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尊亲,狂战士带什么称号好?
狂战士称号好选择: 御龙至尊力
刷图的话,皇室尊亲、沙漠领主、深海之子的称号刷图不错,就是现在绝版都比较贵,或者直接用现在节日出的称号。PK的话,皇家骑士团【加血】 。星奇幻之力【跑动加速】。 御龙至尊力【攻击时加速、出效果加10速,目前加最多攻速、移速的称号】
DNF魔皇最佳装备套装是什么?
野猪套,上衣/下装打25魔攻卡,护肩6的魔爆,鞋子3魔爆,腰带500HP 首饰 项链灵魂猎者 戒指厄运之泪/艾尔文/突击队长的增幅戒指还有黑珍珠 手镯悲鸣手镯或者假紫(智力 草原狼 魔爆)左槽72手套 右槽中级精灵的精炼宝石 武器80领主粉 称号 皇室尊亲 宠物 狂战赤血龙女 若PK可将护肩腰带换成假猪肩和假猪腰带(附13年春节腰带宝珠) 纯手打,这是我自己总结的一身对魔皇非常极品的装备了,另加一句(高强 红字无极限)
朱棣的庙号为什么先是太宗后是成祖?
古代皇帝的庙号有“祖”有“宗”。祖有功而宗有德,一般的来讲,“祖”是一个皇朝的开拓者,而“宗”则是合法的承继者。
这个“祖”有好几种,大家常见的有“太祖”、“高祖”和“世祖”。咱们分别来举几个例子来说说这几个“祖”的区别。
一、太祖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宋太祖赵匡胤,还有明太祖朱元璋。
这里就要给大家纠正一个概念,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而不是“高祖”。大家叫他“汉高祖”,实际上是“汉太祖高皇帝”,《史记》中称他“高祖”,大家读着习惯了,就这么称呼了,实际上刘邦是太祖。
太祖,就是没有受到祖先的荫蔽,开基创业的时候,全靠两肩膀扛一个脑袋,硬扛出来的。
刘邦创业以前,他爹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没有为刘邦打天下创造什么基础,刘邦以亭长身份揭杆而起,历尽艰险,终成大业。
赵匡胤当皇帝以前,他爹虽然做过小官,但实际上,赵匡胤少年时代即流落在外,一杆齐眉棍打遍天下无敌手,功高势大,终于瞅准机会夺取了孤儿寡母的政权,创立了帝业。
朱元璋的身世更是可怜,上几代都是贫苦农民。朱元璋可没沾上他祖先一点光,放过牛,当过和尚,还要过饭,从乞丐到皇帝,全靠自己一刀一枪地拼出来的。
这些人物建立了皇朝,没有沾祖宗的光,就称为“太祖”。
二、高祖
“高祖”是沾了祖宗光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
隋文帝杨坚是大户人家出身,权贵的后代。《隋书》〈高祖纪〉记载了杨坚的家世:杨坚是名门之后,他老爸就被封隋国公了。杨坚也是夺了后周孤儿寡母的基业,代周立隋,成为皇帝。他沾了祖宗的光,所以他被称为“高祖”。
唐高祖李渊也是这种情况,他也沾了祖宗的光。李渊建立唐朝,也是受到祖先的荫惠,所以他也被称为“高祖”。
三、世祖
世祖,意思就是承继了帝业,而为皇朝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世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元世祖忽必烈,清世祖顺治。
光武帝刘秀天纵英才。王莽篡汉自立,而刘秀举义兵而讨之,终于推翻了王莽的统治,延续了汉朝的国运。但这个汉与以前的汉是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虽然国号未改,但刘秀开启了新的时代,他被称为“世祖”。
忽必烈建立了元朝,由地方政权而达到一统天下,也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所以他也是“世祖”
顺治入关,统一中原,虽然他不是清朝的建立者,但他也是地方政权达到统一天下,对于清朝来说,这也是个崭新的时代,所以,顺治称为“世祖”也是没有问题的。
四、成祖
着重要说说这个“成祖”,这个庙号只属于明朝的朱棣。说起“成祖”,再没别人了,这是嘉靖皇帝搞的。
了解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嘉靖当上皇帝是个非常特殊的情况。明武宗朱厚照年纪轻轻就挂了,膝下无子,也没有兄弟,按照祖谱排下来,兴王朱厚熜是最有资格继承帝位的,宫中和朝臣们就把他从湖广安陆接到北京继承大统,就是嘉靖皇帝了。
这个嘉靖年少聪明,很有政治头脑。他对自己的身份十分敏感,到了北京以后,他与宫中、朝臣发生了几次激烈的斗争。“入门之争”、“议礼之争”和“入庙之争”。
“入门之争”,实际上就是争的是嘉靖以什么样的身份获得帝位。是以明孝宗(明武宗朱厚照的爹)的过继儿子的身份获得,还是天生的资格。也就是这块馅饼是人家给你的,还是上天赐予的。通过斗争,嘉靖证明,这个馅饼确实是天上掉下来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议礼之争”,争的是嘉靖他爹是谁,是明孝宗还是兴献王。大臣们希望是明孝宗,但嘉靖的情况比较特殊,明孝宗死后,嘉靖才出生,他又是兴献王的长子,无法过继给明孝宗(宗室长子不过继,明孝宗也不可能阴间得子),嘉靖又成功证明了自己不是明孝宗的儿子。
“入庙之争”,争的是嘉靖他爹兴献王朱佑杬能否入庙。这就是牵扯到明朝的宗庙制度,也就是朱棣由“明太宗”变成“明成祖”的原因。
我曾经在以前的问答中谈过明朝宗庙制度的变化,就不过度讨论了,就是以前搞的是“七庙”,到了嘉靖这个时代,采用了周制。以前朱元璋给他封的那四代祖先的牌位挪到祭庙的后殿去了。而在前殿摆着明朝实际当过皇帝的牌牌。但“天子七庙”,到了嘉靖这一代,牌牌也摆满了,而嘉靖以前祭祖,拜的列祖列宗中,没有他亲爹,但是却有明孝宗。这让嘉靖很不痛快。人家皇帝祭祖,肯定是有爹的,但嘉靖却没有办法祭奠父亲,当然很不高兴了。
想把帝爹的牌位摆进祖庙,这是个技术活,要把以前的某个皇帝的牌牌挤出去,这叫“祧”。祧谁呢?按照传统,要祧离自己血缘最远的那个。
“祧”的原则:
1.“祖”不祧,“太”不祧,“世”不祧,“高”不祧。
2.祧离自己血缘最远的。
不能向朱元璋和朱棣下手,可以下手的目标就少了,可以祧明仁宗,但以后呢?嘉靖要考虑他死了以后再祧谁。
嘉靖就搞了周制,文武世室加三昭三穆,共“九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就是太祖居中,左右是文世室和武世室。左有三昭,右有三穆。这样的话,位置就够了,嘉靖就追封他爹朱佑杬为明睿宗兴献帝,挤进了太庙。
太祖朱元璋居中,左面四个是:朱棣、宣宗、宪宗、睿宗,右面排列着:仁宗、英宗、孝宗、武宗。
但是按礼制,应该是连同朱元璋七个祖先呀。那么,就给朱棣升格,升为“祖”。
问题来了,如果朱棣升祖,升个什么祖呢?
“太祖”肯定不行,这是朱元璋的。
“高祖”呢?也不行,咱们前面讲过,高祖是受祖先荫蔽,沾了祖宗的光,创立了皇朝基业,朱棣不符合这个情况。
那么,“世祖”比较符合,按照明朝自己的史籍,朱棣是推翻了建文帝的残暴统治,取得帝位,以地方政权取代中央,承上启下,虽未改国号,但开辟了明朝崭新的时代。
但是,嘉靖仍然不同意让朱棣用“世祖”的庙号,因为他有个小算盘:这个“世”是留给嘉靖自己的。
“世”不会被祧,而且,“世”字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帝系有移”,嘉靖是由地方进入中央,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注意看现在的祖庙,是这样的:朱棣升祖,成为文世室,在右边紧挨着朱元璋。而朱元璋的左边则有一个空位:“武世室”,这就是嘉靖这个老狐狸留给自己的。他死了以后,称“世宗”,进入文世室,挤掉明仁宗,他的地位与朱棣并列,也是万世不祧的。
这么一搞,嘉靖的目的就全部达到了:
1.不祧朱棣,2.亲爹入庙享祭,3.嘉靖自己死后不祧。4.自己地位也得到提高。
但嘉靖这么干,完全违背了朱棣的本心。朱棣当年发动“靖难之变”,当了皇帝,但他心中永远有个隐痛――合法继承人地位。
当年为了这个合法性,朱棣付出了太多,连亲娘都不敢提,还曾经杀了方孝儒的十族。朱棣宁可所有的功业都被否认,他唯一想让世人承认的就是:他是明太祖合理合法的继承人。
如果朱棣九泉有知,他是绝不肯接受“成祖”这个庙号的。“太宗”才是他真心想要的。
“太宗”,皇朝的第二个皇帝,合理合法的继承人,发扬光大。
而嘉靖明褒暗贬,把朱棣改为“成祖”,让世人一看到这个称呼,就立即想起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古代婚礼是什么拜?
拜堂也称“拜天地”。古代婚礼仪式之一。中国婚礼仪式。又称拜高堂、拜花堂。旧时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后,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也有将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对拜都统称为拜堂。唐代,新婚之妇见舅姑,俗名拜堂。北宋时,新婚日先拜家庙,行合卺礼,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展拜。至南宋,则改在新婚当天。坐富贵礼后,新婚夫妇牵巾到中堂先揭新娘盖头,然后“参拜堂,次诸家神及家庙,行参诸亲之礼”。后世一般在迎娶当天先拜天地,然后拜堂。清代和民国时均有将拜天地和拜祖先统称为拜堂礼之说。
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后,风行全国,所拜为天地、祖宗、舅姑(公婆),并夫妻交拜,表示从此女子成为男家家族的一员,因而成为婚礼过程中最要的大礼。近化“拜堂”范围扩大,除天地祖先尊亲及交拜外,更须拜毕家族尊亲、友好宾朋。乡村于新婚次日拜宗祠后,尚须拜揖乡党邻里,婚礼始告成立。
即“拜堂”。汉族婚姻旧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唐代已有。上午七点到下午一点左右举行。娶女的人家在家堂前置香烛,陈祖先牌位或遗像。摆上粮斗,内装五谷杂粮、花生、红枣等,上面帖双喜字。拜堂前,燃烛焚香、鸣爆竹奏乐,然后礼生育唱,新郎新娘就位跪拜,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夫妻对拜。交拜后入洞房。换代婚礼改行鞠躬礼。
金熙宗悼平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谢邀。
金国的后妃和其他王朝后妃相比较,在历史上更没什么存在感,很多人谈起金国后妃,都觉得没有出名的参政议政太后、皇后,也没有什么出名的宫斗,好像给人一种非常风平浪静的感觉。其实,金国的后宫和其他王朝相比同样精彩,有辅佐儿子建立基业的刚强母亲,也有为丈夫出谋划策预定军机的妻子,还有参与政治挟制夫君的皇后,更不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绝世宠妃。
金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就是大金立国后第一位皇后,也是第一个干预政治的皇后,她任用朝官,掣肘皇帝,干涉朝政,无所顾忌。
一、出身显贵的裴满后金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1149),出身金国九大贵族之一的裴满氏家族。父亲裴满忽达(又作忽挞、达),在金太祖起兵时积极参与,立下军功,官拜太尉;祖父裴满鹘沙,曾祖父裴满斜也。
裴满氏家族和徒单氏、唐括氏、蒲察氏、拏懒氏、仆散氏、纥石烈氏、乌林答氏、乌古论氏等八个家族是金国皇室的主要联姻通婚对象。金国初期,帝王们以及皇子皇孙们不论是娶妻,还是下嫁公主,都严格限定在这九家的范围,可想而知,悼平皇后的出身如何了。
大约在金太宗天会十二年(1134),贵族少女裴满嫁给了皇孙完颜亶,金国女真男性结婚一般都在十五六岁,十五岁的熙宗迎娶裴满氏为妻子,并很快生下长女代国公主。根据代国公主在皇统七年(1147)十一月初二下嫁唐括辨倒推可知,熙宗继位之际,代国公主已经出生。
天会十三年(1135)正月,十七岁的完颜亶继承叔祖太宗的皇位,是为金熙宗。熙宗继位后先追尊亲爹娘为皇帝皇后,又追册祖父太祖和他的妻妾们,并在天眷元年(1138)四月,立爱妻裴满氏为贵妃,同年十二月就立为皇后,成为大金国第一任皇后。
熙宗还专门以岳父忽挞充当册封皇后的正使,想象一下场面,父亲做为册封使去册立女儿为皇后,熙宗这个举动别提多暖心了,也可见熙宗对裴满的爱意,此时的夫妻情义满的光想溢出来,谁又能想到以后会发生熙宗手刃爱妻的行为?
裴满被册立皇后的同时,祖父裴满鹘沙被追封司徒,曾祖父裴满斜也被追封司空,这是熙宗效法中原王朝追皇后三代,仍旧是一种表达情义的方式,金国这些制度都是从熙宗开始。
二、同上尊号的帝后夫妻熙宗和裴满后两人最初也的确存在过真爱情义,也曾经夫唱妇随恩爱无比。
皇统元年(1141)正月初十,当时,熙宗巡幸燕京,群臣给熙宗上尊号曰:崇天体道钦明文武圣德皇帝,同时,熙宗册封爱妻裴满氏为慈明恭孝顺德皇后。又拜谒太庙,大赦天下,改元皇统,还仿照唐宋旧制,初定命妇封号,后宫才有什么德妃、贤妃。
五月的时候,车驾从燕京回上京途中,辅政重臣宗干生病,熙宗担心养父的病情,亲自去探视过问,走到野狐岭的时候,宗干病情加剧,熙宗和裴满后一起去探视宗干。
看着养父眼看不行,软弱的熙宗哭到不能自已,裴满后亲自下厨为养父做膳食,侍奉养父食用,通过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孝心。想象一下场面,熙宗泪流满面的守着病床上的养父,裴满后忙里忙外用行动为养父做最后一点事,尽最后一点孝心,夫妻二人的性格和处事可见一斑。
二人守着宗干直到天黑才回自己的住处,熙宗又赦免罪囚为养父祈福,不过拖延了几日,宗干还是病死在途中,天塌了一半的熙宗哭得死去活来,大臣劝都劝不下,又辍朝七日,金国大臣死后辍朝从宗干开始。
要说熙宗对宗干的感情也不能不说深厚,但细扒好像也没多情深义重,宗干是皇统元年五月薨的,熙宗的嫡长子济安在皇统二年二月就出生了,这说明熙宗并没有为养父守孝吧!
当然,不能以此苛求熙宗,养子嘛!就算是亲子又如何?宋太祖还不是居丧时期生出了嫡长子?再说,皇帝也不能为大臣守孝吧?
三、得子失子的打击皇统二年(1142)二月,裴满氏在上京开天殿生下嫡长子济安,熙宗当时已经二十四岁了,才拥有长子,真是欣喜若狂,派遣使者飞驰前往明德宫向太皇太后唐括氏(太宗皇后)报喜。
皇子出生五天就命名济安,从名字可以知道熙宗对儿子的期望,因为儿子出生,熙宗还大赦天下。三月,剪济安的胎发奏告天地宗庙,并册立为皇太子,大金国第一位名正言顺的皇太子。
金国皇帝重视大赦,从不轻易大赦, “北人重赦,无郊霈。予衔命十五年,才见两赦:一为余都姑叛,一为皇子生。”(《松漠纪闻》)熙宗为了庆贺儿子降生对大赦也不吝啬了。
身为皇后父、皇太子外祖的太尉裴满忽挞封王,赐人口、马牛五百、驼五十、羊五千。随朝职官并迁一级,皆有赏赐。可想而知,此时熙宗的喜悦心情。
然而,熙宗的喜悦之情并没有保持多久,当年十一月,还不到一岁的太子济安生病,且病情严重,熙宗和裴满后心急如焚,夫妻俩亲自去佛寺焚香,哭着哀祷佛爷,祈求佛爷保佑儿子能够平安度过此劫,为此,熙宗还赦免五百里内的罪犯(小赦),为儿子祈福。
但是当天晚上,不满周岁的济安还是夭折,肝肠寸断的熙宗、裴满后把儿子葬在兴陵(熙宗父徽宗皇陵)旁边,熙宗亲自为儿子送葬到乌只黑水,又命工匠在储庆寺塑济安的画像,塑像完成之日,熙宗夫妻亲自送到储庆寺安置,后来海陵王毁上京宫室,储庆寺亦毁。
皇统三年(1143)正月初一,本该举行贺正旦仪,但熙宗悼念爱子,不御正殿,群臣只好到便殿称贺,宋国、高丽国、夏国使者到皇极殿遥贺。正月十七,熙宗的万寿节,熙宗命像正旦一样,不接受朝贺,也不见使节,依旧沉浸在丧子之痛中不可自拔。
四、渐行渐远的夫妻熙宗的后宫除了裴满后,还有德妃乌古论氏、贤妃某氏,没有封号的妃子三人:夹谷氏、张氏、裴满氏(和裴满后同族),还有赵宋皇室的九位帝姬宗女。这些妃嫔中只有贤妃生了魏王道济,还一直养在宫外,直到皇统三年(1143)封道济为魏王,其母封贤妃,才接到宫中,但没多久就被熙宗杀害。
太子济安的死,给熙宗和裴满后都造成沉重的打击,失去儿子的裴满后也变了,为了再生出儿子,她开始处处限制熙宗,不让熙宗临幸其他妃子。
熙宗的变化更大,本身他能继位就得益于宗字辈几个叔伯的斗争,不是宗字辈几个谁不让谁,也轮不到他上位。他继位后就是养父宗干、堂伯父宗翰、宗磐执掌大权,宗干坐视宗磐逼死宗翰,还差点让宗磐把他也一锅端咯!宗磐在熙宗面前都敢向宗干拔刀,其飞扬跋扈更是严重的刺激到敏感的熙宗。之后宗干诛杀宗磐,由宗干、宗弼兄弟相继辅政。
熙宗本人则十分怯弱、平庸,虽然被养父打扮成“汉家少年”天子,其实只是宗干和汉臣们的传声筒,缺乏独立执政的能力。因此在宗干死后,他压制不住太宗系诸子的势力,对权贵们的争权夺势无能为力,他自己也对政事产生厌倦心理,只能通过酗酒来麻醉自己,这才是他在天眷和皇统两个时代的表现判若两人的原因。
皇统八年(1148)十月,宗弼去世。骄奢淫逸的熙宗继续通宵达旦的酗酒,大兴土木广建宫殿,甚至不视朝政,为裴满后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皇权。
很多人都认为裴满后是在宗弼死后参与政治的,其实不然,在希尹之死时,宗干还活着时,裴满后就已经能对朝政指手划脚了。
五、诛杀重臣希尹天眷三年(1140)熙宗巡幸燕京,四月二十三从上京出发,九月初七到燕京,历时一年半,裴满后自然陪同出行,一路上声势浩大,威仪赫赫。
在抵达燕京时,发生了一件事,熙宗身着衮冕乘坐玉辂,看上去非常的威风凛凛,裴满后心生艳羡,就提出要求,要和熙宗一起乘坐皇帝的玉辂进城。
但是,裴满后这个要求被开国功臣之一的完颜希尹阻止了,希尹说:法驾所以示礼四方,在礼,无帝后同辂者。(《大金故尚书左丞相金源郡贞宪王完颜公神道碑》)
就是不允许皇后与皇帝同车,裴满后到底没有坐到玉辂上,不由的暗恨希尹,为希尹之死埋下伏笔。
南征的宗弼也从南方来燕京朝贺熙宗,九月初一至燕京,熙宗一行则是初七到达,经常远离中枢的宗弼自然要和朝中重臣联络感情,一起喝几杯,在燕京十几天,宗弼无日不大宴小宴,不知道怎么就和希尹起了嫌隙。
在宗弼家饮酒过量的希尹,咬牙切齿的怼宗弼,说宗弼就是个鼠辈,还说天下兵马都是他的,各种言语之间是百般看不起宗弼。
宗弼在当时可是军中一把手啊!受此羞辱,不由气恨在心,要说功劳,希尹的确比宗弼大的多,看不起宗弼言语蔑视他也是可能的。
要命的是宗弼也是睚眦必报的人,就在第二天,九月十九,准备离开燕京返回军中,宗弼去向裴满后辞行,从此处看,可知裴满后的权势,身为南征总司令的宗弼还要向她辞行。
宗弼“泣告皇后如前”,向侄媳妇诉苦,裴满后听了小叔叔的告状,对希尹阻挡她乘坐皇帝玉辂的恨意也涌上心头,宽慰宗弼说“叔且行,容款奏帝耳”。(《神麓记》)
随即,裴满后就向熙宗告希尹的状,才在燕京享受到皇帝威仪的熙宗大怒,遂在九月二十二下诏诛杀希尹,养父宗干拦都拦不住,熙宗甚至对养父都“拔剑斥之”,真是威风啊!
希尹之死,表面上主要责任是裴满后,其实还是敏感的熙宗自卑心作祟,害死了大功臣,当然,裴满后和宗弼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心眼的女人真是惹不得。
六、喜好奢侈闻名南宋杀希尹是在天眷三年(1140),那时候宗干还没死,裴满后的手都伸到前朝,到了皇统年间,宗干、宗弼相继死去,比丈夫能干、有魄力的裴满后更是权势滔天。
萧肄“有宠于熙宗,复谄事悼后,累官参知政事。”刘筈,“自为宣徽使,以能得悼后意,致位宰相。”卢彦伦“能迎合悼后意,由是颇见宠用。岁余,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为宋国岁元使。”“后干预政事,无所忌惮,朝官往往因之以取宰相。”(《金史》)
女真族本身就不限制女性参与政治,当初景祖皇后唐括氏就和丈夫一起巡行参与狱讼,太祖的光懿皇后裴满氏还预定军机,女性参政也是女真旧俗的正常情况。
就算是熙宗接受汉化因素的影响,也并没有过多限制皇后的权利,裴满后的权利还是很大的,比如过生日的时候,从宰相到诸王、妃主、命妇,都要入贺皇后,不像清国,后来皇后过个生日进桌都被取消,更别说大臣朝贺了。
熙宗和裴满后感情好,裴满后自然免不了恃宠生娇,“裴满氏有宠干政,颇掣制,宜不得他幸。”(《金小史》)她又好奢侈,喜欢一切华丽的东西,名声都传到邻国南宋。
南宋皇帝赵构和大臣闲聊,都说金国中宫皇后太恣意,擅权干政金国皇帝不能制。
帝谓大臣曰:“比闻大金中宫颇恣,权不归其主,今所须者,无非真珠、靸靸之类,此朕所不顾而彼皆欲之,则侈靡之意可见矣。宜令有司悉与,以广其欲,侈心一开,则吾事济矣。”···帝又曰:“闻金皇后擅政,三省惟承后旨,其主所言,顾未必听。且后性侈靡,其珍珠装被,追集绣妇至数千人,后日更绣衣一袭,直数百缗,其风如此,岂能久耶!”(《续资治通鉴》·卷125·八月己卯)南宋的韦太后被金国放回去后,每年都给裴满后送去价值巨万的礼物来讨好她,可见裴满后在金国的地位。
先是金人求真珠、靸靸等物,秦桧以誓书不遣泛使,乃谕盱眙军令录事参军孙守信往泗州,谕守将周企令具奏达,俟遣彦良出使附行。皇太后岁遗金主之后礼物,亦以巨万计。(《续资治通鉴》·卷125·九月)裴满后虽然擅权好奢侈,但并不是蛮不讲理的人,她的弟弟忽土,仪仗姐姐之势,横行无忌,人称“闲郎君”,有次侮辱徒单克宁,徒单克宁(习显)就把忽土揍了一顿,这货就进宫向姐姐告状,裴满后怼弟弟:习显是个刚直的人,不会无缘无故打你,必定是你的过错。通过这件事也能看出裴满对臣子的了解,知人善任,也不袒护弟弟。
七、惨死疯丈夫之手皇统四年(1144)八月,神经质的熙宗杀死独子魏王道济,再没有其他儿子,真正的绝嗣了。
宗室完颜宗贤(赛里)眼看熙宗无嗣,就劝熙宗广选后宫以广继嗣,裴满后不由气恼宗贤,气他劝熙宗广纳嫔妃,又恨宗贤不依附自己,使手段把宗贤贬出去。
在皇统后期,朝廷很明显分为帝后两党,很多大臣都惧怕神经质的杀人狂皇帝,转头依附皇后寻求庇护,不免就和皇权对立起来。夫妻情义已经渐行渐远的熙宗,开始对裴满后的擅权不满起来。
皇统九年(1149)正月二十三,熙宗任命堂弟完颜亮为左丞相,月末,完颜亮生日,熙宗派遣大兴国赏赐司马光画像、玉吐鶻、厩马等礼物给完颜亮,身为皇后的裴满后同样也让大兴国顺便把她的赏赐带过去。
熙宗知道后大怒,不仅杖责大兴国,还夺回裴满后的赏赐之物,他的行为严重的惊吓到完颜亮,成天提心吊胆怕堂兄杀他,为以后的铤而走险奠定基础。
八月的时候,熙宗听从大臣建议诏令祖居在辽阳、渤海的人迁徙到燕南去,由平章政事秉德和左司郎中三合负责此事,近侍高寿星按规定也在迁徙之列,因为在裴满后跟前有宠,就向裴满后哭诉请求不迁徙,裴满后就为高寿星求情,又对提议者表示不满,熙宗就免除高寿星迁徙,处死三合,杖责秉德,之后秉德也成为弑君小集团中的核心人物。
从八月份高寿星迁徙的事看,熙宗与裴满后之间并没有发生能刺激他杀妻的事情。紧接着,十月份,熙宗杀两个亲弟弟胙王元和查剌。到十一月初五,就发生了熙宗杀皇后裴满氏的事,事情发生的毫无征兆,令人猝不及防,杀妻当天,熙宗召弟媳妇胙王妃撒卯入宫。
十一月初十,杀故邓王完颜奭的儿子阿懒、达懒,完颜奭是熙宗亲六叔宗杰的嫡长子,属于皇帝近亲。十一月十五,杀德妃乌古论氏以及妃夹谷氏、张氏。十二月初八,又杀妃裴满氏于寝殿。十二月初九,完颜亮等人弑君。
从熙宗人生最后的一段时间看,只能用疯狂来解释,要说他疯,也不绝对,看他杀人的顺序,从亲到疏挨个来,没儿子了,最亲近的就是亲弟弟,先杀亲弟弟,再就是亲堂弟,如果不死,就该轮到完颜亮、完颜雍这样的堂弟们了,杀后妃也是从高级到低级,先杀皇后,接下来德妃、妃,这是自我灭门的节奏啊!
这样一个疯狂的皇帝,杀的宗室、大臣们人人自危,就算是完颜亮不下手,也会有完颜不亮下手的。
猴格说一对曾经恩爱的夫妻,却走到这样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由此可见,就算是女真习俗女性地位不低,其命运也在男人的一念之间,男女从来没有对等过。裴满后虽然聪明能干,她仍旧把熙宗当丈夫看待,熙宗却把她当政治对手看待了,这也是女性的悲哀吧!
裴满后的权势是建立在熙宗的宠爱上,也是建立在熙宗的软弱无能之上,虽然裴满后的干政行为符合女真族的标准,但熙宗站在汉文化的角度看,对女性掌权并不认可,夫妻感情良好的时候不会计较,当昔日的佳偶渐行渐远之后呢?熙宗自然会觉得裴满后干政不合乎礼法。
因为裴满后的干政,让弑君自立的海陵王完颜亮心生警惕,从他继位后,就严禁太后、皇后干预政事,为以后的金国订下基调,金国再没有出现像裴满后权势这么大的皇后。
就是这样。
图片资料系朋友如燕提供,谢谢如燕。图片剧照系截图影视剧侵删。参考资料:金史、金源女真、金国后妃研究、续资治通鉴等等等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