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黄金之翼,逆战翅膀怎么得?
逆战翅膀获得方法:
1.战斗3小时送星羽翅膀,翅膀时限为3天;
2.之羽可以在幸运游轮的时空极光抽奖中几率获得;
3.战场光辉活动期间玩家累积获得积分(无论是否消耗),达到对应里程碑要求,即可直接在活动结束后获得战场光辉翅膀奖励;
4.飞升涯达到最顶端的时候就会获得绝世好翼翅膀。
被更厉害的名将打败的故事?
中外历史上名将很多,一个名将被另一个名将打败的例子也很多,但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就没几个了,外国的出名的如滑铁卢之战,中国的楚汉之争等,但都是本文化之间的交战。现在我来讲一个真正的中西名将之间的交战,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中西名将交战,结果是中国名将大败西方名将,一个后来做了开国元帅,而另一个做了五星上将,而这场战争直接影响了世界格局直到现在,这就是朝鲜战争,而这两个名将就是中国的开国元帅彭德怀和美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将军。彭德怀:一个放牛娃,寒门子弟,15岁时参加饥民闹粜,被官府通辑。18岁加入湘军。20岁任连长,30岁任军长,中国军队的二号人物。中国十大元帅排第二,一生战功赫赫,军事才能发挥到颠峰是1950年10月毛泽东主席召唤他出任志愿军总司令出兵朝鲜,参与抗美援朝的战争中。麦克阿瑟:美国五星上将,西点军校高材生,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国防部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一个传奇式军事人才,二战中率兵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把日本天皇踩在了脚下,于1945年8月15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终结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的美梦。一个战功赫赫的名将却阴沟翻船,败在了朝鲜战争中,被撤职告老还乡。
1950年6月25日,朝鲜的金日成军队夸过了38线,发动了统一朝鲜的战争,7月7日,联合国授权美国组建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荷兰,土耳其,菲律宾,泰国,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卢森堡,南非,埃塞等国)。支持南韩抵抗北朝鲜的进攻,麦克阿瑟出任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总司令。8月中旬北朝鲜已攻至釜山一线,朝鲜90%已落入金日成手中。9月15日,麦克阿瑟充分发挥了其军事才能,演了一出朝鲜版的子午谷~~仁川登陆。
登陆成功后,对北朝鲜的军队有拦腰绝断的危险,战争形势发生了逆转,麦克阿瑟甚至发出了圣诞回家过节的口号,10月19日时麦克阿瑟率领的联合国军已反功至离鸭绿江不到100公里之处。1950年10月8日,彭德怀临危受命,率领着只有小米加步枪的志愿军出兵朝鲜。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后,彭德怀汇集了各方情报分析,知道麦克阿瑟还不清楚志愿军出兵朝鲜,于是布了一个大口袋阵,经过四天四夜扦插急行军,终于在10月25日把联合国军的先头部队二万多人包围了,发起了第一次战役。而麦克阿瑟还蒙在鼓里,而这处战役共歼敌15000多人,彭德怀通过这次战役终于在战场上站稳脚,并为以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歼敌15000人,敌我伤亡比例为~1:0.62。
第二次战役:西线作战1950年11月25日~12月4日,东线作战1950年11月27日~12月24日。歼敌36000人,敌我伤亡比例为~1:0.85。
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歼敌19000人,敌我伤亡比例为~1:0.43。
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25日~4月21曰。歼敌78000人,敌我伤亡比例为~1:0.67。
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22日~5月21日。歼敌82000人,敌我伤亡比例为~1:1.038。
而这两人的对决胜负在土耳其旅的到来及复灭就可见一斑。并成为战争折点。土耳其为了响应美国的要求,派出了其一个精锐部队~土耳其第一旅共6000多人,他们手里都是新式武器。麦克阿瑟为了庆祝土一旅的到来,决定在38线附近的金化举行阅兵欢迎仪式。而彭德怀也刚好收到苏联提供的新式榴弹远程大炮,正沒处试验,听到这个情报后大喜,决定搞一次突袭行动。土耳其一旅正精神抖擞,衣冠亮丽,列队整整齐齐地等代检阅时,志愿军万炮齐发,在不到两个小时里歼灭了土耳其一旅4000人,伤2000多人。而麦克阿瑟因战机晚点而躲过了一劫。而整个战争因土耳其一旅的速灭而在联合国军发生很大心理影响,因在战场上阅兵是愚蠢的,也直接道至麦克阿瑟被撤职。史称"金化惨案"。而这也体现了彭德怀的军事果决完胜麦克阿瑟。这就是中西名将之间的颠峰对决,而朝鲜战争的胜利也释出了中西军事家的区别,中方是完胜的。通过朝鲜战争,毛泽东主席也看出了美国的弱点,难怪他说美帝只是个纸老虎。确实从朝战到现在美国单打独斗的从沒有一次是完胜的,每次都拉上小弟才有胜的可能。
逆战怎么卡技能?
求雷藏的卡的方法,打过一局,一个人用铂金之翼卡的雷藏2个形态,雷藏不放技能,但是需要一个人拉着,求方法,跪谢。
dnf神话装备额外增加伤害好还是所有属性强化好?
dnf神话装备所有属性强化好。
增加伤害存在着冲突问题,有的装备附加的黄字伤害会导致高的覆盖低的,属性强化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dnf一共有个35个神话装备;神话装备分别是次元穿越者之星,深渊囚禁者长袍,掌管生死之影夹克,皇家裁决者审判外套,战无不胜上衣,胜者的黄昏披风,爆裂大地之勇猛,炙炎霸王树,催枯拉朽胸甲,逆战战局,撒旦愤怒之王,天堂之翼,千链万化战甲,灭世之怒,英明循环之生命等等。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么死的?
一、演义中的魏延之死。
襄阳城,魏延打开城门迎接刘备,却被文聘、蔡瑁等人阻断。刘备携民渡江而走,魏延兵卒尽折,只身一人投靠长沙去了。
长沙城,魏延斩杀韩玄,引百姓出城向关羽投诚。诸葛亮直接喝斩魏延,还说魏延脑后有反骨,“此人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刘备说魏延有功无罪,最终苦苦告免。
自此,刘备对魏延非常看重,逐渐引为心腹之人。
黄魏争功,魏延不守约定,想要截胡黄忠的功劳,却险些丢了性命,幸亏被黄忠所救,还在乱战中生擒了泠苞。黄忠弹劾魏延,但刘备有心包庇,说了句“延虽有罪,有功可赎”。
汉中之战,张飞、赵云各显其能,黄忠大发神威,而魏延也能酣战庞德、射翻曹操。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除了加封诸葛亮、五虎将之后,还把魏延官升三级,直接提拔成了汉中太守,简直是羡煞众人!
襄樊之战、夷陵之战后,蜀国岌岌可危,幸亏有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得以强行续命。
在刘备时代,魏延可谓顺风顺水;到了诸葛亮时代,魏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南征北战期间,魏延已经是蜀汉第一大将,却总是被诸葛亮猜忌和打压。以魏延的高强武艺和高傲性格,却总被派去执行诈败的任务,而功劳却往往被别人捡走。
南征七擒孟获,魏延诈败擒鄂焕、擒祝融、再擒孟获、火烧兀突骨;北伐六出祁山,魏延诈败收姜维、斩王双、诱杀张郃、火烧上方谷;魏延虽然颜面丢了一地,但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实为立功第一人。
我们看一下诸葛亮对待魏延的态度。
首次北伐,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计,这个战术能否成功不做深入讨论(成功率极低),但诸葛亮的反应也有点过激了,直接厉声斥退,根本不给讨论的余地。
陈仓之战,我们以阴谋论来看。
魏延请缨去迎敌王双,诸葛亮却说“汝乃先锋大将,未可轻出”,这句话在逻辑上就有问题,遇到强敌不应该让先锋出击吗?合理的解释是,诸葛亮不让魏延出击,应该是还不知道王双的厉害,是怕魏延夺了头功,想把机会留给别人,结果反被王双连拿两颗人头。等到了退兵时,诸葛亮让魏延率领数十骑兵断后,而魏延面临的窘境就是“急不能脱身”,诸葛亮难道是把魏延当成一颗可活可弃的棋子了吗?不好评价。不过魏延超强发挥,以飘逸的走位轻取王双的人头!
武都之战,张郃勇救戴陵,令蜀汉为之震惊。诸葛亮帐前点兵,说想要迎敌张郃,“非智勇之将,难当此任”,然后目视魏延。但是魏延低头不语,这事搁谁心里都不痛快,你不知道王双的厉害,就怕我抢功,你见识了张郃的勇猛,就让我堵枪口?诸葛亮派出王平、张翼之后,不忘挖苦道“怎奈军中再无舍死当先之人!”
箕谷口之战,魏延、陈式违拗诸葛亮的军令,擅自追杀魏军,中伏而败,这件事是魏延的主张。但是诸葛亮把陈式斩首问罪,却放了魏延一马;魏延心中感恩戴德,诸葛亮却对邓芝说“魏延素有反相,吾怜其勇而用之”。
五丈原,诸葛亮临终之前,把用兵密法传给了姜维,把军机大事交给了杨仪,然后把生平最后一道锦囊秘计交给了马岱,而马岱玩了一招无间道,直接把魏延砍头了!
笔者不是在黑诸葛丞相,而是就演义的内容进行浅显的解读,只是想说一句公道话:在演义中,诸葛亮对魏延确实有点过分,着实为魏延感到惋惜。
魏延者,魏之延续也,可能是犯了罗贯中的忌讳吧,因此从一出场就背负着“反骨仔”的烙印标签,不仅稀里糊涂地当了刀下之鬼,还要落个千古骂名。
二、历史上的魏延之死。魏延出身于草根,能吃苦、肯奋斗,但是这样一位有志青年,却明珠暗投,直接被刘表无视。魏延认为刘备集团是个朝阳企业,而刘备有干大事的野心,又能够任用贤能,于是跳槽到刘备麾下。
魏延从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打拼,他积极进取、努力表现,在入川之战中数战有功,升级为牙门将军。当年赵云舍生忘死地救出了甘夫人和刘禅,也是得到了一个牙门将军,而魏延入职不久就快赶上赵云了!
汉中之战,魏延再次努力拼搏,备受刘备的青睐和赏识。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将魏延破格提拔为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张飞、马超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在很多人眼中,坐镇荆州的是关羽,那么镇守汉中的必是张飞,但魏延却成了超级黑马!
刘备称帝之后,又将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刘禅上位后,又封魏延为都亭侯。刘备父子,对魏延真的是青眼有加;而魏延对于刘备,也是忠心耿耿。
诸葛亮平定南部叛乱、休养生息数年之后,就紧锣密鼓地启动北伐,并且将大军进驻到汉中,然后将魏延升职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阳溪之战,魏延率领偏师攻击凉州地区时,与曹魏的雍州剌史郭淮、后将军费瑶遭遇,双方会战,魏延取得大捷,也因此达到了人生巅峰,被诸葛亮表奏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授假节,进封南郑侯。
卤城之战,司马懿令张郃攻击南围的王平(不克),而自己终于决定与诸葛亮正面决战。诸葛亮派魏延率领高翔、吴班等人逆击司马懿,“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
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猜忌和打压魏延的剧情,只能出现在演义中,而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
诸葛亮对于魏延,除了安抚,还有器重,更有仰仗,这两人一文一武,虽然在战略层面上各持不同主见,但也称得上相得益彰!
附带多说一句,诸葛丞相堪称千古之相,其胸襟之宽广,根本不会因为政见不同就心生嫌隙甚至打击报复,那些诋毁谩骂诸葛丞相的键盘侠,多读几年书再来喷吧。
五丈原,诸葛亮临终之际安排后事,把军政要务交给了长史杨仪和费祎、姜维等人,对魏延的安排是让他断后,“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如果魏延不从,杨仪等人率军撤退就可以了。
诸葛亮死后,杨仪立即派费祎去打探魏延的口风,魏延听说让他为杨仪断后,立即怒不可遏地大骂,我魏延是丞相之下的军中第一人,凭什么为你这个穷酸腐儒断后?魏延还表达了对北伐的看法,“丞相虽亡,吾自见在,自当率诸军击贼,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得知杨仪已经撤军,魏延就倍道兼程地赶到前面,并且沿途烧毁了栈道。这个冲动的决定,为他人落下了口实。其实魏延的行军路线与杨仪相同,他并不是谋反投敌,很明显只是被杨仪惹恼,想要收拾他而已!
杨仪、魏延互相表奏朝廷,指责对方谋反。刘禅难以分辨实情和原委,就询问董允和蒋琬(这两人均为后来的蜀相),这二人都为杨仪担保,“琬、允咸保仪疑延”。
魏延率众攻击杨仪,王平站了出来,大骂魏延的先头部曲,“丞相尸骨未寒,你们就跟着魏延大逆不道地造反吗?”兵卒都知道魏延理屈,于是纷纷离开。魏延很快变成了光杆司令,只好带着儿子和几名亲信偷偷溜走,拍马往汉中赶去。杨仪派马岱带队赶上前去,直接将魏延一行全部斩杀了,并且将魏延的头颅带到了杨仪面前。
杨仪将魏延的头颅摔在地上,然后恶狠狠地用脚猛踹,并且大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杨仪还不解恨,又把魏延灭了三族!
三、魏延之死,我们要吸取什么教训?我们还原了魏延的人生历程和被杀过程,现在分析一下魏延之死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浅显地说几点吧。
1.为人不能锋芒毕露。
魏延升任汉中太守,刘备在庆功宴上问他如何镇守拒敌,魏延当即朗声答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欣慰不已,“称善”,而其他诸将的表现呢,“众咸壮其言”。
魏延的这句话,确实够豪迈,但也锋芒毕露,张飞、马超、黄忠都未必敢说这种大话!刘备肯定是非常满意的,毕竟领导都喜欢听好话,但是其他将领呢,虽然口头上纷纷点赞,但心里面就不一定怎么想了,他们肯定是不信,心里就会不爽,本来对于魏延的火箭升迁就留有意见,这又听到魏延口若悬河,估计就扭头撇嘴了!
客观地讲,魏延这话太狂了,在座的都是职场前辈,他却丝毫不低调,这种人走不远!刘华强说过,不狂还叫年轻人吗?但那是在道上混的,而魏延是在军政界混的,岂可混为一谈?
都说关羽傲,其实魏延比关羽还要高傲三分!
刘备时代,魏延还能低调做人,到了诸葛亮时代,关张马黄赵等人全部作古,魏延的尾巴就翘起来了!“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也就是说,大家伙都敬而远之,但凡见到魏延,都尽量绕着走!魏延对于诸葛亮,甚至也颇有怨言,因为看不惯诸葛亮一贯保守的作战策略,“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估计是颇有微词,甚至在一些场合公开发表不满言论。
魏延这种禀性,只适合上场杀敌,让他混政坛真的不行,如果没有高官显位,如果没有诸葛亮的横折竖拦,魏延恐怕早就废了!
2.为人不能四面树敌。
魏延本来就人红是非多,又偏偏处事过于张狂,因此难免树立政敌。
刘琰,车骑将军,资历比魏延老多了,在朝中的位置大概仅次于李严,反正地位比魏延高。刘琰看不惯魏延那种飞扬跋扈的样子,没有在言语上刻意逢迎,魏延就大为光火,跟刘琰干到不可开交。诸葛亮为了平息矛盾,竟然严词批评了刘琰,而刘琰只好违心地向魏延道歉,还专门请了一场酒。
杨仪,魏延的死对头。杨仪作为丞相长史,肯定不用看魏延的脸色过日子,但魏延看他不服,就非要办他,甚至都把刀伸到杨仪面前架着了!魏延你这么干,想让丞相怎么想?
按照魏延的脑回路,我就是丞相之下第一人,你们都得捧着我,顺我者爽,逆我者怼,他就是藐视一切,结果闹得天怒人怨,满朝皆敌。
再看军中,“平日与诸将素不同”!看到了吧,不管是政界,还是军界,都被魏延得罪光了,简直就是四面树敌!
魏延这种人,动不动就怒发冲冠,动不动就与同事大闹冲突,甚至敢跟上司闹急眼,谁给你的自信,谁给你的资本?
后来诸葛亮亲近才能不如魏延的其他人,譬如杨仪;当刘禅咨询意见时,风评一边倒,几乎没人帮魏延说话;不得不说,这都是魏延咎由自取。
3.千万不要得罪小人!
杨仪这个人,就是个小人!孙权就曾经给诸葛亮写信,说杨仪这个人内心阴险,是个深藏不漏的宵小之辈,但诸葛亮却不置可否。
诸葛亮死后,杨仪暂时主持工作,魏延就应该暂时收敛了,杨仪还没有秋后算账,魏延却主动选择了火并,天时地利人和一下子全丢了!杨仪对魏延下了死手,不禁以“违背命令”斩杀了魏延父子,还以“诛杀叛贼亲属”为名,把魏延夷灭三族。
锋芒太露,四面树敌,最后因招惹小人而身死名败,魏延之死,虽然可惜,但也不值得可怜。
大家都在为魏延深感惋惜,但有句话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魏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诸葛亮在世,还能为魏延遮风挡雨;诸葛亮不在了,狂风骤雨迎面而至,魏延即便不死在杨仪手中,恐怕日子也长不了。
魏延之死,是蜀汉的重大损失。
但是,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诸葛亮为什么没有让魏延接班呢?假设魏延真的上位了,就凭他那个德行和野心,会不会成为蜀汉版的曹操甚至董卓呢?谁还能控制得了他呢?