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级邪念结晶,俗语穷走水则败?
“穷走水则败,富涉淫则衰”的意思是穷家小戶一旦遇到火灾,就彻底完了;富贵人家一旦骄奢淫逸就必然走向衰败。
纳尼?明明说的走水,咋变成失火了?那是因为古代消防手段落后,对火灾束手无策。一般家产都在家里,一旦一把火烧起来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古人畏火如虎,为讨吉利,平时说话都避讳“火”字。古人迷信,认为说吉利话就能得吉利,说丧气话就会遇丧气。当失火了后,传说火神回到现场施法,为了让火神手下留情,更不能提那个火字,以免火神会错意,越烧越旺。所以救火现场都只敢喊走水,不敢喊失火。
而穷走水则败的原因是,古代穷家小户,原本没有什么家产,不过是锅碗瓢盆,桌椅床柜和一年的口粮。倘若一把火烧起,一家人就会立即陷入绝境,再无居住之所,安睡之地,只能流落荒郊野外、乞食为生了。
富贵人家虽然也怕火,但是毕竟还有田产债券等家产,虽然也是败了,终归有吃有住还能东山再起。
富涉淫则衰,还有一句比较高大上但意思差不多的话叫着富贵不能淫。这两句话都点出了淫是富的克星,为什么?这里的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淫欲,一层是淫逸。
淫欲就不要说了,那就是精虫上脑,沉迷美色。淫逸包含广泛一些,牵涉到一些恶习:必然贪图享乐、好吃懒做、掷骰赌博等。所谓富不过三代,其实都是淫字来害。
古代没有吸食毒品炒金融杠杆这些高级败家玩意,最怕的就是淫欲与赌博。先说淫欲,这个淫欲不怕你娶三妻四妾,就怕你钻花街柳巷。那都是无底洞、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玩法新颖、招式诱人,即便万贯家财,也能三五两月甚至几天时间给你败的一干二净。比现在的夜总会厉害多了,里面是吃喝嫖赌一条龙服务,还可以长期住宿在钟意的姑娘们闺房里,享受高级服务、支付巨额服务费,很多人进去半年都不想出来。
很多公子哥儿一进去就被那花花世界、温香软玉迷的三迷五道,不知身在何方而沉醉不知归路。直到身无分文还不忍离去,最后欠下巨债,以家产抵偿。而且人家不怕你不还,那个时候这可是合法生意,关键是自古做这种营生的都是官商勾结,黑白两道都有后台的,一般富户根本招惹不起。
然后是淫逸,淫逸之所以跟骄奢连在一起,那就是败家的代名词。大手大脚、胡吃海喝、好吃懒做、沉迷赌博等行为都是属于淫逸的范畴。人一旦染上这些恶习,就是只出不进、坐吃山空,直到变卖田地、倾家荡产。所以这个淫字是富人的一大忌讳。
爱上一个有夫之妇怎么办?
喜欢一个人那就应该让她过得好,生活的幸福不是吗?如果你因为喜欢她,甚至想跟她生活在一起,你这样做会给对方带来烦恼,不是在破坏人家的家庭吗?很多事情不是一时快乐就可以的了,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清楚后果。假如你真的跟对方开始了一段感情,你要想清楚这段感情带来的压力你能不能承受的住。
不管你对她是哪种感情,抑或是那种喜欢,你先放一边。感情是相互的,喜欢的感觉也是相互的。如果你讨厌她,那么她一定会有所察觉并作出相应的态度,可如果你喜欢她,那么她一定也会有所感觉。她是已婚女子,对于男女之情是具有“慧心”的,她的感觉会非常敏锐,那么对于你的那份喜欢,她一定会有所表示。一般来说,已婚女人不会对老公出外的异性有别的想法,即使有好感,一般来说仅仅限于欣赏行列。那么你稍加用心观察一下,你喜欢的那个已婚女性,对你是个什么态度,是热情似火,是漠然对待,是拒人千里,还是保持矜持,这些你都要观察好。
你会不会在这段感情开始了之后患得患失,或者说对方跟你在一块却还要应付家里的男人的时候你会不会吃醋,你心里能不能接受。万一对方为了家庭又选择离开你,你会不会难过,你愿意开始这样一段可能会让自己伤痕累累还没有结果的恋情吗?所以,喜欢一个有夫之妇对于你自身,还是对于对方都是有害无益的,遇到这种事,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即使转移自己的情感对象,不要沉迷其中,徒给自己增加痛苦。
你们怎么过立春?
在我国农村,存在了非常多的农谚,这些农谚对于我们农民来说,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耕种方式发生了改变,所以农谚也在人们的心中慢慢淡忘,在我国农村,有这么一句农谚,那就是“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这句话在现在看来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在以前,可以说具有非常高的指导意义的。
那么这句话在以前是什么意思呢?对于以前农村存在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又有何指导意义呢?【好女不观灯】
灯指的是灯会,很多地方都有观灯的习惯,在每年的元宵佳节,正是观灯的最佳时间,在以前观灯可以说是一种风俗,就跟我们现在过年必须要贴对联一样,是过年不可或缺的,封建社会中的女子社会地位都是比较低的,一般来说观灯属于所有人聚在一起观赏,难免会出现人山人海的情况,人一多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
古时候的女子把自身清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元宵节观灯的时候,女子很容易被那些不法之徒调戏,严重的甚至会丢掉自己的清白,所以在古时候,一般比较自觉的女人都不会出现在这种人口密集的地方。
【好男不鞭春】
春指的是春耕的牛,在我国农村,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牛都是我们农民的好帮手,一般来说牛已经成为了农民最好的“伙伴”,如果人们在使唤牛的时候过度的鞭打它,则就证明这个人不值得深交,同时也不是一个“好男人”,对于日夜陪伴自己的“伙伴”都可以下此重手,更何况是人呢?所以这种人不是“好人”,同时也不值得深交。
总结:
农村存在的农谚有很多,虽然现在对我们后世而言,大多数都已经丧失了指导意义,但我们还是要从中学习老祖宗的经验。
孔子的思想放在现在是否适用?
我觉得,孔子的思想,放到现在,依然非常的适用。有人说现在的时代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所有人都向“钱”看,哪还有人看什么孔子啊孟子啊,我觉得你说的乍一听有点道理,但其实真的是狗屁不通的道理。
有些人向“钱”看,是为了做道德败坏的事情,而有些人向“钱”看,则是为了生计糊口,如果不向“钱”看,那才有毛病那,岂不会被饿死吗?只是这个社会上有些人所谓的“钱”,与古之圣贤的思想,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不能说你为了钱,而诋毁古人思想,你可以为了生活而顾眼前的苟且,但是你的思想境界,一定要可以达到远方。
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之中,《论语》也是孔子的重要语录,而这些语录,大部分是针对人性而发的,由于几千年来,小到社会生活,大到朝代更迭,所有的东西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只有人性,自古以来始终没有改变,所以现代人读孔子,仍然可以在书里面,获得很大的帮助与受益。
这里所说的受益,当然不是按部就班的去理解那些道理,如果那样理解,有些自以为是的人,就又该抨击这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思想了。应该如何去看待那?就比如说《论语》中的典故,有一些是针对当时某人,某事的特殊评论,由于现在时空转换,我们学习《论语》的时候,就必须做出合理的调整,才能够符合现代的实际情况。
不妨举例说明一下,如: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专说动听的话,嬉皮笑脸讨好别人,这种人很少有仁心。”而现在做为今人的我们,要怎样去重新的,结合当下实际的理解孔子这句话那?
首先我觉得,人为什么要巧言令色,就是要去为了什么目的去讨好别人,所以动机不纯,所说的话水分比较大,这种话说多了,人就显得不够君子了,我们要特别小心这样的人。
其次是我们自己不可以做那样巧言令色的人,以免被别人看作是个小人,当他人对自己巧言令色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提高警惕,小心应对,以免落入圈套。
举的例子比较简单,主要是想说明孔子的思想,放在现在仍然适用,只是看你运用的方法对不对。孔子的思想与学说,重点在于“人”,在于人的心,人的精神和行为,我们现代人注重物质生活,而轻视道德修养,所以,重新的去了解孔子的思想,对自己,真的是有莫大的好处。
这话能大致反映他的特征吗?
作为普通人一直都在方舟子的科普文章中,得到科学知识的滋养,不像评论区里科学知识爆篷的大神学富五车,没工夫给我们这些科学小白科普常识。所以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被方舟子科普文中的知识所吸引。
大神们对方舟子的“言之凿凿”的评判差点让我把方舟子拉黑,今天刚好在2019年10月的《科学世界》中看到了对基因编缉剪刀CRISPR/Cas9的介绍,算是在科普的程度下搞清楚了基因编辑是怎么做的(没有良好的高中生物基础,这些科普文也是看不懂的。)!!
所以又再次地决定紧跟方舟子的文章继续提高身已的科学素养,直到有一天能自主作出判断。因为想在评论区里的评论找到半点科学常识比在老婆饼里找老婆更难!在方舟子的文章中还至少能知道一些科学研究的原理方法(这种原理方法对不对是不是方舟子杜撰的,就没能力分辨了,但每每阅读都可在自已原有的知识架构中添砖加瓦。)。
其实想要让我们这些科学小白,不受方舟子毒害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发几篇比方舟子更严谨的硬核科普文,比众口一词地评论方舟子的人品和“险恶用心”更实际,请对科学、技术的讨论回到科学知识的范围来,道德可否另外进行!
比方舟子的科普文章更有理有据的、更硬核的科普文才是将其反驳的王道!
以下是《科学世界》2019年10月刊中的截图,评论区的大神多发点这个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