉得自己很硬,实际上很普通!”
现实的职场之中,很多人抱怨上司,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公司或者领导故意为难或者打压自己。这种现象,有一种非常准确的心理描述,叫做“达克效应”。意思是说,一些人能力不怎么样,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行为,沉浸于自我虚幻的荣耀之中,无法正确面对他人和客观环境,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场巨婴”。
客观的来说,不排除领导存在问题,但根本的原因一定在自己,想要破解唯有摆脱错误认知,奋发图强。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领导开始进行客观分析。员工觉得自己得不到重用,领导有没有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无论员工真实能力如何,在职业上出现问题或者矛盾的时候,领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般情况下,导致一个员工有“得不到重用”的心理或者事实,领导有三方面的“责任”:无知、无能、无力。1.因为个人或工作的矛盾,一些领导“打压”下属,这是无知的表现。
现实中,一些职场领导个人素养一般,执着于个人的所得所失。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一些员工不好管理、不听指挥或者不配合工作,让这些领导觉得不高兴。于是,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对员工采取不利的行为。
A.有工作争议
领导与员工的矛盾大多发生在工作中。因为两者之间在问题观点、执行思路或者做事风格等方面不一致,导致在具体的事务处理过程中各执一词,甚至各行其是,形成明显的“冲突”或者“矛盾”、
这种情况下,领导是很不爽的。而且,一部分人将这种不愉快上升到“对人不对事”的角度,对于后续特定员工的行为或者观点,均持有排斥甚至反对的心态。一定程度上,一些领导人为地将自己的某些下属排除在团队之外。B.无工作机会
因为工作争议上升到个人矛盾,这会直接影响领导的判断与决定。即便有重要岗位需要安排人手,他也会认为特定员工“不合适”。原因很简单,一个连领导的工作都不配合的人,能将工作干好吗?
不管领导的观点对不对。他的逻辑是很清楚的:工作上有问题说明个人有问题,个人有问题就不能胜任更好的岗位!2.领导个人能力确实不行,导致根本无法“提拔”下属也不知道提拔下属。
一些领导和员工没有什么矛盾,甚至日常关系还不错或者比较倚重一些员工。但是这不等于他可以给你更好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自身能力有限。
对于下属的提拔或者重用来说,领导必须具备两种能力:其一,是识人能力,能够基于下属能力、心态、需求进行精确识别,以便进行更为有效合理的工作安排或者提拔;其二,是甄别团队内部的岗位机会与胜任标准,或者甄别有利于下属发展的其他职业机会。如果领导没有这两种能力,下属就很难被重用。A.领导没有重用或者提拔下属的意识
不是领导人品不行,而是领导的思维当中,压根不知道去提拔或者重用下属。领导受自己能力与思维的限制,对于团队的人力资源配置知之甚少,相关操作在大脑中也基本是一片空白。
他压根就不懂或者不知道这回事,你让他怎么重用或者提拔你呢?B.领导不具备甄别机会的能力
领导真想重用或者提拔自己的下属,除了“有心”以外,也需要能力的支撑。一些领导也希望重用自己的下属,但是到底怎样才算是重用呢?到底如何安排相关的岗位与人员,到底给大家提供怎样的机会?
领导对于岗位的认知标准、价值评估以及自己下属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够或者识别不了,就会导致无法重用的现象。3.领导想重用你,也知道如何重用你,奈何条件不允许。
要知道,单位里不只有你和领导两个人。领导也有很多,领导也有自己的上级。所以,他们做事也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和他人的影响。一件事情能不能做,考虑的因素是很多的。
A.公司管理混乱,领导无法重用你
一些公司的管理非常不规范,在人员安排、岗位设置等方面具有矛盾性。一方面,有相关的制度规定,也有明确的职权要求;另一方面,制度和要求都是摆设,而且充满了内耗与不良的裙带关系。
这种情况下,领导想重用你,但又有自己的担心或者顾虑。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让别人抓住“把柄”。在利弊之间进行权衡,最后觉得时机不合适而放弃重用。B.领导有心无力,受制于人
这个问题有两方面解读。
一方面,领导的下属不止一人。还有其他下属。在大家能力和表现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贸然重用某一人,势必引起他人的反感与不平。你高兴了,其他人愤怒了。
另一方面,即便对于自己的直接下属安排,领导也要听从自己上司的意见与建议。有的时候,领导的上司与领导在人事安排上会进行沟通或者汇报,如果得不到批准或者意见不一致,也无法提拔或者重用某一下属。
小结:现实职场上,员工得不到重用,确实存在领导的问题。一些领导无能或者无力,都不能让下属得到重用。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依赖领导进行职业发展,需要有个好领导,还需要有个好环境。否则即便领导想重用你,也未必能够做到。
但是,因为领导的问题得不到重用并不是一种普遍性现象。相当数量的员工在抱怨领导的时候,自己个人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沉醉于主观的“孤芳自赏”,是标准的“达克效应”的表现。“达克效应”在职场上有三方面的表现:错误认知自己、错误认知他人、错误认知条件与环境。1.对自己“无知”。
在职场上,要想有好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有“自知之明”。每个职场人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实际上,相当数量的职场人不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容易陷入自我认知的误区,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为。
A.高估自己的能力而无视自己的不足
“达克效应”告诉我们,一些职场人沉溺于自我的“欣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自己优势很大,优点很多。自己的能力出类拔错,甚至整个公司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了自己。
但是,他忘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对于自己的能力估计的很高,高到什么程度?其实他自己也未必知道。对于自己的缺点基本无视,以至于凡事根本不考虑自己的缺点。B.不清楚自己认为的能力水平到底需要怎样的个人条件
一些职场人见了谁都不服气,甚至觉得领导也很无能。觉得自己被小看了,被低估了。觉得自己甚至可以胜任领导的位子。
他的眼光只向上看,却没有思考一下,如果你要取代他人的位子,需要怎样的条件?领导不合格,那么怎样的条件才合格呢?2.对他人无知
触犯“达克效应”的职场人,不但对自己片面的估计,对他人一样如此。也不能够从客观上进行正确的认识。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对别人的问题吹毛求疵。
A.无视他人优点
在职场上,一个人的优点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基于其本职工作的胜任优势。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一些员工片面的看待他人,认识不到包括领导在内的同事真正具备的能力与长处。
另一方面,是基于同事关系相处的人际优势。这是一种品格的体现。有些领导对自己的下属真的不错,但是却未必能够得到下属的认可。因为他们更强调以自我的“私利”为标准来判断他人。自己没有得到好处,对他再好也没有用。
B.用自己的优点对比他人缺点
不少职场人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别人的优点看不到,但是缺点却让他瞅的很清楚,甚至将缺点放大。最糟糕的,是他们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进行对比。
越对比越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自己受委屈;越对比,越觉得别人不行,觉得别人占了便宜或者对不起自己。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3.对环境无知
任何事情的成立或者发展都需要环境的影响和条件的支撑。我们做事情或者做判断,除了考虑特定的人员以外,还需要审视自己所在的环境特点,审视自己工作或者问题解决的客观条件。但是,一些人沉迷于自己的主观世界,根本无视现实的复杂与做事的条件。
A.无视特定职场的发展环境
职场的发展环境,是指基于职场人职业进步的企业管理环境、企业发展环境与客观人力资源竞争环境。
一个人想要在职业上有好的发展,需要有发展潜力或者活力的企业环境,需要有符合自己职业成长的管理环境,还需要有利于自己竞争胜出的人力资源竞争环境。这些环境是特定的,是不以某一个领导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一些人根本无视这种客观事实,只要出现问题,就往领导身上推。领导就是他的宿敌,是他发展中的绊脚石,是他不能够成功的所有障碍。B.以主观意志代替客观环境
不得不说,一些职场人活在自我的主观世界里。无视身边的客观实际,甚至无视自己个人的实际,想当然按照自己的主观逻辑思维,按照自己主观判断做事。
在这些人的世界里,自己认为怎样就是怎样,自己的意识与观点是绝对的正确,不能够也不允许否定。小结:职场达克效应,反映了一些职场人基于错误的自我与客观认知,出现高估自己、低估环境与他人的过度自信。其本质是一种职场“巨婴”的心态与表现。
职场人必须明白“决定自己职业命运和职场前途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如果在职业发展上不顺利,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人。个人是自己职业发展的真正推动机,是自己职业问题的最终解决者。对于领导或者环境的埋怨,体现了一些职场人的“依赖”思想。1.职业问题的个人原因一:矛盾处理能力差
矛盾无处不在。与客观世界的其他事物一样,职场上的矛盾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对于职场人来说,职场矛盾包括自己在工作中的问题、思路上的短板、沟通上的障碍、人际关系的隔阂等。职场上就是要不断面对这样的问题,就是要不断解决这些问题,而面对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职场人自我发展的过程。
A.不善于处理工作矛盾
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矛盾包括专业性矛盾与协同性矛盾。专业性矛盾是个人能力与思维上的问题,需要在知识、技能、思路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充实与优化;协同性矛盾,是个人与他人工作衔接与配合的问题,需要对工作流、工作环境、工作条件进行清晰认知,并以全局为重,与他人求同存异、默契配合。
一些职场人,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解决,不是如何去克服,而是埋怨环境、埋怨条件,埋怨同事或者领导。这种态度与方法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而且会引发出更多的矛盾,让自己在工作上面对更多的问题、面对更大的挑战。B.不善于处理人际矛盾
人际矛盾,是独立于工作之外,基于个人立场、习惯或者喜好不同造成的矛盾。按理来说,职场人都是成年人,有差异是正常的,也应该能够进行客观冷静的思考与处理。
但实际上,相当数量的职场人做不到这一点。只要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不一致、习惯不一样或者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不但不配合或者认同对方,还会敌视甚至诋毁对方。
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差异在所难免,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心态,没有客观冷静的理智,一定会处处树敌。这也就难怪觉得领导不重用自己了。2.职业问题的个人原因二: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本来自己平平无几,能力或者业绩上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甚至还有一副坏脾气,但是总觉得自己高人一头,觉得自己比其他人都优秀。这种严重脱离事实的自我心理暗示使得一些职场人过高估计自己,造成职业判断上的偏差。
A.个人比较优势不明显
何谓“比较优势”?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样的工作,自己做的比别人效率高、成果好;一些工作,别人做不了,但自己却可以驾轻就熟。比较优势,是一个职场人发展的基础,是人才竞争中能够胜出的前提。
比较优势的判定,不是个人主观上的认知,而是以实际的结果来说明的。同样的问题,别人解决了,你没解决,你就没有比较优势;同样的机会,别人抓住了,你没抓住,你也没有比较优势。领导不重用你,关键还是比较优势不足。B.没有突出的业绩贡献
对于职场人来说,一切都要靠结果来说话。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颗金子,那就一定能够发光给别人看,如果你是一块石头,就无法证明自己的优秀。
一些职场人总觉得自己能力很大,觉得自己了不起。但是,实际成绩呢?成果呢?谁也不知道,谁也看不到。这些人能够给出的理由是“领导不给机会”、“同事小心眼”等等别人的原因。但是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原因?难道自己没办法做出任何可以证明自己实力的成绩?3.职业问题的个人原因三:职业晋升的理解有问题
在职场上,一个人的职位要想有好的变化,必须满足既定的条件与标准。这是最基本的前提。而这种条件与标准一般都是“有据可查”的,不是某人随便说出来的。要想有职务上的突破,必须正确理解职业晋升的问题。一些人在理解上出现以下两种错误:
A.强调主观标准
这些人,不是研究和探讨基于特定职场的客观职业发展条件与标准,而是自己主观上进行猜测,站在自我得失的立场上,进行人性的分析。无视自己所在职场职业发展的规律性事实,企图用自己的主观标准强加于人。
职场是客观存在的,职场发挥作用的规律与条件也不是以哪位领导的主管意志为转移的,无视这些客观事实,片面进行主观的思维与判断,其结果对自己是不利的。B.有严重的依赖心理
实际上,不少职场人是矛盾的。一方面,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别人不如自己,表面上非常的自信;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事事都离不开别人,自己的所得所失都是别人造成的。
基于盲目自信的人,是真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其将自己职业发展的砝码压在别人的身上实际上是一种极度不自信甚至自卑的表现。它会让一些职场人丧失自己发展的独立性,陷入不断的矛盾与痛苦。小结:从大量的职场现实来看,职场中一定存在很多的矛盾与问题,包括个人职业发展中的问题。问题的出现不可怕,可怕之处在于个人如何看待、处理这些问题。盲目自信、主观腻断与无法正视自我的个人作风会造成职业发展中更多问题的出现,也是自己面临职业挫折的根本原因所在。
为什么你得不到领导的重用?出路在哪里?我们分析了领导的问题,分析了一些人“巨婴思维”下的“达克效应”,并从个人的角度找出职业发展的不利原因。基于此,可以最后进行判断:你为什么得不到领导的重用?问题的本身,也就是破解的答案。1.扛不起责任
一个人要想在职业上有好的发展,真正得到领导的赏识,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责任。
有责任意识的人,才有发展的基础,才具有担当的条件,才可能被领导赏识。如果在工作上推三搡四、在协同上怨天尤人、在问题面前退避三舍,面对工作不知道自己的担当在哪里,面对困难你又无法将问题解决,面对你会机会你跑出来攀比或者指责,领导为什么要选你?承担责任,不是你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完了事,而是基于任务目标基础之上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满足,是基于领导与同事协同的个人积极配合,是基于团队凝聚的个人踊跃表现,是面对问题挫折时个人主动的担当,是面对未来个人积极的学习与成长。
2.不实事求是
一个能够被重用的人,不但能够解决专业的问题,同时还必须能够在工作上与大家友好相处。这就需要候选人具有实事求是的品质。
如果不能实事求是,就不能理智对待他人,不能清醒对待工作,不能冷静对待自己。如何赢得大家的认可?如何有效推动工作?如何经得起困难与挫折?做到“实事求是”。就是“不欺人,不自欺”。对于他人,要进行客观的认识,承认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对于工作,要客观分析,明白其问题、矛盾与解决的思路;对于自己,要明白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要客观评估自己面对困难的能力与信心。
3.价值观背离
一个总想着别人对不起自己的人,一个整天惦记自己利益得失的人,一个连和领导的关系都搞不好的人,一个只顾自己发展无视团队全局的人,如何能够得到重用?基于自私的本性和无视团队全局的立场,领导的“打压”与“不重用”是不是更合理一些?想要破解当前局面,就要记住:越是重要岗位上的人,其价值观必须要端正,其职业品行一定要过硬。能够事事为大家着想,甘愿成就他人。
总结:我们承认一些领导存在问题,但是领导并不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最终障碍。一个追求健康发展的职场人,遇到问题或者挫折的时候首先要想到自我检讨,沉溺于自我的片面认知与对他人的否定,不是真正强者的表现。
贝特朗.罗素说:“那些对事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怀疑和优柔寡断。”其实就是对基于“达克效应”的一些职场人的精确描述。所谓的破解之法也很简单,就是从自己主观世界中走出来,面对一个现实的自己,面对现实的职场,不断努力、奋发向上。
本文由今日头条号@指尖视野原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侵权必究。对于微信不经过本人同意就被拉入群聊你有什么意见?
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的高度普及,微信号的全面使用,给人们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交流学习和娱乐的环境,对于不经同意的拉进微信群,本人非常反感和气愤的。
首先,微信建群的目的是便于交流,提供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提高时间效率,将要让群友知道的信息发布到群里,群员及时从微信群里提取信息,按照具体信息内容执行照办。
其次,现在生活节奏都比较快,从微信群里也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目前每个人都有同学群、家人群、工作群、学习群、讲课群、朋友群、战友群、退休群等等的微信群,只要兴趣爱好一致,分分钟钟就建立起来了群,瞬间各种信息在群里闪现,有幽默风趣的语言交流的;有惊险搞笑的视频的;有唇枪舌战,你一句我一句他一句的斗嘴的;还有一部分是潜水不说话,但一直是热心关注群里的每一条信息的;所有这些群员都是彼此熟悉,都能在一个频道上互动,引起内心共鸣的人,因此,在群里也是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说错也无妨,微信群带给了无穷的乐趣和方便。
最后,假如没有经本人同意,被拉进群里,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做法,而且一种侵权的行为,强行拉进群里,且不说对群里的人认识不认识,有一种被绑架入伙的感觉,心里是很憎恨这种强行拉入的微信群。进入这种群后,有的发一些无聊乱七八糟的推销广告;有的发的一些低级趣味的黄色视频和图片;有的聊天内容都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对于这种情况出现,只有立即退群。
鉴于此,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微信的交流跨越时空,穿过万水千山将语言、语音、图片、视频在微信中广泛传播交流,更加丰富了微信群内容,增加了微信群的魔力,希望对那些良莠不齐的微信群,提高辨别能力,谨慎进入,如强拉进去就选择马上退出。
让微信架起沟通的桥梁,群里灿烂的阳光照亮每个群友,愉快、健康的在群里畅游,通过微信群的信息交往,互增友谊。
大家有没有绝招?
这种状态其实是比较焦虑的,有点儿内疚,对自己有些失望,想要改变现状。
首先,来分析这个问题的内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相比学习,手机更有诱惑力。智能手机各种APP的设计本来就是为了抢夺人们的注意力。几乎人人都会被它吸引,只不过有些人目标确定,有别的更有吸引力的事情想做,或者是刻意采用一些方法来提升自控力,远离手机。
而内部环境呢?你为什么想玩手机?去挖掘你玩手机背后的心理需求。有些人明明有很多任务要做,时间也很紧,但他们还是忍不住拿起手机刷刷刷,心里搁着未完成的事这块石头,但行动上却去做一些无关紧要不费力气的事。其实很可能是因为自己压力太大了,很焦虑,想逃避任务。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给自己缓解压力才是最重要的。
除此之外,当然还可能有别的原因,比如,意志力差,控制不住自己,学习动机不够强烈,时间意识不强,等等。
分析了内外部环境之后,你就知道了,你会被手机吸引很正常,不必苛责自己,先接受自己这种状态吧,然后再对症下药,循序渐进地改变自己。
再来说说可以使用哪些方法,让自己有所改变,避免因为玩手机耽误学习。
1、把“我不要……”的想法转换成“我想要……”的想法把“我不要玩手机”的想法转换成“我想要学习两章教材内容”。这是为了节省意志力的消耗。
在《自控力》这本书中,作者讲到“白熊效应”,在一个实验中,要求被试者不要想白熊,然而他们没法不去想,脑子里都是白熊。抵制诱惑是最考验和消耗意志力的。当你把意志力拿来叫自己不要玩手机,那么精力储备就会更少,即是说,用来学习的精力也会减少。所以不如给自己一种正面的暗示。
关于意志力,《自控力》这本书讲得非常详细,想提升自己意志力的,可以去看看。
2、学习前,写下自己的学习目标列计划,明确目标,是为了增强行动力。而且,目标一定要细致具体到下一步行动,你打算学习多少内容,学习多长时间,几时学习,清晰地写出来。
3、学习时,设置番茄钟长时间连续学习,效果不见得好,注意力没法保持那么长的时间。一个番茄钟可以设30分钟~45分钟。学习了一个番茄钟之后,就休息5到10分钟,可以起身走一走,喝喝水,虽然不太建议刷手机,但不是绝对的,很想或者有需要的话就看看,不过一定要控制在10分钟内。
借助番茄钟这个工具,提升自己的专注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保证有一定的学习时长。
4、列一张玩手机的替代活动清单有时候,当你做某件事中途停下来的时候,如果没有计划要做的事,此时最容易拿手机出来刷。所以可以先列好一张活动清单,比如散步,听歌,跑步,跳舞,打个电话给家人朋友等等,列出一些有利于放松心情和恢复精力的活动,尽量做这些活动来取代玩手机。
5、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和健康饮食这是基本的精力管理,精力充沛的话,意志力也会强一点。试想一下,当你很累的时候,是不是特别容易失控?也干不了需要集中注意力思考的事儿?
以上几个方法,要形成习惯,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毕竟大脑喜欢习惯,当你习惯这么做了,你也就不必花费那么大力气去控制自己不玩手机了。
以上方法,主要是针对自我这个内部环境的建议。对于外部环境,可以在学习的时候断网,或者手机关机,或者是手机里面的APP尽量精简,只留下一些需要用的。
关于限制网络,远离社交媒体,可以看看《深度工作》这本书,作者认为这是避免注意力被剥夺的方法。其实想要沉浸于学习当中,也是特别需要去刻意提升自己的注意力的,毕竟,我们这个时代,注意力被无限分割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